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0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81.
湘东北七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西段,是湘东北规模最大的铜多金属矿床。对七宝山矿床含矿石英脉中的石英矿物进行Rb-Sr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53.4±2.0Ma(MSWD=1.8),~(87)Sr~(86)Sr初始值为0.71849±0.00026,与区内石英斑岩形成年龄(153~155Ma)相同,说明七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成因与石英斑岩体密不可分,成岩成矿年龄均在燕山期。为分析七宝山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对矿区内的黄铁矿进行了S、Pb同位素分析,矿石δ~(34)S为3.24‰~4.84‰,平均值为4.198‰;岩体δ~(34)S为2.22‰~3.86‰,平均值为2.805‰。δ~(34)S值总体变化较小,岩体δ~(34)S值较矿石小,更趋近于0值,说明岩体中硫极可能源于地幔;而矿床中硫来源于主体地幔硫和少量地壳硫混熔的混合硫源。Pb同位素变化范围也较小,矿石206Pb/~(204)Pb值变化范围为18.315~18.396,平均值为18.359;~(207)Pb/~(204)Pb值变化范围为15.629~15.737,平均值为15.675;~(208)Pb/~(204)Pb值变化范围为38.376~38.856,平均值为38.609。矿化岩体数值与之相似,结果显示,七宝山铜多金属矿床的Pb同位素组成具有下地壳富钍(铅)贫铀(铅)的特点。据此提出,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与含矿斑岩体有联系的深部岩浆分异演化而析出的含矿气-液流体。含矿斑岩体定位-结晶时,通过对周围受热地下水的对流循环作用,可以从围岩中萃取少量成矿物质加入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82.
1 研究目的(Objective) 海南地块古生代岩浆作用与特提斯洋的演化息息相关,古特提斯洋及原特提斯洋从海南岛及周边何处而东延,洋壳俯冲过程中岩浆作用的时限及构造演化过程与特征,是海南岛前中生代地质演化长期未解决的重要地质问题.长期以来,海南地块与原特提斯洋俯冲相关的地质记录及精确年代学数据甚少,本次工作在海南岛中...  相似文献   
83.
对湘东北井冲钴铜矿区连云山细粒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中细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分析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149. 4±1. 1Ma。岩石属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钙碱性系列,富集Th、U、Pb等元素,亏损Nb、Ta、Zr、Ti等元素,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为右倾型,Eu表现为强烈到弱亏损。岩石中燕山期锆石176Hf/177Hf值为0. 282 314~0. 282 461,εHf(t)值为-13. 0~-7. 8,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在2 018~1 690 Ma之间。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岩石来源于下地壳岩石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84.
湘东北地区有色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综合研究相对缺乏。以桃林铅锌矿、栗山铅锌矿、井冲钴铜多金属矿为研究对象,分析矿床主成矿期矿石硫化物单矿物的硫、铅同位素地质特征,结合七宝山铜多金属矿等研究现状,综合研究湘东北地区有色金属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规律。硫同位素特征表明,4个矿床的成矿物质整体为深部岩浆硫源,其中,七宝山矿床为较典型的岩浆硫源,桃林、栗山、井冲等矿床混入了少量地层硫源,且桃林矿床比栗山、井冲矿床混入地层硫源的比例更高。铅同位素特征表明,4个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以上地壳为主,但混入了少部分幔源物质,且七宝山、井冲的幔源物质混入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85.
云南金属矿物化探工作,是从1932年开始的。五十年代初,地质部物探局组建了个旧物探队,开始利用物、化探方法寻找锡矿床。1958年云南省地质局物探队正式建立,从建队的第一个十年中,由于工作经验不多,国家要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要求较急,尽快增加工业储量,扩大矿区远景,因此,物、化探工作为适应这一要求,重点是围绕一个矿床、矿点开展普查找矿工作。工作方法是“从已知到未知”,这种工作方法的优点是  相似文献   
86.
在雷达测雨和洪水预报中自适应卡尔曼滤波法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采用自适应的卡尔曼滤波方法,运用少量雨量计对雷达估测降水进行了校正,结合新安江水文模型和GAME/HUBEX项目1998年在史灌河流域观测的水文资料,对6月28日08:00~7月5日20:00史灌河流域的一次洪水过程进行预报,并与雨量计网测量的面雨量预报结果进行对比。比较结果表明,经过校正后的雷达估测雨量和雨量计测量的面雨量都能较好地预报出流域出口蒋家集的洪水变化趋势、洪峰时刻以及洪水总量,雷达预报的结果同实际观测更加接近,而雨量计预报结果明显偏高。  相似文献   
87.
大厂锡多金属矿田铜坑-长坡92号矿体Rb-Sr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铜坑-长坡锡石硫化物矿床是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中一个规模最大、特征最为典型的超大型锡矿床,矿体呈脉状、层状两种形式产出,其中的92号层状矿体是该矿床中规模最大的一个矿体.本文应用Rb-S等时线法获得92号矿体成矿年龄为93.4±7.9 Ma(1σ),这一年龄值不仅与矿田中部龙箱盖黑云母花岗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93±1 Ma吻合,而且在测试误差范围内与前人所获得的龙头山100号矿体、铜坑-长坡91号矿体以及亢马矿床的成矿年龄基本一致,表明区内锡多金属成矿作用发生在燕山晚期.92号矿体成矿流体的87Sr/86Sr初始值为0.71351±0.00100,与龙箱盖黑云母花岗岩87Sr/86Sr的初始值0.7110接近.成矿年龄与成矿流体的87Sr/86Sr初始值均表明铜坑-长坡92号矿体的成矿作用与龙箱盖岩体具有一定的成生联系.  相似文献   
88.
构建地形水工建筑物三维虚拟场景,在此基础上有效快速模拟库区淹没形态。针对库区水面、水工建筑物精细模型、水电站地形构建及水电站环境动态元素交互式动态过程定制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89.
云开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主要是以片麻岩类为代表的高州杂岩和以浅变沉积岩类为代表的云开群,均不同程度受到了后期加里东期和印支期构造-岩浆事件的改造。对高州杂岩中1个变粒岩(YK1016)和1个黑云斜长片麻岩(YK1014-3)、云开群中1个黑云斜长片麻岩(YK1017-1)样品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样品YK1016中获得的不一致曲线上下交点年龄分别为(1 035±43)Ma和(437±30)Ma(n=16,MSWD=1.3),上交点年龄与10个谐和点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970±30)Ma(MSWD=0.22)一致,解释为其形成年龄。样品YK1014-3获得的206Pb/238 U表观年龄范围为949~2 395 Ma,主要集中在1 000~1 200 Ma,9个最年轻且谐和的分析点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970±32)Ma(MSWD=0.53),对其最大沉积年龄进行了约束。样品YK1017-1获得的206Pb/238 U表观年龄范围为650~2 383 Ma,也主要集中在1 000~1 200 Ma,最年轻且谐和的碎屑锆石年龄将其时代约束在650 Ma。结合云开地区变质基底中已有的高精度年龄数据,认为高州杂岩形成时代为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云开群的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晚期。另外,研究结果及云开地区已有的数据表明,该区除出露Grenville期岩石外,新元古代变沉积岩中还存在大量Grenville期(900~1 350 Ma)碎屑锆石,部分晶形较好具岩浆起源,这一现象从云开地区一直延伸到华夏东部;但在华夏地块由南往北,Grenville期锆石呈减少趋势,新元古代锆石(820~860 Ma)逐渐增多。这些暗示华夏地块南缘存在一个由南东向北西推进的Grenvillian造山带,和(或)在华夏地块内部存在略晚于Grenville期的构造-岩浆事件。  相似文献   
90.
Since the solution of elliptic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continuously depends on the boundary condition, the Euler equation derived from variational method cannot be solved without boundary condition. It is often difficult to provide the exact boundary condition in the practical use of variational method. However, in some application problems such as the remote sensing data assimilation, the values can be easily obtained in the inner region of the domain. In this paper, the boundary condition is tried to be retrieved by using part solutions in the inner area. Firstly, the variational problem of remote sensing data assimilation within a circular area is established. The Klein-Gordon elliptic equation is derived from the Euler method of variational problems with assumed boundary condition. Secondly, a computer-friendly Green function is constructed for the Dirichlet problem of two-dimensional Klein-Gordon equation, with the formal solution according to Green formula. Thirdly, boundary values are retrieved by solving the optimal problem which is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best approximation between formal solutions and high-accuracy measurements in the interior of the domain. Finally, the assimilation problem is solved on substituting the retrieved boundary values into the Klein-Gordon equation. It is a type of inverse problem in mathematics. The advantage of this method lies in that it overcomes the inherent instability of the inverse problem of Fredholm integral equation and alleviates the error introduced by artificial boundary condition in data fusion using variational method in the pa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