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8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3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揭示我国SRTM3DEM数据高程精度质量,结合已开展过SRTM3DEM高程精度质量评价工作的局部地区的研究,考虑空间分布情况,选取新疆、辽宁、山东、浙江、海南5个地区的平原、丘陵、盆地、山地等地形区域作为典型研究区,并以1∶5万DEM为假定真值、以1∶25万DEM为参照,通过DEM面误差可视化分析、DEM面误差信息熵模型、中误差模型等方法对SRTM3DEM数据高程精度质量做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我国SRTM3DEM数据高程精度质量受地形影响并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性,同时我国范围内SRTM3DEM数据高程精度质量整体上要高于1∶25万DEM。  相似文献   
12.
刘庆生  廖乔奇 《地球科学》1999,24(6):613-618
评述了非常规综合物化探方法寻找油气藏领域的研究现状,认为多年来一领域中以应用为主的生产性科学研究这多强调短期行为,缺乏深入、系统与综合的基础研究,给方法 应用带来了较大盲目性,制约了这一领域科学研究的发展及应用,指出了应该开展这一领域多学科的、综合的及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目前这一领域中值得深入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油气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场的形成机理,与烃类蚀变作用相关的岩石学与矿物学分析及与油气运移相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滨海区域大量分布着由柽柳、芦苇、翅碱蓬、二色补血草、白茅等等组成的斑状植被,多呈棋盘状规则分布,胜利油田地震勘探被认为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深入研究其分布格局并探讨其形成机理,对于区域湿地生态系统植被恢复至关重要。为此,首先就需要对斑状植被进行有效地检测和制图。本文评价了我国首颗民用高分辨率光学传输型立体测图卫星(资源三号卫星)不同空间分辨率图像检测黄河三角洲斑状植被的能力,结果表明:在利用霍夫曼圆检测方法下,前视、后视、正视全色图像和正视多光谱图像都能很好地检测斑状植被,空间分辨率高的图像有更高的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14.
城镇发展适宜性研究有助于了解城镇发展的优势条件,为确定城镇建设规划的扩展方向提供依据。在北极与亚北极开展研究对中国开展在城镇化、重大基础设施、廊道建设方面的国际合作有重大意义。本文使用多源数据,在采样的基础上利用逐步法的思想进行变量筛选,共筛选出5个显著指标,用logistic方法拟合出最终的模型进行城镇发展适宜性评价,最终得到研究区城镇发展适宜性分级图。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后的显著指标对研究区城镇分布的影响作用大小排序为,温度(正向)、交通网密度(正向)、海拔高度(反向)、人口密度(正向)、距港口距离(反向);温度、交通网密度、海拔高度、人口密度、距最近港口距离增加1个单位,城镇发展的几率分别比原来增加了38.4%、16.7%、9%、0.4%、0.1%;研究区的Ⅰ(不适宜)、Ⅱ(中度适宜)、Ⅲ(高度适宜)的城镇发展适宜性均值分别为0.03、0.16、0.68(分别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6.82%、21.82%、1.37%);城镇发展适宜性总体呈现出随纬度升高而降低、随经度升高而增加的趋势,适宜城镇发展的气候地理条件是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带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带以及平原与低地地区;研究区的城镇发展适宜性俄罗斯西北部为0.08、瑞典为0.07、芬兰为0.06、挪威为0.03。俄罗斯西北部城镇发展适宜性整体上呈现出北低南高,南部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空间布局;瑞典呈现出西北低东南高,沿海大于内陆的空间布局;芬兰呈现出北(高原)低南(沿海)高,中部次高的空间布局;挪威呈现出南部沿海高,西部沿海次高,其他区域低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5.
东秦岭地区下地壳麻粒岩的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庆生  高山 《地球科学》1990,15(4):441-449
  相似文献   
16.
SRTM 3与ASTER GDEM数据处理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SRTM 3与ASTER GDEM的版本演化、质量评价、插补方法和数据应用现状等方面系统介绍了两种重要地形数据源.SRTM 3从2003年6月公开发布至今共4个重要版本,ASTER GDEM自2009年6月公开发布至今共两个重要版本;考虑数据源和数据处理技术,并辅以等高线分析、地形属性可视化、地形属性频率直方图分析等技术,认为SRTM 3和ASTER GDEM数据质量较高,在许多领域的应用中SRTM 3优于1∶25万地形图、ASTERGDEM则堪比1∶5万地形图数据.目前,SRTM 3与ASTER GDEM数据空洞及异常区域插补方法可以相互借鉴,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利用空缺区域周围数据直接插值;二是借助辅助数据填补空缺区域,并对接边处平滑处理.SRTM 3与ASTER GDEM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水文学、工程开发、地质与灾害评估等诸多领域,提出了对两种数据进一步研究的工作展望.  相似文献   
17.
刘庆生  高山 《地球科学》1994,19(1):109-112
首次给出了河南登封-鲁山-带地壳出露剖出岩石高压条件下纵波速度Vp值的实验测定结果,样品分别采自古元古代的安沟群及新太古代的登封群和太华群,静态压力自常压至3000MPa变化,结果表明,岩石的纵波速与岩性关系密切。上,中地壳岩石Vp随压力的增加变化范围明显大于下地壳岩石,变质等给的增加伴随着Vp的明显增大,经温度影响校正后的Vp值与位于邻近地区的QB-1地震测深剖面的解释结果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8.
首次给出了河南登封—鲁山一带地壳出露剖面岩石高压条件下纵波速度V_p值的实验测定结果。样品分别采自古元古代的安沟群及新太古代的登封群和太华群。静态压力自常压至3000MPa变化。结果表明,岩石的纵波速与岩性关系密切。上、中地壳岩石的V_p 随压力的增加变化范围明显大于下地壳岩石,变质等级的增加伴随着V_p的明显增大,经温度影响校正后的V_p值与位于邻近地区的QB-1地震测深剖面的解释结果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9.
将重标极差法(R/S,Rescaled range analysis)这一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引入到地震地磁前兆观测资料的处理和分析当中,并应用该方法对陕西关中地区3个地磁台站在1996~1998年间Z分量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地磁Z分量赫斯特指数变化与1998年1月5日泾阳肘。4.8地震的关系,发现地震前2~4个月地磁Z分量出现明显小于0.5的异常变化,背离了地磁场正常的长程相关趋势性增强的变化规律,预示了此次地震的发生。这些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挖掘出丰富的地磁前兆信息,在地震前兆观测资料的非线性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100—2000m区间岩心样品磁化率与钻孔原位测井磁化率进行系统时比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岩石磁化率的主要因素是岩性和退变质作用,其中蛇纹石化石榴石橄榄岩的磁化率最大,样品平均磁化率为86.277×10-3SI,正片麻岩,退变质榴辉岩,榴辉岩,副片麻岩次之,角闪岩的磁化率最小,样品平均磁化率为1.698×10-3SI。不同退变质程度榴辉岩的磁化率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中-强程度退变质榴辉岩由于退变质过程所产生的磁铁矿和钛铁矿-钛磁铁矿,其磁化率最大;随着退变质作用的进一步加剧,这些磁铁矿和钛铁矿-钛磁铁矿被完全分解,导致完全退变质榴辉岩的磁化率最小;新鲜榴辉岩的磁化率介于两者之间。在该深度区间,约70%岩心样品磁化率与测井磁化率的比值小于4.0,其中以<2.0为主,相同岩性岩石(如榴辉岩,退变质榴辉岩和副片麻岩)磁化率的比值随深度变化较小。岩心样品磁化率和测井磁化率之间的欧氏距离位于3.0-6.4范围,且随深度变化不明显,如在100~600m和1500~2000m两个深度范围的欧氏距离分别为3.0-5.2和3.2~5.3,表现出相似的变化特征,显示了在此区间深度范围内,地层压力对磁化率的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