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96篇
测绘学   8篇
地球物理   70篇
地质学   307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华北克拉通的形成以及早期板块构造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翟明国 《地质学报》2012,86(9):1335-1349
地球上最早的地壳岩石是高钠的花岗质(TTG)岩石,但是否有更老的洋壳存在过、以及陆壳是怎样形成的,涉及到地球动力学几乎所有的问题。其中板块构造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的,就是个延续了数十年热度不减的前沿科学问题。流行的说法是板块构造始于新元古代,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在新太古代就已经开始,或者认为自从地球上有了水的记录,就开始有板块构造。在众多的判别板块构造的标志中,蛇绿岩残片和古老的高压变质岩无疑是两个最具影响力的问题。前者可以确定有远古的古老洋壳存在过并成为缝合带中的残片,后者可以指示曾有地表的岩石单元被俯冲到深部,是俯冲、消减与碰撞的岩石学证据。本文在讨论和比较了太古宙绿岩带与蛇绿岩,以及早前寒武纪高温高压(HTHP)麻粒岩/高温—超高温(HT-UHT)麻粒岩与造山带高压变质带之后,认为尚不能作为板块构造的证据。本文还对华北的新太古代末的稳定大陆形成以及古元古代活动带的裂谷-俯冲-碰撞进行了论述。提出华北克拉通在新太古代末的绿岩带-高级区格局可能标志着热体制下有限的横向活动构造,微陆块被火山-沉积岩系焊接,随后发生变质作用和花岗岩化,完成稳定大陆的克拉通化过程。其构造机制可能是适度规模且多发的地幔柱构造控制下小尺度的横向构造运动的机制。华北克拉通的古元古代活动带有与绿岩带-高级区不同的构造样式,表壳岩带状分布,经受了强烈的变形以及中级变质作用,伴随花岗岩的侵入,虽然没有蛇绿岩和高压变质带,但已表现出板块构造的雏形特征。  相似文献   
82.
位于华北陆块南部的熊耳群形成于古元古代1.80~1.75 Ga,以火山熔岩占绝对优势,沉积岩和火山碎屑岩仅占地层总厚度的4.3%。熊耳群火山岩是华北陆块结晶基底形成后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火山活动产物,基岩出露面积约7 000 km2,地层厚度3 000~7 000 m,以玄武安山岩、安山岩为主,次为英安-流纹岩,SiO2=60%±的岩石较少,显示双峰特点。中基性熔岩的主要造岩矿物是斜长石和辉石,几乎没有角闪石和黑云母。其岩石化学成分的突出特点是高Fe,K,而低Al,Ca和Mg,火山岩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的岛弧型地球化学特征。Nd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这种地球化学特征是地幔源区遭受地壳组分改造及少量岩浆上升过程中的地壳混染造成的。熊耳群中的沉积岩主要分布在大古石组及马家河组。沉积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熊耳群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结合火山岩的结构、构造特征,表明火山喷发的主体环境是海相,经历了陆相到海相再到陆相的演变过程,即:伴随着裂谷的发育、地面沉降和海水的侵入,以及随着火山喷发的进行最后又高出海面暴露于地表的全过程。熊耳群形成后,海侵范围更广、海水逐渐加深,表明地壳逐步向更大的凹陷发展。熊耳群形成于夭折的三叉裂谷环境,其火山岩所具有的岛弧型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是继承于受俯冲组分改造的陆下岩石圈富集地幔源区。熊耳期岩浆活动在华北陆块广泛分布,除了陕西宝鸡附近及山西吕梁地区的火山岩,还广泛分布1.75 Ga前后的基性岩墙群、A-型花岗岩以及比熊耳群稍晚的斜长岩、奥长环斑花岗岩等(1.75-1.70 Ga)和碱性花岗岩类(~1.65 Ga)。这些岩浆岩和熊耳群火山岩在源区性质、岩石 成因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等方面,可能存在必然的联系。上述岩浆岩的发育,说明华北陆块在1.80 Ga后处于地壳拉伸、减薄,很可能沿早先拼合的薄弱部位最先发生破裂,是华北陆块裂解的产物。  相似文献   
83.
盆地流体中有机组分的成矿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盆地流体含有丰富的有机组分。有机质-金属耦合作用是盆地流体金属成矿机制的关键,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机质的成矿作用主要表现为:1)沉积有机质对盆地流体物理化学特征的制约;2)有机组分对金,属成矿元素在盆地流体中的迁移能力、迁移形式以及沉淀就位机制的制约;3)富有机质的地层作为地球化学还原障和H2S障对于流体中金属沉淀就位的制约;4)沉积有机质的演化对于盆地流体运移的制约(通过油气的阵发性析出和二次孔隙的产生)。  相似文献   
84.
热水沉积研究及相关科学问题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评述了现代大洋底、大陆边缘及大陆热区流体活动和热水沉积的观察研究及其重大理论意义;分析了古代热水沉积岩的普遍性、多样性、规律性及在确立VMS型和Sedex型成矿认识中的作用;提出了三个与热水沉积相关科学问题:盆地动力学演化的热水沉积响应,盆地古流体场及其演化的热水沉积记录.盆地演化-盆地流体-流体成矿三动态耦合。利用盆地中热水沉积序列对盆地发生发展及盆地异常热史和盆地流体演化的详细记载,配合盆地流体数值模拟,是认识盆地流体及其成矿效应等科学问题的全新思路和有效途径。南秦蛉热水沉积海盆具备开展此方面研究的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85.
盆地流体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盆地流体指在大陆性地壳基底上的沉积盆地演化过程中活动于沉积柱内的有机,无机复杂流体相,包括来自盆地内部由有机,无机沉积物压实和相变所释放出的自生流体和外来流体(盆地边缘隆起区补给的大气水和基底补给的流体)。盆地演化早期的沉积水地质阶段很可能以压实驱动流为主的自生流体占优势,而在晚期的渗入水地质阶段则以重力驱动流为主的外来流体。典型的低温热液地球化学特性和丰富有机组分的广泛参与,乃是盆地流体的两大突出特征。盆地流体广泛参与了沉积物的成岩一后生和成烃成矿过程。它既可以上升到达海底以沉积喷流的方式成矿,也可在海底以下的沉积柱中运移时遇到合适的地球化学障而发生沉淀卸载。献中报道的典型矿床类型主要包括沉积喷流型矿床,密西西比式铅锌矿床和大陆砂页岩型矿床。但在我国却发现了一批具有复杂成矿元素组合的重要矿床类型,包括沉积岩容矿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等。  相似文献   
86.
早前寒武纪的全球性克拉通化是地球早期演化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华北的克拉通化基本完成于新太古代末,以全区范围的花岗岩席和基性岩墙的侵入为特征。其微陆块间接合带是2.6~2.7Ga的绿岩带或花岗岩带,具有弧-陆、弧-弧和陆-陆拼合的特点(Zhaiet al.,2005)。1根据鲍格丹诺夫(1966)和诺日金(1985)的定义(转引自赵宗溥等,1993),“克拉通化”是指大部分地台的基底内部的最终形成期,即地台体制的最终形成期。后来一些作者把克拉通化解释为导致硅铝化地壳均一化、固结和加厚的过程,是一种把不成熟地壳变为成熟地壳的过程。两个识别标志:(1)形成…  相似文献   
87.
胶东乳山金矿是我国单脉金储量最大的矿床,金的成矿具有多期多阶段的特点。为了研究早期矿化的时代,利用绢云母40Ar/39Ar法测定了乳山金矿含矿脉体旁围岩蚀变带中的绢英岩年龄。结果表明,围岩花岗岩的强烈绢英岩化蚀变年龄为129 Ma,比金发生大规模沉淀的成矿时间早约10 Ma,表明乳山金矿是多期热液成矿事件的产物,但这一事件也发生于120±10 Ma,从而证明乳山金矿与胶东其他地区金矿一样都是在中生代构造机制转折、岩石圈强烈减薄的构造背景下集中成矿的,这为进一步认识乳山金矿的成因机制和成矿动力学背景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88.
对2021年3月24日拜城Ms5.4地震震前异常进行回顾总结,分析其震前地震学异常,包括地震平静、天山中段3、4级地震异常增强、拜城地震窗、阿克苏单台振幅比和小震调制比等中短期异常.研究结果表明本次地震震前异常主要为地震平静类异常,共有4项,按出现时间顺序分别为:乌苏—拜城地区ML4.0地震平静,拜城—乌鲁木齐地区Ms...  相似文献   
89.
苏鲁超高压带是否延伸到朝鲜半岛以及用何种方式延伸,成为很多地质学家注目的科学问题。新的研究成果包括:(1)在朝鲜半岛前寒武纪京畿陆块中,识别出一个含有榴辉岩的变质杂岩(洪城杂岩),榴辉岩透镜体出露于花岗片麻岩中,榴辉岩的锆石SHRIMP年龄是230Ma和~880Ma,围岩片麻岩的年龄约为810~820Ma;(2)朝鲜半岛的3个陆块(狼林、京畿和岭南陆块)具有与华北克拉通相似的岩石组合与演化历史;(3)南北朝鲜两个主要的古生代沉积盆地与华北具有很好的可比性;(4)临津江带和沃川带都不具有碰撞造山带的变质特征。据此提出了地壳拆离与逆冲模式,即华北与扬子陆壳的碰撞带沿朝鲜半岛西缘、大致呈南北走向分布。扬子陆壳俯冲带的深部(超高压部分)未在朝鲜半岛地表出露,下地壳(高压部分)从俯冲带拆离并逆掩到地表(洪城杂岩),以透镜体(岩片)状插入京畿地块的前寒武纪基底杂岩中,没有形成横穿朝鲜半岛的变质(造山)带。临津江带和沃川带有可能是扬子陆块的上地壳,它们从下地壳拆离、逆掩到地表,现在的展布状态是受到中生代构造的控制。  相似文献   
90.
ADS100推扫式数码航摄仪广泛应用于遥感影像获取,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为提高航空摄影资料科学管理水平,针对推扫式资料整理工作提出指导标准。像片数据作为重要资料列入提交成果序列,当前生产ADS100推扫式像片方式需经过多步骤处理,需大量人工操作,过程复杂且效率低下,本文深入分析推扫式像片数据生产规范,提出基于GDAL的ADS100推扫式像片数据自动生成方案,并基于Visual Studio平台开发出像片自动生成软件,可大幅提高推扫式像片数据生产效率,为ADS100数据提交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