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41.
桑植-石门复向斜具有很好的油气显示,但是总体勘探程度较低。为明确研究区的下一步勘探重点,本文综合野外地面地质调查、野外岩石样品生储盖能力的分析和 MT 资料综合解释等几方面结果对研究区的石油地质特征、构造与油气的关系和具体构造圈闭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下震旦统陡山沱组、寒武系黔东统牛蹄塘组、晚奥陶世五峰组-早志留世龙马溪组等3套烃源岩,上震旦统灯影组、寒武系黔东统清虚洞组和武陵统孔王溪组等三套较好的储集层,寒武系黔东统和下志留统等两套区域盖层;加里东-印支期为岩性油藏形成阶段,晚印支-早燕山期为气藏形成阶段,晚燕山-喜山期以气藏调整、改造、再分配甚至破坏作用为主。最终发现四望山背斜、天子山背斜等2个局部构造为桑植石门复背斜下一步的重点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42.
为揭示河北省典型铅锌矿区重金属来源及生态风险,以河北省某铅锌矿区周边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田间采样采集了156件土壤样品,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及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分析,分析了区域内重金属的来源;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了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Cr,Ni,Cu,Zn,As,Cd,Pb和Hg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53.6,25.7,62.7,692,10.6,1.75,142,0.129 mg/kg,除Cr,Ni和As外,其余5种重金属均处于不同的污染水平,平均值均超河北省土壤背景值,Hg,Cd,Zn,Pb和Cu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75,As的变异系数大于0.5,表明这6种重金属属于高度变异。源解析显示,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为采矿活动、自然来源、农业活动和金矿冶炼,其中,Pb,Zn和Cd主要源于采矿活动;Cr,Ni主要受自然母质的影响,属于自然来源;Cu主要受农业活动和采矿活动的双重影响;As受自然来源、采矿活动和农业活动三重控制;Hg主要源于金矿冶炼和采矿活动。PCA与PMF模型有机结合、彼此印证,增加了重金属来源解析结果的可信度。研究区存在人为因素引起的Hg和Cd污染,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高,生态风险总体属于极高生态风险,需要重点关注并开展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43.
45.
46.
对湖北长阳两河口ZK04钻孔岩心进行了详细的碳酸盐岩C、O同位素分析,识别了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4次明显的δ~(13)C负偏离,分别位于陡山沱组一段、二段中上部、二段上部和三段上部至四段。其中第1、2和4次δ~(13)C负偏离与黄陵背斜周缘的剖面能够很好地对应,具有重要的区域和全球地层对比意义。在第1次δ~(13)C正偏离区域内并未发现明显的δ~(13)C负偏,分析认为WANCE事件可能仅代表了峡东部分地区一次短暂的δ~(13)C降低事件。第3次δ~(13)C负偏离表现最显著,然而在秭归泗溪和青林口以外的其他地区未见报道,可能是由于水体较浅的区域发生了地层缺失,未能保存此次δ~(13)C负偏离。长阳ZK04孔陡山沱组顶部的第4次δ~(13)C负偏离表现较弱,考虑到陡山沱组四段的黑色页岩较少发育,推测长阳两河口地区在陡山沱晚期处于浅水台地或台地边缘。DOUNCE可能是地史时期最大的一次全球性C同位素负偏离事件,其与大型具刺疑源类化石群和埃迪卡拉生物群的发展演化有紧密的联系,对于全球埃迪卡拉纪统级地层对比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7.
南极大陆冰下基岩岩心对研究南极大陆地质构造及成因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尚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南极内陆成功钻取冰下基岩样品,研制可快速钻至冰岩界面并完成基岩采样的钻进设备迫在眉睫。针对极地冰下基岩取样技术难题,提出了一种可结合热水钻系统使用的采用热水驱动的冰下基岩取心钻具概念设计。该钻具系统采用常规热水钻完成南极大陆上覆冰层钻进,然后更换热水取心钻具穿过已有钻孔快速到达冰岩界面,完成冰下沉积物和基岩取心钻进,大大缩短基岩取心时间,提高钻进效率。结合中国自主研发的热水钻系统参数,对螺杆马达压力损失和输出扭矩进行理论计算,提出了螺杆马达选择依据。该技术有望在未来极地冰下基岩取心钻进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8.
珠江口盆地燕山期花岗岩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特征分析表明,其形成缘于中生代太平洋板块向华南大陆的俯冲,并引起华南大陆边缘岩石圈等温面上隆及上地壳硅铝质岩石的多次重熔。花岗岩层形成后的区域性剥蚀作用导致盆地隆起部位花岗岩穹窿和背斜的形成;此后,新生代沉积物覆盖在花岗岩背斜和穹窿之上并形成披覆背斜,该类构造为珠江口盆地重要的含油气构造类型。在中生代时,东沙隆起及其以北具有高地温场,花岗岩发育的特点;南部坳陷带则表现低地温场和中生代沉积等特点。中生代烃源岩演化程度相对较低,它在新生代时期具备二次生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