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质学   59篇
海洋学   1篇
  202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我国剩余油技术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剩余油研究是油田开发中后期油藏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控水稳油”开发战略的重要手段。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后,随着开采程度加深,地下油水关系越来越复杂,非均质更严重,剩余油分布越来越复杂,给油田稳产和调整挖潜带来的难度越来越大。在结合项目研究成果及大量文献检索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剩余油研究的发展现状、主要技术及分布模式,归纳总结了剩余油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2.
地质学是许多科学中建立和发展较早的一门学科,它曾在解决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等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自70年代末以来,地质面临一些大的困难,例如地质学如何继续向前发展,以适应当代高科技飞速发展的形势和人类活动愈来愈高的需求,地质学家还面临着社会就业的问题。据粗略估计,从世界各国情况来看,大约1/4至1/3的地质专业毕业的人员要改营他业。如英国1989-1990年有不少学校取消了地质专业,或与他校合并,1990年第13届国际沉积学大会所在地——诺丁汉大学即取消了地质学专业。在另  相似文献   
53.
生物礁的分类生物礁可以根据不同标志、特征来进行分类,最常见的为形态分类和成因分类。形态分类根据生物礁形态特征和古地理分布位置,一般可分为堤礁(Barrier reef);镶边礁或岸礁(gringing reef);呈分散、孤立状分布于泻湖内的点礁或斑块礁(Patch reef);环礁(atoll reef);马蹄形礁(horse shoe reff)。成因分类这主要依据岩性、古生态特征,并结合考虑形态标志。目前较有代表性的分类有海格尔(Heckel,1974)、威尔逊(wilson,1975)、特米(Toomey,1981)、弗吕格(Flugel,1982)、詹姆斯(James,1983)等等。  相似文献   
54.
刘宝珺 《沉积学报》1985,3(1):41-41
该书由原地矿部石油海洋局关士聪总工程师领导的编写组编著,全书包括文字论述、图(21幅)以及图幅说明等内容。 作者根据大量区测资料和油气勒探资料,采用了上千条剖面及重点地区的微相分析材料,参阅了国内外近期有关论著,结合我国古海域沉积相特征,提出了中国晚元古代至三叠纪海域沉积环境综合模式,根据大量室内测试分析数据,对各地质时代沉积岩层的生油和储集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我国海相地层的含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55.
鉴别海相沉积的古地理环境,可以根据一系列成因标志。但是,由于海洋环境微地貌的复杂性(特别是海岸和浅海带),水动力、水化学、生物分布的变化,以及沉积物类型的多样性,大大增加了鉴别工作的困难。很难制定一个一成不变的在任何情况下皆可适合的标准,因此,只有比较深刻地了解了海洋环境中各个带的水化学、水动力和生物界的特征,以及搬运沉积物的流动的基本性质和它们的搬运沉积机理,才可能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  相似文献   
56.
苏北盐城油气藏流体历史分析及成藏机理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详细剖析了盐城凹陷油气储层中烃类包裹体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盐城油气原始母源输入兼有水生藻类和高等植物,沉积环境以还原性占优势,水体有较高盐度,而且油气进入储层前业已成熟。油气注入史研究表明盐城油气注入至少有两期,注入时间分别约为32~34 Ma、5.5~12 Ma,且以第二期注入为主。盐城凹陷油气主要来源于古生界海相腐泥型源岩,并有少许上白垩统泰州组或浦口组的贡献。以张性为主的大断层,是油气向上注入的有效通道,属典型的下生上储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57.
本文为笔者根据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的200余篇与沉积学相关的论文摘要综合编写而成。评述了当代沉积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发展主要,主要包括:碎屑岩、碳酸盐岩及混合沉积的环境变化及其演变;沉积盆地分析与大地构造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冰川事件沉积学;全球变化沉积学;环境沉积学;资源沉积学;生物礁及白云岩成因;碳酸盐成岩作用等。重点阐述了现代沉积学研究应向多学科交叉渗透、多种高新技术的引用和多领域应用的方向发展。未来沉积学研究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所依托的环境、气候和资源为服务对象,才会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和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58.
通过精细露头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将三叠纪标定了二级层序2个,三级层序9个。提出并厘定了层序旋回的等级系列:一级(200—400Ma),二级(10—100Ma),三级(1—10Ma),四级(0.1—0.2Ma),五级(0.2—0.05Ma)和六级(±0.02Ma)层序旋回。将三叠纪盆地划分为被动边缘(T1+2)和前陆盆地(T3)阶段。进一步标定了古构造沉降对有效容纳空间及层序形成的贡献。提出并规范了高频层序的内涵本质及其划分方案。建立并标定了不同物质背景之下的高频层序四种鉴定类型:三角洲河口坝或滨岸旋回序列型;波痕指数垂向有序变化型;厚层灰岩或白云岩与薄层灰岩或白云岩有序叠置偶合型和砂屑灰岩与砂、泥岩层偶型。高频层序行为堆叠样式及其所携带的信息可深刻地揭示三级层序的内部构架,提高地层对比精度。为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定量编制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9.
    
1987年2月国际地科联批准“全球沉积地质委员会”(GSGC)为其下设的专门机构、即IUGS—GSGC,这个机构的常务委员会称之为项目开发委员(GSGC—PDC)。1987年6月在美国的帕塞迪纳(Pasadena)召开的PDC会议上,确定全球白垩纪为第一个试点项目一,名称为“白垩纪资源、事件和韵律”(CRER)。在该会议上还确定聘请几位专家就该项研究的几个方向和方法做准备,这些研究方向是:层序地层学和全球海平面变迁;黑色页岩和大洋缺氧事件;旋回地层学和米兰科维奇旋回;碳酸盐台地的发展和消失;白垩纪的古地理和古气候。会议还要求专家们就上述方向分成五个工作组分别提出一个研究方法的统一意见,以供1988  相似文献   
60.
1954年冬及1955年夏作者因搜集论文资料,曾先后两次到白银厂矿田及其附近地区工作,为时共约两个月。归校后,写成研究生毕业论文,本文系论文中之部分内容。 一、火山岩特点 自白银厂沿变质岩老山向西北方向之一带断續分布了大量下部古生代的火山岩,根据迄今所得材料,知此种火山岩在白银厂发育最为完善,亦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