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介绍了ArcGis的组件MapObjects及其shape文件的组成,并对MapObjects以其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在矿井构造定量评价指标自动统计中的算法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62.
东昆仑三叠系一个不可忽视的地层单位——希里可特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昆仑三叠系的希里可特组为一大套具活动类型的重力流浊积扇体沉积,具有特定的岩性、生物群、岩相和构造背景。加强对该地层单位再认识,对深化东昆仑地区三叠系以及印支运动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3.
对东天山沿康古尔塔格缝合带分布的企鹅山群和梧桐窝子组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Rb-Sr和Sm-Nd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企鹅山群火山岩富集LREE,Eu异常变化较大(从明显负异常到微弱正异常),富集Sr、Ba和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Zr、Ti等高场强元素,Sr-Nd同位素特征是ISr=0.703 97~0.704 26,εNd(t)=5.61~6.99,具有亏损地幔性质,表明其岩浆源区可能来自古生代期间被古亚洲洋俯冲板片释放的流体/熔体交代过的岩石圈地幔楔;梧桐窝子组玄武岩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而高场强元素没有明显负异常,样品的εNd值都在9以上,ISr(330 Ma)为0.704 71~0.705 33,表明梧桐窝子组玄武岩可能来自亏损的软流圈地幔的部分熔融。企鹅山群和梧桐窝子组火山岩在Zr-Zr/Y判别图解中分别落在岛弧拉斑玄武岩(IAB)和板内玄武岩(WPB)范围内,表明企鹅山群可能为准噶尔洋盆向南俯冲形成的石炭纪岛弧火山岩,而梧桐窝子组火山岩可能形成于在弧后盆地的基础上拉张为裂陷槽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64.
全球横波低速异常体成像发现: Jason超级地幔柱与Tuzo超级地幔柱彷佛植根于地球外核顶部、生长在核幔边界(core mantle boundary, CMB)上的两株榕树,我们将其命名为超级地幔树(super mantle tree),以突出Jason超级地幔柱与Tuzo超级地幔柱连接地核与地壳的纽带特征,强调它们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对全球构造的作用。地幔柱仅是超级地幔树的局部分支。我们定义超级地幔树为4层结构:① 植根于地球外核顶部;② 1600~2890 km为“树干”; ③ 110~1600 km为“树冠”;④ 110 km以上为“树枝”。“树枝”平面分布形态与全球板块轮廓大致相似,意味着板块构造可能起始于地球110 km处。推测地球深度1550~1600 km之间可能存在一个地球化学过渡层;Jason超级地幔树与Tuzo超级地幔树之间可能存在地球化学分隔面(简称地幔分隔面),地幔分隔面将地球划分为太平洋半球与大西洋半球;它的地面投影北端大致指向地磁北极,南端基本指向地磁南极。外核顶部脉动作用可能是地幔运动的动因,地核运动控制地幔运动。Tuzo超级地幔树逆时针旋转控制大西洋半球旋转形态,Tuzo超级地幔树的“细树干”伸向南大西洋,Tuzo超级地幔树“粗树干”伸向北大西洋,使得中大西洋脊减薄。Jason超级地幔树顺时针旋转控制太平洋半球旋转形态以及环太平洋地区地貌构造形态。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地球物理三维构造模型说明:向北运动的Tuzo超级地幔树“树枝”与向西运动的Jason超级地幔树“树枝”共同作用,形成青藏高原东构造结。  相似文献   
65.
我队自1976年使用人造金刚石钻进以来,已开动五台钻机,主要使用皂化油作乳化冲洗液.众所周知,此种乳化液属阴离子型,遇钙、镁、铁等离子常发生严重破乳,有时形成胶质物粘附于钻具上,既堵水又增加了阻力,无法正常钻进,有时不得不消耗大量纯碱或洗衣粉洗孔.由于金刚石钻进时岩粉细,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在钻进过程  相似文献   
66.
关于青藏高原隆升的时间有45 Ma、32 Ma、14 Ma等见解,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青藏高原腹地最大的红色盆地可可西里为例,从古新世—中新世时期的沉积、生物、火山岩的特征等诸多方面,阐述青藏高原显著开始隆升的时间、表现特点和作用,并认为中新世初期,青藏高原有一次强烈的降温事件;在物质组分上,以钙质粘土、埃达克(Adakitic)火山岩为主;生物上以寒冷、干旱标志的裸子植物为主的植硅体;中新世中期之后青藏高原全面抬升。  相似文献   
67.
续海金  王国庆  舒坦  刘德民 《地球科学》2021,46(5):1657-1676
北京西山地区广泛发育SE-NW向近乎同时期的逆冲推覆构造和伸展构造,为理解华北克拉通东部构造演化至关重要,而其构造组合特征、变形时代、形成机制和构造动力学背景却没有明确的认识.精细的野外构造研究表明北京西山的南观地区,发育逆冲推覆构造+变质核杂岩的构造组合,形成一种新的构造组合型式:"楔沉式"."楔沉式"构造组合型式的...  相似文献   
68.
高成  刘娇  李德威  汪帆  刘德民 《地学前缘》2014,21(6):372-380
引入裂变径迹方法研究藏南拆离系(STDS)的活动历史。通过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卓奥友峰5个锆石和4个磷灰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实验,分别获得11.2~17.1 Ma和12.4~14.3 Ma的年龄范围。年龄温度法计算得到中新世时期洛子峰拆离断层在卓奥友峰地区剥蚀作用逐渐增强的结论:(1)17.1~15.2 Ma地壳冷却速率较慢,约为37.8 ℃/Ma;(2)15.2~13.5 Ma地壳冷却速率为82.4 ℃/Ma,并且在14.3 Ma左右构造活动最强烈,达到峰值;(3)13.5~12.4 Ma地壳冷却速率可达100 ℃/Ma。  相似文献   
69.
地球因其独特的海陆分布格局和合适的气候环境为我们人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是全球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的绿色家园。但随着人类对地球资源的疯狂掠夺,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逐渐短缺且其燃烧气体大规模排放,雾霾、沙尘等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安居生活,绿色的家园开始不再是绿色的。因而,人类开始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寻找到可以取代化石能源的一种新的可再生能源,解决人类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和人类对绿色家园的渴望的矛盾。 地热能因其储量大、分布广、无污染、来源可靠而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取代化石能源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在国内外新能源勘测与评价中受到极高的关注。人类历史中有两次重要的工业革命,这两次工业革命都是在新的能源取代旧能源基础上产生的;人类是否会发生第三次工业革命,而这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否是以干热岩为代表的清洁的、可再生的地热能取代现有的污染较大、不可再生的能源呢?我国地热资源极为丰富,据专家估算,浅层地热资源量相当于90多亿吨标准煤,而深层(埋深3~10 km)地热资源量是浅层地热的7 500倍。因此,研究与开发地热资源,尤其是深层地热资源,必定是有效解决我国能源结构,实现取热减灾减排,达到经济发展与家园保护共赢的最终途径。 位于地球深部的干热岩型地热能由于温度高、稳定性好、能量巨大而得到全世界的密切关注。但是,地球深部的这种地热资源的形成机制是什么,在地球内部有何分布特点及规律,控热构造是什么,评价有何标准,开发技术如何突破等在国内外研究中还很薄弱;尤其是我国,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这极大地制约了后续的高效开发利用。目前,全球对于深层地热能梯级开发利用的一个首要目的就是发电,而发电必备条件是要有高温的热能,在现代技术条件能达到的地球深部何处存在这种高温的热能,如何高效取出这种高温的热能是必须首先解决的科学问题。因此对其开发利用的地热理论基础和勘探技术显得举足轻重。 李德威教授和《地学前缘》编委会在2018年5月份决心以专辑的形式刊发干热岩勘探、选区与评价方面的论文。可是,李德威教授由于积劳成疾,于2018年9月14日不幸去世,他在病逝前还挂念着出版干热岩专辑的事。为了继承他的遗愿,为了促进我国干热岩事业的发展,编辑部决定由我们代任特约主编,继续完成本专辑的出版工作。根据收录上来的论文内容,我们将该专辑改为深部地热资源专辑。 针对深部地热资源,本专辑共收录了20篇论文,分别从深部地热资源的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干热岩成因与分类、干热岩勘查方法与选区评价、控热构造、地热流体地球化学、深部地热资源模拟开发与利用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相信这些文章的发表能让读者们对深层地热资源(干热岩)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引起大家共鸣,让更多的人理解、支持并能齐心携力进行深层地热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利用研究,为绿色家园的未来和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感谢所有作者(包括论文没有在本专辑刊登的论文作者)、审稿专家和编辑部所有成员为本专辑的出版所付出的艰辛劳动。  相似文献   
70.
阿尔金造山带南缘帕夏拉依档沟零星发育一些斜长角闪岩,主要呈透镜状或豆荚状产于阿尔金岩群大理岩中。文章对这些斜长角闪岩开展了岩相学、年代学以及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获得斜长角闪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857.4±7.1)Ma和(432.5±5)Ma,前者代表其形成年龄,后者代表其变质年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斜长角闪岩轻稀土微弱富集,轻重稀土分异不显著,并有部分消减带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源区为古俯冲带再循环的富集地幔源区,并受到流体或熔体的改造。结合判别图解和区域构造演化,分析得出斜长角闪岩原岩形成于初始裂谷环境,是大陆拉张向裂谷转换机制下形成的过渡岩石类型,较新年龄(432.5±5)Ma为早志留世陆壳伸展和软流圈底辟作用引起的变质年龄。本次研究为新元古代中晚期阿尔金南缘基性岩浆活动提供了新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方面的证据,这期基性岩浆活动可能为Rodinia超大陆初始裂解事件在阿尔金南缘的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