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51篇 |
免费 | 543篇 |
国内免费 | 60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69篇 |
大气科学 | 337篇 |
地球物理 | 503篇 |
地质学 | 1625篇 |
海洋学 | 184篇 |
天文学 | 43篇 |
综合类 | 169篇 |
自然地理 | 1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42篇 |
2021年 | 61篇 |
2020年 | 68篇 |
2019年 | 55篇 |
2018年 | 71篇 |
2017年 | 40篇 |
2016年 | 52篇 |
2015年 | 69篇 |
2014年 | 118篇 |
2013年 | 117篇 |
2012年 | 123篇 |
2011年 | 109篇 |
2010年 | 90篇 |
2009年 | 118篇 |
2008年 | 108篇 |
2007年 | 126篇 |
2006年 | 126篇 |
2005年 | 129篇 |
2004年 | 107篇 |
2003年 | 107篇 |
2002年 | 101篇 |
2001年 | 107篇 |
2000年 | 95篇 |
1999年 | 98篇 |
1998年 | 100篇 |
1997年 | 98篇 |
1996年 | 97篇 |
1995年 | 92篇 |
1994年 | 68篇 |
1993年 | 68篇 |
1992年 | 68篇 |
1991年 | 61篇 |
1990年 | 45篇 |
1989年 | 42篇 |
1988年 | 50篇 |
1987年 | 35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34篇 |
1984年 | 31篇 |
1983年 | 35篇 |
1982年 | 25篇 |
1981年 | 16篇 |
1980年 | 9篇 |
1979年 | 9篇 |
1973年 | 7篇 |
1964年 | 7篇 |
1959年 | 11篇 |
1957年 | 1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的太湖地区以其富饶、美丽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而引人关注。太湖,地理景观上的半月状外形颇为醒目,在地 相似文献
142.
143.
甘肃西成铅锌矿田泥盆纪吉维特-弗拉斯期沉积古地理及控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牙形石生物地层对比的基础上.着重讨论吉维特-弗拉斯期的沉积相和沉积古地理。将该期地层红岭山组分为陆棚、开阔台地、局限台地、生物礁和丘、礁前斜坡及泻湖六个相及十二个微相.提出西成地区泥盆纪存在-南北两侧均有镶边礁的小型碳酸盐台地.礁间泻湖区是该区铅锌矿成矿的有利部位.也是今后寻找铅锌矿的重点靶区。 相似文献
144.
为了确定四川盆地原油裂解气的有利分布区,利用镜质体反射率古温标重建了四川盆地的热演化史,分析了四川盆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原油裂解的有利地温场分布范围及其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各构造单元自三叠纪以来的热流演化是不一致的,川东北地区热流在地质历史时期最低,川中地区热流也较低,而川西北和川西地区热流演化最高,这种差异与青藏高原隆升及峨眉山玄武岩地幔柱有关;四川盆地在二叠纪时期热流明显高于其他时期,但高热流持续时间较短,这主要受岩浆侵入的影响;四川盆地飞仙关组原油裂解气的有利地温分布区是不断变化的,侏罗纪末期其几乎遍及整个四川盆地,白垩纪末期其范围缩小,古近纪末期其收缩至川西和川中部分地区,现今范围则最小,主要分布在川西部分地区;控制原油裂解气分布区的主要因素是古地温场,尤其是地温最高时期的地温场,而与现今地温场的关系并不密切。 相似文献
145.
重庆市雾的区域分布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新重庆雾的分布划分为4个区域,揭示了全市年总雾日数的分布规律,各区域雾的季节分布及区域间的差异,并将50年代以来雾的变化分成3种不同的类型。 相似文献
146.
物理过程和分辨率对西南涡演变的中尺度模拟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PSU/NCAR中尺度模式第四改进型(MM_4),对“81.7”四川暴雨期西南涡的演变进行了一系列96和72小时数值模拟;其目的在于研究模式物理过程和空间分辨率以及行星边界层(PBL)参数化对西南涡生成和发展模拟的影响。96小时的控制试验(方案Ⅰ)结果表明:水平分辨率160km和总体PBL的10层MM_4对西南涡发展模拟得较好,但对其生成只有初步模拟的能力;各种物理过程主要影响西南涡演变的强度,而对其位置影响较小;去掉潜热释放会显著影响西南涡在后期的发展;没有地面通量将使西南涡的生成和发展强度明显减弱;于试验不能模拟出西南涡在整个暴雨期的发展,且使其移速略快,无摩擦试验指出,地面摩擦对西南涡的生成是不重要的。提高模式空间分辨率和采用高分辨PBL模式,能使西南涡生成和发展位置的模拟有明显改进,但其强度一般偏强于实况。事实表明,进一步完善模式物理过程、改进PBL参数化和提高模式空间分辨率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7.
今年6月5日至7月15日,安徽省气象局开展了梅雨期暴雨试验。参加这次试验的协作单位有:气象科学研究院天气气候所、南京气象学院、长办、安徽省气象台、省民航台、80302部队等。这次试验的目的是,分析暴雨的成因机制,寻找暴雨移动规律,探索暴雨预报方法,以及地形对暴雨的影响等。 试验工作分为两部分:一是加密测站和时次,收集资料,为试验研究提供依据;二是机算物理量(用科大320机)并及时在预报工作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8.
本文从天气学和物理量场角度,分析了“94·6”桂北三地区的暴雨过程,归纳出这次过程的特点及成因,为做好暴雨预报服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9.
利用1979—2018年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发布的热带气旋数据和ERA-Interim提供的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北印度洋秋季超级气旋风暴的活动特征。结果表明:1998年以后,北印度洋秋季生成的超级气旋风暴数目显著增多;1999—2018年北印度洋平均最大潜在强度指数高于1979—1998年;与1979—1998年相比,1999—2018年更高的平均海面温度和海洋热含量为超级气旋风暴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更弱的垂直风切变、更强的水汽通量和低层气旋性涡度输送促进了热带风暴强度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