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07篇 |
免费 | 1186篇 |
国内免费 | 123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66篇 |
大气科学 | 708篇 |
地球物理 | 967篇 |
地质学 | 3081篇 |
海洋学 | 877篇 |
天文学 | 46篇 |
综合类 | 533篇 |
自然地理 | 8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3篇 |
2023年 | 230篇 |
2022年 | 237篇 |
2021年 | 263篇 |
2020年 | 238篇 |
2019年 | 296篇 |
2018年 | 272篇 |
2017年 | 187篇 |
2016年 | 185篇 |
2015年 | 258篇 |
2014年 | 355篇 |
2013年 | 313篇 |
2012年 | 321篇 |
2011年 | 304篇 |
2010年 | 303篇 |
2009年 | 315篇 |
2008年 | 270篇 |
2007年 | 276篇 |
2006年 | 289篇 |
2005年 | 258篇 |
2004年 | 242篇 |
2003年 | 220篇 |
2002年 | 210篇 |
2001年 | 192篇 |
2000年 | 213篇 |
1999年 | 136篇 |
1998年 | 131篇 |
1997年 | 129篇 |
1996年 | 111篇 |
1995年 | 101篇 |
1994年 | 88篇 |
1993年 | 80篇 |
1992年 | 76篇 |
1991年 | 80篇 |
1990年 | 88篇 |
1989年 | 72篇 |
1988年 | 46篇 |
1987年 | 52篇 |
1986年 | 57篇 |
1985年 | 37篇 |
1984年 | 37篇 |
1983年 | 33篇 |
1982年 | 35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5篇 |
1965年 | 9篇 |
1964年 | 10篇 |
1959年 | 13篇 |
1958年 | 14篇 |
1957年 | 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21.
南水北调东中两线不同水文区降水丰枯遭遇性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南水北调东中两线不同水文区来水的丰枯遭遇性是跨流域水资源调配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据年、季和月三种不同时间尺度的降水系列分别探讨了华北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及华北地区与汉江上游来水丰枯的遭遇性。结果表明:不论是华北地区与长江中下游,还是华北地区和汉江上游,其降水丰枯异步频率都略大于丰枯同步频率。在三同步现象中,南北同枯出现的频率较低。就适合调水的4种丰枯遭遇情形统计,华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年尺度上的频率总和 相似文献
922.
龙门山中段及两侧地壳结构与汶川地震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完成了由四川盆地中部向西北方向、近垂直穿越龙门山中段5·12汶川特大地震极震区和川西北高原、总长500 km的深地震宽角反/折射测深野外工作,沿测线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地震测深观测系统,取得了丰富观测记录.对反映不同构造单元的震相记录、特别是强震构造区复杂震相信息的详细分析和模拟追踪计算,得到龙门山中段褶皱造山带及两侧的二维非均匀地壳速度结构模型.揭示了稳定的四川盆地地壳结构与被改造增厚的川西北高原地壳结构性质差异;探测到高原壳内介质由上向下的岩性变化,特别是下地壳介质速度大幅降低、岩性强烈弱化的塑性流变性质;发现了四川盆地与川西北高原之间褶皱造山带下地壳存在由西向东、下缓上陡的巨型铲式上升流以及上升流与龙门山中段断裂构造体系的关系;上升流沿褶皱带东部边缘在龙门山中段上中地壳以陡倾角度向上逆冲,造成龙门山上地壳中央断裂带附近强烈上隆并使结晶基底突出地表大幅抬升.综合区域构造应力场和现有地质成果进一步研究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中段盆山耦合与造山构造,壳内断裂体系与强震孕育环境构造. 相似文献
923.
【目的】综述淡水螯虾类胚胎离体孵化技术的主要研究成果,为提高孵化效果及出苗同步性,节省人力、物力,实现数字渔业与智慧渔业奠定基础。【方法】从胚胎与初孵幼虾生物学、影响离体孵化的环境因素、影响离体孵化的人为调控因素、离体孵化装置、研究展望等五个方面介绍国内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结果】离体孵化期间应将水温、水质控制在适宜水平,定期进行消毒,离体胚胎的发育阶段及孵化密度、孵化装置等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必要的人工管理措施也是决定孵化成功与否的关键。【结论】离体孵化技术应用于淡水螯虾类意义重大,而控制适宜的环境条件及应用合理的管理措施是基础。今后在离体孵化装置的优化、离体孵化期间水质与菌群环境的维持、死卵与死虾的挑除、苗种生产的批量化与智能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实现孵化效率质的提升,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924.
重液材料多钨酸钠在青海湖沉积物重力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钨酸钠是一种无毒、易配制、可循环使用、密度高的新型无机重液.本文利用多钨酸钠重液,用离心机重力分离的方法将青海湖沉积物分成低(≤1.9g/cm3)、中(1.2-2.8g/cm3)、高(≥2.8g/cm3)三个密度组分,平均回收率为96.5%.重力分离后的沉积物测试分析发现,有机质主要分布在富粘土矿物的中密度组,揭示了粘土矿物的表面吸附是青海湖底沉积物有机质的主要赋存形式. 相似文献
925.
926.
927.
南京冬季浓雾的演变特征及爆发性增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2007年12月18—19日,南京地区出现了一次持续20h的浓雾过程,其中能见度低于50m的强浓雾几乎占到整个雾过程的1/3。利用同期在南京市北郊的外场观测数据,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该次雾的演变过程、微物理结构及边界层特征,探讨了地面雾爆发性增强的成因。结果表明:本次雾在西南平流的增湿作用下触发生成;日出后,平流输送和地表蒸发提供了充足水汽来源,贴地层逆温因高空下沉增温而向上抬升且稳定存在,因此大雾得以维持;整个雾过程中雾滴数浓度、平均直径、含水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平均谱曲线均呈指数下降分布,雾滴集中在小滴端;两次地面雾爆发性增强均发生在夜间,其特征为各微物理参量明显增大,滴谱上抬拓宽;爆发性增强的原因是地表气温陡降、贴地层逆温增强及可充当雾滴凝结核的气溶胶大粒子数增多。 相似文献
928.
周传明(2004)曾报道湖北保康白竹磷矿陡山沱组磷块岩中含有与瓮安生物群类似的磷酸盐化微化石,包括多细胞藻类Wengania,Paramecia,Thallophyca;大型具刺疑源类Meghystrichosphaeridium,Knol-lisphaeridium;球状蓝菌类Archaeophycus;丝状蓝菌类Siphonophycus,Obruchevella以及新发现的珍珠球藻Bacatisphaera.最近,作者对保康白竹磷矿陡山沱组进行了重新考察和采样研究.结果除发现上述微化石外,还发现大型具刺疑源类Papillomembrana compta,Appenendisphaera sp.;球状化石Megasphaera inornata,Megaclonophycus onustus以及峡东地区常见的丝状蓝菌化石湖北萨洛米藻(Salome hubeiensis)等.研究表明,本文报道的保康白竹磷矿陡山沱组的含化石层位与峡东地区陡山沱组第二段及贵州瓮安上磷矿层下部的微化石层位相当,组合面貌相似.新资料证明峡东地区陡山沱组第二段出现的疑源类下组合,包括多细胞藻类、大型复杂疑源类、球状化石、球状和丝状蓝菌化石等,区域分布广泛,层位稳定,具有重要生物地层学意义. 相似文献
929.
930.
在当代,石油为能源中的天之骄子,而海湾地区又为世界首屈一指的石油产地,因而扼海湾进出咽喉的霍尔木兹海峡的重要性大增,在当今世界上,仿佛成了千百条海峡中最重要的一个。所谓霍尔木兹,本来是一个城市和港口名字,后来成为岛名,最后才转用为海峡的名字。现在,霍尔木兹以海峡的名声大振,霍尔木兹岛也“健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