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30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237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71.
1.蓝片岩、白片岩、榴辉岩岩带在西起川、陕,东迄苏、鲁的中朝与扬子陆台间,产出了一套规模巨大的高压变质带。它由蓝片岩、白片岩、榴辉岩三条岩带组成。三者存区域上呈规律性分布,并在成因上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2.
本文对湖北省北部蓝片岩带的区域分布、产出层位,蓝片岩类型、矿物组合与沉积建造的关系,蓝片岩变质特征及形成地质构造环境等进行了详细讨论。本区蓝片岩带主要产于上震旦统(陡山沱组)、耀岭河群、武当群(上部双台组)三个层位,它赋存于富含Na_2O(2~7%)及较高的Fe_2O_2/FeO比值为共同特征的岩石中。蓝片岩带的形成始于中元古代,在早期由于扬子地台与华北地台之间发生裂陷槽,沉积了巨厚的酸性火山岩,中期继续拉张沉陷,发育了硅、泥质岩及拉斑玄武岩,至晚元古代末期地槽闭合,南、北大陆重新拼合,伴随产生强大的挤压应力而发生变质作用,至此蓝片岩变质带即告完成。  相似文献   
73.
华中陆内元古代高压变质带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年来,板块构造研究逐渐从海洋移向陆地,从近代推向远古,逐步深入到地球科学的各个领域。如何识别和深入探讨陆内板块运动规律是目前地质学家,特别是岩石学家和大地构造学家所重视的基础理论课题。经过多年的岩石学和印痕科学(Fingerprint)研究,近年来我们发现在我国中部存在着一个规模巨大的元古代高压变质带,并越来越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74.
阿尔泰造山带广泛分布各种变质沉积岩并发育典型递增变质带,变质沉积岩变质之前的沉积时代与物源特征对于限定成岩历史以及造山带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采自阿勒泰组变质带中石英岩夹层样品进行了岩相学分析并采用LA-ICP-MS方法对其碎屑锆石进行了U-Pb年代学分析。共获得100个谐和或近于谐和的碎屑锆石年龄,表面年龄分布范围为(443±5)Ma至(2682±19)Ma。碎屑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寒武纪(486~540 Ma)并具有527~535 Ma的年龄峰值,可能源于区域内同时代的岩浆活动。新元古代年龄约占1/4,少量锆石具有古中元古代甚至太古宙年龄。结合年轻碎屑锆石年龄以及直接侵入该变质带中的英云闪长岩年龄可确定石英岩原岩的沉积时限为早志留世—早泥盆世,其后发生变质作用。古老碎屑锆石在该地区缺乏对应的岩石,可能源于区内隐伏的古老基底岩石或邻区古老陆块。  相似文献   
75.
报道并描述了大别地块东南部几种新的非镁铁质超高压变质岩石,这些岩石的存在为区域规模的超高压变质作用提供了颇具说服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76.
真鲷早期发育阶段行为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7.
张拴宏  赵越  裴军令  王宏宇  胡国辉  张琪琪  蔡瑜杭  孔令昊  王森  王开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72011-2022072011
大火成岩省是地质历史上与地球深部过程(如地幔柱)密切相关的极端地质事件,以相对较短时期内形成规模宏大的板内幔源基性岩浆活动为主要特征,对研究全球性大气—海洋环境的巨变与生物灭绝、大规模成矿及超大陆的重建和裂解均有重要意义。从潘吉亚超大陆的裂解过程可以看出,尽管不是所有的大火成岩省都与大陆裂解有关,但几乎每一次重要的裂解事件都伴有大火成岩省的出现,因此大火成岩省对于研究前潘吉亚超大陆,特别是对于缺少古生物等重建标志,古地磁数据偏少的前寒武纪超大陆重建及裂解研究有重要价值。近20多年来随着年代学技术的进步及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大火成岩省在古大陆重建及裂解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前寒武纪大火成岩省由于经历了多次裂解事件改造及后期抬升剥蚀或覆盖的影响,现今保留的是一些分散在不同大陆上的大火成岩省残片或碎片。用大火成岩省开展古大陆重建及裂解的目标就是通过不同陆块大火成岩省或大规模基性岩浆活动的年代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对比,结合其他证据,恢复大火成岩省形成时的时空分布特征,据此来确定这些陆块在超大陆中的相对或绝对位置。与其他前寒武纪大陆重建标志相似,大火成岩省也有一些局限性及不确定性,因此应用大火成岩省开展古大陆重建及裂解研究中要与前岩浆期沉积地层中的特殊事件层(如冰碛岩、火山灰、黑色页岩、不整合面、古生物等)对比、岩墙几何学产状、基性岩浆事件序列对比、古地磁、大型构造(如造山带)对比及深部地球物理等多学科方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78.
大火成岩省是地质历史上与地球深部过程(如地幔柱)密切相关的极端地质事件,以相对较短时期内形成规模宏大的板内幔源基性岩浆活动为主要特征,对研究全球性大气—海洋环境的巨变与生物灭绝、大规模成矿及超大陆的重建和裂解均有重要意义。从潘吉亚超大陆的裂解过程可以看出,尽管不是所有的大火成岩省都与大陆裂解有关,但几乎每一次重要的裂解事件都伴有大火成岩省的出现,因此大火成岩省对于研究前潘吉亚超大陆,特别是对于缺少古生物等重建标志,古地磁数据偏少的前寒武纪超大陆重建及裂解研究有重要价值。近20多年来随着年代学技术的进步及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大火成岩省在古大陆重建及裂解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前寒武纪大火成岩省由于经历了多次裂解事件改造及后期抬升剥蚀或覆盖的影响,现今保留的是一些分散在不同大陆上的大火成岩省残片或碎片。用大火成岩省开展古大陆重建及裂解的目标就是通过不同陆块大火成岩省或大规模基性岩浆活动的年代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对比,结合其他证据,恢复大火成岩省形成时的时空分布特征,据此来确定这些陆块在超大陆中的相对或绝对位置。与其他前寒武纪大陆重建标志相似,大火成岩省也有一些局限性及不确定性,因此应用大火成岩省开展古大陆重建及裂解研究中要与前岩浆期沉积地层中的特殊事件层(如冰碛岩、火山灰、黑色页岩、不整合面、古生物等)对比、岩墙几何学产状、基性岩浆事件序列对比、古地磁、大型构造(如造山带)对比及深部地球物理等多学科方法相结合。  相似文献   
79.
To explore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plankton communities in a deep artificial lake(Songhua Lake,China),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seven sites. Samples were investigated by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 analysis of the PCR-amplified 16 S and 18 S r RNA genes and specif ic bands were sequenced. Cluster analysis of the DGGE profiles revealed that all of the samples grouped into two distinct clusters,in accordance with sampling site; while in each cluster,the divergence of sub-clusters correlated with sampling depth. Sequence analysis of selected dominant DGGE bands revealed that most sequenced phylotypes(84%) exhibited ≥97% similarity to the closest sequences in Gen Bank,and were affiliated with ten common freshwater plankton phyla(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Bacteroidetes,Cyanobacteria,Bacillariophyta,Pyrrophyta,Cryptophyta,Ciliophora,Stramenopiles,and R otifera). Several of these groups are also found worldwide,indicating the cosmopolitan distribution of the phylotyp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GGE pattern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analyzed by redundancy analysis(RDA).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total nitrogen,nitrate,nitrite,ammonia,and CODM n concentrations,and water temperature were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he variation in plankton composition.  相似文献   
80.
地电阻率观测值受多种因素影响,它不仅与测量设备本身性能有关,还与观测场地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岩性条件、水文地质和气象条件变化等有关,一旦这些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引起地电阻率测值发生改变.如何快速、准确、科学地识别以上致变因素,从中提取地电阻率地震前兆异常信息是及时科学处置异常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沈北新区地震台为例,探索性地进行了地震台观测地质环境评价,并以2020年地电阻率异常变化为例,初步分析了地电阻率异常影响因素,以期为深井地电阻率异常分析与处置提供参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