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地下水系统中的流动与储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是全世界一种极其重要的淡水来源。全球有15亿人、美国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主要靠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地下水是水  相似文献   
62.
藏南古近纪前陆盆地演化过程及其沉积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藏南地区从三叠纪至古近纪经历了从洋盆(喜马拉雅特提斯)的形成、扩张、衰减、关闭,直至转换成前陆盆地的过程。被动大陆边缘阶段(T-K),在印度陆块北缘形成了从碎屑岩陆架到碳酸盐台地的沉积序列。从古近纪初开始,西藏特提斯关闭,形成周缘前陆盆地体系(由褶冲带、前渊带、前隆带和隆后盆地等单元构成)。随着褶冲带的上叠式逆冲,形成前渊盆地。当前陆推覆体进一步向印度克拉通推进时,前陆隆起亦随之逐渐向克拉通方向迁移。该带表现出一个海平面相对上升的过程,形成碳酸盐缓坡。随着前陆推覆体进一步逆冲,前陆隆起继续隆升并最终露出水面,导致其后的隆后盆地转变为半局限环境。始新世晚期,前陆盆地回返,海水从东向西逐渐退出西藏地区。生物相和沉积相是盆地沉积环境演化的物质表现,在藏南古近纪沉积中可识别出13种生物相和14类沉积相。藏南古近系的超层序,是在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背景下形成的,其沉积环境是一个构造活动极为强烈的前陆盆地。前陆盆地在剖面上具明显的不对称性,靠近褶皱山系一侧为陡坡地形,靠近地台一侧为缓坡。每个大型的三级层序都是非对称的,以发育具有独特的岩性和古生物特征的低水位体系域、海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为标志。藏南前陆盆地的演化符合通行.  相似文献   
63.
本文建立基于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的综合信息矿产预测模型,对青海省祁连山玉石沟成矿区铜锌矿进行预测。通过对玉石沟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的研究,选取矿化蚀变、控矿地层岩性、控矿构造、铜锌元素异常等矿化信息,运用GIS技术进行关联和分析,建立研究区铜锌矿成矿预测指标,并利用折衷型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对成矿预测指标进行综合和决策。通过确立每个预测指标的模糊正负理想值,采用加权欧氏距离测度工具来计算评价单元与模糊正负理想之间的距离,在此基础上再计算评价单元对正理想值的隶属度来表示成矿有利度。圈出了8个铜锌矿成矿远景区,1个Ⅰ级远景区,3个Ⅱ级远景区,4个Ⅲ级远景区。与经典的模糊综合评判预测模型的结果进行比较,成矿有利区更加收敛。成矿远景区多位于大断裂和次生断裂交汇处,说明研究区断裂发育强烈的交汇地带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64.
安徽北淮阳构造带基底变质岩的构造属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安徽北淮阳构造带的基底由一套变火山沉积岩建造 (即原称庐镇关群 )所组成。岩类学、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的研究表明 ,这套火山岩属碱性玄武岩系列、拉斑玄武岩系列和钙碱性玄武岩系列 ,分别形成于中元古宙陆内裂解 (扩张 )带和晚元古宙岛弧两种构造环境 ,其中以岛弧环境火山岩为主要部分 ,由此可以证明北淮阳构造带是在中元古宙陆内裂解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弧系 ,具有大陆型基底性质  相似文献   
65.
藏南海西期以来伸展运动及伸展作用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2  
藏南特提斯域内伸展运动和伸展作用非常普遍 ,根据构造变形分析和伸展不整合、沉积岩相、古地理再造及岩相对比方法 ,对藏南海西期以来的伸展构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厘定 ,确定了海西期、印支期、早燕山期的主动伸展运动和晚燕山期和喜山期的被动伸展作用 ,并对这些运动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6.
铜陵地区构造变形系统复合时序及复合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构造复合系统分析方法,在划分构造变形系统、分析构造变形系统复合时序的基础上,对安徽铜陵内生金属矿区构造变形系统复合效应进行了研究。揭示了该区构造变形历史及构造应力场的更迭,较详细地阐明了该区构造变形系统的复合关系、复合方式及复合效应。这项研究对探讨本区成矿规律及隐伏矿床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7.
北淮阳地区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刘文灿  王果胜 《现代地质》1999,13(2):143-149
大别山北缘北淮阳地区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作用使本区广泛发育的以下古生界为主体的中、浅变质构造地层,在数百公里的范围内向NE逆冲(掩)于石炭系和中侏罗统之上,形成一系列构造窗、飞来峰和逆冲(掩)断层带,其最小逆冲推覆距离平均为244km,形成时代介于J2—J3之间,其形成与大别造山带的碰撞挤压有关,是大别地块中生代向北仰冲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