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5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4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物理涂汞电极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汞膜电极以饱和Na_2SO_3液和浓NH_4OH液浸泡后,放置4—6天灵敏度可保持不变,稳定性良好。大面积银基物理涂汞电极问世,解决了化学镀层的复杂性;使其能直接用于海水重金属离子测定,比经典滴汞电极提高灵敏度2—3个量级。电极防吸附膜的研究开辟了固体电极表面防吸附的尝试,本文使用饱和Na_2SO_3液与浓NH_4OH液浸泡电极,使电极放置4—6天可保持灵敏度不变,延长了寿命,方法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海水中NO_3—N的含量,在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时,可以使之消耗殆尽。但有机质的分解,可以使之获得再生。海水垂直对流作用,可以将底部再生的NO_3—N带到上层。大陆水也会带来大量的NO_3—N。 海水中NO_3—N的分布,是具有一定规律性的。这与它在海洋中的消耗和再生补充过程有密切关系。沿岸,特别是江口,由于大陆水带来了大量的NO_3—N,因而其含量高;夏季水体垂直稳定,上层浮游植物活动使NO_3—N含量降低,而o_t跃层以下,有机物分解使其含量增高;冬季强烈的水体对流作用,使底部的NO_3—N补充到上层,以致使其含量达全年最高值。  相似文献   
14.
黄河口是国内外著名的大江河口之一,河口及邻海有丰富的海产资源,是我国北方主要的水产基地之一,渤海湾内一些区域的生物痕量金属含量情况,已作了一些报道[1,2],但对黄河口附近海区,生物中的金属含量情况,尚不了解.作者于1984年4—5月及8月两个航次,采集了该区域约60种次的鱼类、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及多毛类.对体内的Zn,Cd,Pb及Cu进行了测定,还测定了部分鱼类鳞、胃、鳃、肝等10种组织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痕量Zn,Cd,Pb,Cu离子的浓度在天山和青藏高原天然水中以及在东海海水中都是相似的。在淡水中的平均浓度分别为Zn 5.7,Cd 0.092,Pb 0.048,Cu 1.1 ppb。这证明天然水中痕量金属离子均匀分布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16.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长江平均年人海流量近9240亿立方米,平均年总输沙量约4.68亿吨(张法高等,1987)。调查研究长江口及部近海域水体中痕量金属的分布变化情况,对进一步了解河水入海的转移过程、环境质量和研究河口化学界面交换过程以及对舟山渔场的生态影响等,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1985年8月、11月及1986年1月,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分三个航次按标定站位(图1)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痕量金属进行了调查。水样用 Niskin全塑采水器(美国)采集。  相似文献   
17.
顾等分析表明[1,2,7],中国近海天然海水和河水痕量Zn2+等离子的浓度是相近似的,从而判断天然水蒸发循环时必然带着这些离子;离子与悬浮体之间在天然水pH条件下没有重要的平衡转移;离子随水循环可能是水的携带,不依于离子本身的蒸发能。  相似文献   
18.
东海间隙水中若干微量金属离子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沉积物中间隙水的元素分析测定,我国研究得不多,特别对于间隙水的微量金属元素测定就更少。六十年代初期,有人用压取法分析测定了沿岸及海湾间隙水中的几种常量元素及营养盐,但收集的资料是零星的,且方法也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19.
以三原县柏社村平地窑建筑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探讨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平地窑建筑结构的工作流程,包括技术方案的制定、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数据处理、成果展示等。研究结果表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现状采集效率,保证外业数据获取的完整性。该研究充分肯定了该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优势,为建筑特别是古建筑领域的结构研究开辟了全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郑青松  刘恩龙  刘明星 《岩土力学》2019,40(5):1854-1861
结构面倾角对岩样的力学特性有很大影响。人工制备了结构面倾角为15°、30°、45°、60°(水平面为0°面)的单贯通结构面岩样和完整样,并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和围压为100、200、300 kPa的三轴压缩试验来探讨结构面倾角对其力学和变形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当倾角小于等于30°时,出现了岩样应力-应变曲线中典型的4个阶段。而当倾角等于45°和60°时,最后阶段变为先软化再硬化的特征;②结构面岩样均先体缩再体胀。随着围压增加,体缩最大值接近,而体胀呈明显减小趋势。随结构面倾角增加,体缩呈缓慢增长趋势,并在30°和45°时出现体缩突变。而体胀显著的减小。最后,指出了耶格尔单结构面判据的不足,并对其进行了修正,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耶格尔判据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