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3篇
  免费   1737篇
  国内免费   946篇
测绘学   809篇
大气科学   720篇
地球物理   987篇
地质学   3066篇
海洋学   890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538篇
自然地理   767篇
  2024年   172篇
  2023年   236篇
  2022年   237篇
  2021年   255篇
  2020年   273篇
  2019年   288篇
  2018年   264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253篇
  2014年   347篇
  2013年   304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301篇
  2009年   302篇
  2008年   264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283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212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5篇
  1965年   8篇
  1964年   10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13篇
  1957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折多山花岗岩时代、成因及其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沿鲜水河断裂分布的折多山花岗岩由早期的中细粒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略晚的主体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少量的伟晶岩和细晶岩构成。早期中细粒二长花岗岩的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表明其侵位结晶于18±0.3Ma,使折多山花岗岩岩浆侵位结晶年龄和鲜水河断裂开始活动的时间提前近6Ma。岩石中保存有818±47Ma和156±8Ma的继承锆石.表明存在扬子西缘元古宙和中生代陆壳物质的再循环。在K_2O对SiO_2分类图上,早期的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落在钙碱性系列区域,似斑状二长花岗岩落在橄榄玄粗岩系列区域,两个系列岩石总体上为铝饱和到过饱和。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具有中等的稀土总量(162×10~(-6)~224×10~(-6))、高的(La/Yb)_N(74~118)和明显的正Eu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Nb、Ta、P和Ti亏损,形成于岛弧钙碱性火山岩低度部分熔融。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只是稀土总量和(La/Yb)n较低,形成于杂砂岩部分熔融。主体岩性粗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具有很宽的稀土总量(最高达533×10~(-6)),(La/Yb)_N随着稀土总量增加而增加(最高达523),明显负Eu异常,大粒子亲石元素强烈富集,Nb、Ta、Sr、P和Ti亏损,(~(87)Sr/~(86)Sr)_0=0.7084~0.7133,ε_(Nd)(t)=-5.67~-8.69,形成于元古代上部陆壳物质—砂页岩的较低程度的部分熔融。各类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部分熔融源区的物质组成继承了元古代大陆边缘的某些地球化学特性,经历了高压变质作用,部分熔融残留相主要为石榴石等。部分熔融过程发生于鲜水河断裂早期活动的剪切熔融过程,岩浆作用之前可能发生过强烈挤压而产生了高压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13.
新发现的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带分布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表现为组分齐全的蛇绿岩和增生杂岩。由盆地边缘向山区方向,大体呈依次带状分布的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枕状玄武岩和深海相硅质岩,同时发现超镁铁岩之上被一套火山磨拉石沉积不整合覆盖。在克拉玛依蛇绿岩的白碱滩段中采得蚀变辉长岩样品,锆石SHRIMP定年结果集中在(414.4 8.6)Ma和(332±14)Ma。这一发现为研究中亚洋盆形成和消亡时代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确定准噶尔盆地基底性质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14.
谢米斯台中段地区发育的火山岩主要为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纹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的K2O、Na2O含量高(K2O=3.42%~9.85%;Na2O=0.48%~5.30%),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亏损,其中Nb、P、Ti强烈亏损,轻稀土元素(LREE)和重稀土元素(HREE)分馏较强;Pb同位素比值为206Pb/204Pb=18.435~19.409、207Pb/204Pb=15.535~15.602、208Pb/204Pb=38.36~39.213;火山岩具有高的初始εNd(t)值(+4.43~+6.65)和低的初始87Sr/86Sr值(0.700953~0.704435)。该地区流纹岩SI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422.5±1.9Ma。综合研究认为,谢米斯台中段地区火山岩是晚志留世准噶尔洋壳俯冲,在地幔楔形区,经过洋壳与富集地幔的局部熔融,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中酸性岩浆喷发而成,在岩浆上升过程中有少量地壳物质的混染。  相似文献   
115.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层序——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随着对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储集层的重视和大力勘探,中二叠统栖霞组发育的滩相储集层成为盆地内寻找新气源的有利层位之一。文中根据岩心观察、野外剖面实测和室内镜下岩石薄片鉴定分析,并结合各种沉积相标志研究,确定研究区栖霞组主要发育浅水型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其可进一步划分为碳酸盐岩台地相及若干亚相和微相。以Vail的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以岩性—岩相转换界面为主的层序界面识别,确定栖霞组发育2个Ⅱ型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划分出TST和HST两个沉积体系域。在沉积相和层序地层学分析的基础上,以层序格架内体系域为编图单元,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编制了各体系域的岩相古地理图并对其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各相带储集物性特征,认为台缘滩和台内滩为最有利储集相带,尤以SQ2-HST滩相颗粒灰岩经过白云岩化改造后更具储集意义。  相似文献   
116.
云南麻栗坡南秧田白钨矿床层控似矽卡岩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秧田白钨矿床是中国滇东南地区一个罕见的似层状白钨矿床,矿体赋存在元古界南秧田岩组层状似矽卡岩中。最新的勘查资料表明,该矿床已达超大型矿床规模。笔者通过详细的矿区实地考察,结合室内岩、矿石地球化学分析及国内外典型矿床对比研究,对该矿床似矽卡岩的原岩进行了恢复,得出南秧田白钨矿床似矽卡岩的原岩为海底火山喷发沉积(或热水沉积岩)夹杂部分的陆源碎屑沉积岩,对南秧田层控白钨矿床似矽卡岩进行了成因探讨,认为南秧田白钨矿床似矽卡岩为沉积变质成因矽卡岩,属类矽卡岩系列。  相似文献   
117.
介绍了老粘性土层中某喷锚的滑坡事故,并根据滑坡体的形态,进行了反演计算,分析了滑坡原因。该滑坡的分析和处理为今后老粘性土层中喷锚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8.
河北平山地区早前寒武纪湾子群及相关岩石中夕线石英集合体成因存在长期争论。根据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本文将它们划分为3种不同类型。(1)球状和团块状夕线石英集合体,其形成与钾长浅粒岩的深熔作用有关。(2)面状夕线石英集合体,与钾长浅粒岩在应力状态下的变质分异作用有关。两者地球化学组成及与相邻浅色体关系受母岩和作用过程双重因素制约。(3)层状夕线石英集合体,为变质沉积成因,地球化学上反映了变质原岩的组成特征。  相似文献   
119.
大兴安岭-燕山晚中生代岩浆活动与俯冲作用关系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本文通过对华北的大兴安岭-燕山地区晚中生代火山-深成岩岩石化学、同位素地质学的分析,认为该地区岩浆的形成和演化与板内伸展环境下的底侵作用有关,而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无直接的成因联系。本文展示了较高分辨率的日本海沟-长白山-蒙古额尔德尼查干的地震层析图像,揭示了太平洋俯冲板片的形态特征;再结合对俯冲时间及俯冲作用与岩浆作用时差的研究,进一步证明板块俯冲与研究区的岩浆活动无直接关系。最后通过底侵作用年代学的研究,将大兴安岭-燕山中生代岩浆活动与层析图象显示的大陆板内软流圈上涌体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20.
以某高速公路桥基勘察为例,介绍了常规电法在桥基选址-初步勘察中的应用,并认为对具备一定地球物理前提的岩(土)体,该法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