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质学   59篇
海洋学   1篇
  202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刘增乾先生1919年6月23日生,今年74岁。他自1943年重庆大学地质系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地质工作,现已整整五十年了。五十年来,刘增乾先生为祖国的地质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地质学界颇有声望的专家之一。我们谨向刘增乾先生表示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32.
一、引言 1987和1988年仲夏,我们中国和联邦德国的地质同行联合对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进行了地质考察,对日喀则地区所出露的第三系磨拉石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沉积学工作,现将初步研究成果作一个简略介绍。西藏日喀则地区第三系磨拉石主要出露于雅鲁藏布江一带,是一套砾岩、砂岩、泥岩和少量泥灰岩的沉积组合,作为碰撞造山带山前或山间盆地的沉积产物,已被许多学者所认识。本文主要讨论始新—渐新世大竹卡组(钱定宇等,1985)磨拉石沉积,尤其是砾岩的沉积机制,并认为湖相砾质扇三角洲沉积是该磨拉石盆地的最主要沉积类型之一,扇三角洲沉积相带发育齐全,在德日剖面和南卡堆剖面(图1)部有完好的扇三角洲层序,是一种独特的、以突发性片状颗粒流和片状牵引流沉积为代表的扇三角洲类型。在青藏高原羌塘地区(余光明等,1986)和柴达木盆地(邓宏文等,1987)都报道过类似的第三纪沉积。研究此类发育于特定大地构造背景的扇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形成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3.
奚瑾秋、刘宝珺同志编写的有关碳酸盐岩隆和生物礁材料包括概念、分类、结构、构造、成分、标志及演化发展等几部分,采用和吸收了国外最新资料及最近的研究成果,材料新颖,概念清楚,附图美观。本文所介绍的岩隆各种特征有利于在野外进行鉴别,介绍的一些新方法有助于野外露头的详细研究。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文中收集了不少苏联学者的成果,这在近十多年来我国对苏联学者的研究了解甚少的情况下,是很有参考价值的。这份材料是应当前开展的1:50000区调工作的要求而编写的。文中对岩隆和礁的概念、特征及进行深入研究的一些方法作了解释和描述,因此对野外工作极有参考价值,达到了预期目的。由于文章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所以篇幅较长,本刊拟分三次连续载完。  相似文献   
34.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举办“成岩作用讲座”为了提高我国沉积成岩作用的研究水平,使沉积学的这一重要研究领域能很快地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地质矿产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于今年(1984)8月6日在成都举办了“成岩作用讲座”,邀请了著名沉积学家加拿大麦克基尔大学R·赫斯(R·Hesse)教授和加拿大石油公司首席地质师V·史密特(V·Schmidt)博士来中国讲学。来自全国各地的地质、石油、煤炭、冶金、核工业、高等院校及中国科学院等系统的57个单位174位代表参加了听讲。  相似文献   
35.
中国南方早古生代古地理轮廓及构造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中国南方下古生代古地理格局及构造演化程式,与中国北方地块、扬子地块、华南地体群及华夏地块相互之间的运动、碰撞密切相关。早古生代的加里东构造运动是上述地块、地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对于中国南方沉积盆地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为中国南方早古生代演化基础的前震旦纪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1)晚太古代到中元古代的陆核和绿岩带的拼接阶段。1700Ma前的克拉通化形成扬子地块的雏形。(2)中、晚元古代发生的江南地体群和华南地体群向北与扬子地块相拼接,导致了四堡、晋宁运动。  相似文献   
36.
扬子东南大陆边缘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层序地层和盆地动力演化刘宝珺,许效松,徐强(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扬子板块早古生代的形成和演化对中国古大陆的板块构造演化有重大意义,本文试图通过用新发展起来的露头层序地层方法和沉积盆地演化分析来阐明其变化规律。在扬子板...  相似文献   
37.
黔西南中三叠世陆棚-斜坡沉积特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黔西南及黔南中三叠世边缘带经历了从陆棚、斜坡至槽盆环境的演化。该带除发育正常事件沉积外,还发育风暴流和重力流的钙屑沉积以及陆源碎屑浊流沉积。其中,陆屑浊积岩的宏观特征和旋回曲线特征表明其属纵向搬运槽盆型浊积岩。根据垂向和横向上沉积特征的研究,建立了在盆地整体坳陷的背景下,盆地边缘的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38.
近十余年来,我国陆续发现并成功地勘探了一批大、中型菱铁矿矿床.这些矿床大多产于一定时代的特定地层中,属典型的层状、层控矿床.矿体通常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呈层状产出的青灰色细晶菱铁矿;二是呈脉状产出的米黄色粗晶菱铁矿.这两种菱铁矿通常代表两种具有不同成因的、相继或连续的成矿过程.米黄色粗晶菱铁矿除结晶粗大,有机质被净化外,在成分上与伴生的青灰色细晶菱铁矿无异,显然是后生阶段分异,重结晶作用的产物.由于铁的活动性较弱,而且在特定的碳酸盐岩环境中不利于铁的迁移,故米黄色粗晶菱铁矿常呈脉状赋存在层状青灰色细晶菱铁矿矿体内或其附近.青灰色细晶菱铁矿则均为成岩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39.
西藏南部聂拉木县侏罗纪水成岩脉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80年8月,作者在西藏南部聂拉木县进行地层岩相的研究工作中,于晚侏罗世地层内发现了一条水成碎屑岩脉。由于其规模较大,非一般小型水成岩脉可比,实际上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岩体。该岩脉厚度为60厘米;沿走向呈“之”字形延伸,地面露头可见长度在50米以上,岩脉脉体呈峭壁的之字形的弯曲砂体状(图版X照片1)。岩脉与地层间夹角为70°~  相似文献   
40.
碳酸盐岩形成和聚积的场所碳酸盐陆架和台地是生物成因和物化作用形成的浅水碳酸盐岩沉积的主要场所。生物的以及化学的沉积速率主要受到环境因素的控制,如水深、水的清澈度、水温、水能量和大量饱和碳酸盐海水的有效性,象海平面升降和相应的海面波动这类不可捉模的因素也具有明显的影响。横越典型陆架或台地,碳酸盐沉积物形成的速率发生明显变化,因为生物和物化沉积作用区正是位于沿陆架或台地的向海边缘。向海边缘条件良好,因为这一地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