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测绘学   48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294篇
海洋学   70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10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41.
张彦君  年廷凯  郑路  刘凯  宋雷 《地震工程学报》2015,37(2):428-433,438
以往对平面破坏模式的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主要关注潜在滑坡体在自重、坡体内静水压力和地震荷载耦合作用下沿破坏面的抗滑稳定性,并未涉及各类外荷载作用线不通过潜在滑体重心而引起的绕坡趾倾覆稳定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地震与张裂缝水压耦合作用下的岩质边坡倾覆稳定性解析方法,基于力矩平衡原理推导出岩质边坡抗倾覆稳定性系数的一般表达式;通过深入的变动参数比较研究,探讨张裂缝水压和地震荷载对抗倾覆安全系数的影响,认为水压是控制岩质边坡倾覆破坏的决定性因素,而地震荷载处于次要因素,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或减小抗倾覆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不同参数组合下的岩质边坡抗倾覆稳定图,为工程技术人员快速评估饱水岩质边坡地震倾覆稳定性提供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642.
线性波浪加载下海底斜坡失稳机制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中的荷载模块,添加一阶波浪力载荷模式,并结合强度折减技术,实现波浪力作用下海底斜坡稳定性与失稳机制的弹塑性有限元数值分析。引入典型算例,利用先前提出的波浪荷载下海底斜坡稳定性的极限分析上限方法开展数值解的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地变动参数比较分析,探讨不同波长、波高和水深等波浪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以及波浪力影响下海底斜坡潜在滑动面的变化规律,获得波浪荷载下海底斜坡失稳滑动机制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643.
我国典型沙漠(地)流动风沙土的深层渗漏量及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水分是干旱生态系统的重要制约因素,一直是干旱区研究和生态建设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降雨的深层土壤渗漏水量仍缺少定量观测研究.本文采用作者自主研发的YWB-01型土壤深层水分渗漏计量仪对毛乌素沙地等4大沙漠(地)的流动沙地测试记录了降雨入渗到150 cm以下深层土壤的渗漏水量,连续2年的资料表明:(1)降雨的深层渗漏水量自东向西由半干旱区向干旱区递减,其中:乌审旗流动沙地渗漏水总量高达508.4 mm,占同期降雨量58.4%,磴口的渗漏水量为23.8 mm,占降雨量13.9%,而阿拉善左旗和右旗未测试到渗漏水量,但≥25 mm的强降水对干旱和半干旱区流沙地深层土壤水分的渗漏补给具有重要作用;(2)渗漏水量的季节变化与降水的变化趋于一致,但有一定滞后,在降雨量较大地区,二者变化的相似性更强;(3)单次较强降雨在降雨开始的40~55 h后出现一个渗漏水量峰值,渗漏速率增加较快但其减少相对缓慢,持续渗漏过程长达150 h左右,降雨量越大,渗漏水量峰值就越高,渗漏水量所占降雨量的比例也越高;受降雨强度、雨量和历时的共同作用,就低强度、长历时和单次降雨量大的降雨事件更有利于降雨对沙地深层土壤的渗漏补给;(4)受土壤冻融作用的影响,在快速消融期3月份出现一个小的渗漏补给峰值.研究结果对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区沙地水资源的准确评估和合理利用及生态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44.
地理国情普查中多源异构数据整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国情普查及监测是测绘地理信息面临的又一新的重大发展战略,既是对现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整合、提取和加工,也是与其他专业部门业务数据的融合和集成。地理国情普查主要针对我国陆地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要素,分为12个一级类、56个二级类、127个三级类,在数据库中共有34个层,其数据具有分类全、涉及面广的特点,不同于传统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测绘,需要最大程度地整合、利用现有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源。为此,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地理国情普查的多源异构数据整合解决方案,从其技术路线、技术实现等方面分析其实现细节。  相似文献   
645.
三峡库区崩滑地质灾害频发 ,其中以侏罗系易滑地层为甚。侏罗系易滑地层特殊的地层结构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是控制崩滑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岩相古地理和沉积环境演变两个方面来研究三峡库区侏罗系易滑地层的沉积特征 ,并研究了三峡库区地层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结构对岩层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对三峡库区以滑坡为代表的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给出沉积学和物理力学解释  相似文献   
646.
新月形沙丘顶部稳定性是风沙地貌学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研究新月形沙丘的顶部稳定性,对于绿洲边缘风沙运动规律揭示、防沙工程建设和沙区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选择民勤沙区新月形沙丘,通过测定沙丘各部位风速、风蚀风积和粒度等,分析了新月形沙丘顶部稳定机理。主风向(NW)作用是新月形沙丘最高点与沙脊线重合、沙丘前移和高度降低的过程;反向风(SE)作用是沙丘最高点与沙脊线分离、沙丘背风坡风蚀与沙丘增高的过程。由于研究区以NW风为主,新月形沙丘沿NW-SE方向前移,SE风只能风蚀减缓沙丘背风坡的坡度。人为干预将会阻止或减少从迎风坡向沙丘顶部输送沙量,使得新月形沙丘背风坡尤其是背风坡上部风蚀过程增强,新月形沙丘逐渐过渡为抛物线形沙丘。  相似文献   
647.
针对南海北部陆坡原状软黏土,开展了不同偏压固结比 和循环应力比CSR条件下的动三轴试验,探究了动荷载作用下试样的残余动应变、残余动孔压与循环振次的变化规律;综合考虑试验过程中残余动应变和残余动孔压的关联性,提出了基于动应变-孔压模式的动三轴试验破坏标准,并采用微观电镜扫描(SEM)图像揭示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在给定 条件下,CSR值不同,残余动应变随循环振次的发展趋势呈现出显著差异性,而残余动孔压随循环振次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随着 的增加,CSR临界值逐步增大,相应的最终残余动应变逐渐减小,而残余动应变-动孔压曲线也表现出相似特征;将传统的应变值破坏标准扩展至由应变-孔压曲线拐点控制的破坏区间,可以有效界定破坏振次并描述试样的完整破坏过程,揭示动荷载条件下试样内在的有效应力-应变-孔压互馈机制。上述研究成果将为南海北部陆坡软黏土软化-孔压模型的建立、海洋地质灾害评价与预测、海洋工程基础设计提供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648.
丝状蓝藻作为荒漠区的先锋拓殖生物,在干旱半干旱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态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对3个不同生物气候区(民勤,大陆性荒漠气候;盐池,中温带大陆性气候;玛曲,高原大陆性气候)藻结皮中培养分离到的67株丝状蓝藻进行丝体的形态描述和16srRNA分子鉴定.结果表明:67株丝状蓝藻隶属于颤藻目(Oscill...  相似文献   
649.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三维边坡稳定性与破坏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强度折减技术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法是当前较为有效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但很少应用于复杂地质环境及负载条件下的三维边坡稳定性与破坏机制分析。拓展这一方法,利用典型算例,探讨了单元尺寸、边界条件、土体强度、局部超载和地震荷载等因素对三维边坡稳定性及潜在滑动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含软弱夹层及地下水的复杂三维边坡在负载条件(坡顶局部超载及地震荷载)下的破坏模式及滑动机制。结果表明:随着黏聚力的增加,潜在滑坡体的剪出位置远离坡脚,滑坡后沿远离坡肩,滑坡深度加深;坡顶超载强度较低时,边坡表现为整体破坏模式,而高超载强度下表现为局部地基破坏;考虑地下水后边坡的稳定性显著下降,且潜在滑动面加深,滑坡体体积有所增大。含软弱夹层的三维边坡,其潜在滑动面呈折线型,当受超载作用时,其破坏模式和滑动机制与地震荷载作用下不同:前者为竖向剪切和水平错动的联合作用,而后者为软弱夹层水平错动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50.
泥浆侵入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浆及其滤液侵入油气储层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其影响因素因区块情况和井场工程因素的不同又有许多不确定性,很难得到地层真电阻率,影响储层测井评价的精确度.本文以泥浆侵入机理的分析为基础,结合国内外对泥浆侵入的研究情况,从泥浆侵入影响因素、泥浆侵入对测井响应的影响、侵入半径的计算和侵入校正方法等方面,对泥浆侵入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合评述,以期找出其规律性,为进一步探索更好的泥浆侵入校正方法、精确地评价油气储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