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38篇 |
免费 | 1406篇 |
国内免费 | 74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20篇 |
大气科学 | 565篇 |
地球物理 | 785篇 |
地质学 | 2439篇 |
海洋学 | 726篇 |
天文学 | 39篇 |
综合类 | 423篇 |
自然地理 | 5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0篇 |
2023年 | 190篇 |
2022年 | 191篇 |
2021年 | 196篇 |
2020年 | 214篇 |
2019年 | 230篇 |
2018年 | 216篇 |
2017年 | 149篇 |
2016年 | 147篇 |
2015年 | 189篇 |
2014年 | 285篇 |
2013年 | 236篇 |
2012年 | 250篇 |
2011年 | 218篇 |
2010年 | 239篇 |
2009年 | 240篇 |
2008年 | 199篇 |
2007年 | 218篇 |
2006年 | 222篇 |
2005年 | 208篇 |
2004年 | 183篇 |
2003年 | 156篇 |
2002年 | 163篇 |
2001年 | 154篇 |
2000年 | 164篇 |
1999年 | 109篇 |
1998年 | 97篇 |
1997年 | 101篇 |
1996年 | 87篇 |
1995年 | 82篇 |
1994年 | 69篇 |
1993年 | 57篇 |
1992年 | 57篇 |
1991年 | 59篇 |
1990年 | 64篇 |
1989年 | 55篇 |
1988年 | 38篇 |
1987年 | 39篇 |
1986年 | 41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31篇 |
1983年 | 30篇 |
1982年 | 30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8篇 |
1964年 | 7篇 |
1959年 | 10篇 |
1958年 | 10篇 |
1957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龙马溪组页岩是现阶段国内勘探的主要层位之一。川南扬子地区下古生界的龙马溪组气层存在低电阻率特征,仅从测井响应上很难与水层区别。为此,在现有常规测井、钻井取心、生产动态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大量铸体薄片、QEMSCAN和X全岩衍射等岩心分析实验,对该地区低阻气层的成因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川南扬子地区下古生界的龙马溪组低阻气层的主控因素有3个:黏土矿物的附加导电性、过成熟有机质完全石墨化和有机质纹层分布形式。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研究区低阻气层的成因为发育的有机质纹层和有机质部分石墨化,即页岩气储层表现为低阻往往都是多种因素相互叠加、相互影响造成的,在分析时需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段分析相应地质、测井和岩心资料,并且需要利用上下层段对比和邻井对比等方法判断储层低阻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42.
43.
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探讨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我国饮水安全与北方缺水地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战略研究》及《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中的调查资料,统计分析了我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总体分布特征及 不同类型的空间分布特点。按照中部、东部和西部划分,饮水不安全人口在数量上中部多东部少,中部为1.4 亿人,东部为0.7 亿人;在饮水不安全人口占农村总人口比例上,西部多东部少,西部为40%,东部为27%。饮用高氟、苦咸水、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以及水量缺乏等不同类型的饮水不安全人口分布特点各不相同,高氟水主要在华北地区,在天津饮用高 氟水人口占不安全人口的70%;饮用污染地表水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南、青海西藏以东大部分区域。进一步分析讨论了不同饮水安全问题(高氟、高砷、污染水、水量缺乏等) 的成因及影响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严格防治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加强水源地保护,加 强雨水集蓄利用以及制定应急机制和预案等一系列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保障饮水安全的 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4.
近十年来随着高新技术发展而运而生的电子地图,具有信息丰富,直观易读,更新方便使用灵活等优点,本文对南沙群岛中多国领土争的大片航行危险区与他国非法侵占地,且自然条件复杂与调研程度不断深入的地区,进行了制作电子地图的科学依据和实际意义的论述。同时指出电子地图多媒体在该海域应用的前景与作用。 相似文献
45.
46.
47.
二维圆柱坐标下FDTD法对多频电磁波测井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刘四新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34(2):283-286
在介质围绕Z轴旋转对称的情况下,三维直角坐标下的麦克斯韦方程可变成两组分别对应TM波和TE波的二维柱坐标下的偏微分方程.采用线圈作为电磁波测井的发射器和接收器的时候,可采用TE波对应的方程,这时相当于磁极子的情况.而采用电偶极子作为发射和接收器的时候,则对应TM波的方程.采用时间和空间均为二阶精确的有限差分方法,将偏微分方程进行差分化.这样,空间的电磁场可由时间域有限差分法(FDTD)来求解. 相似文献
48.
地震波初至走时的识别在地震勘探、人工地震层析成像以及全球地震层析成像方法研究中起重要作用.初至走时拾取的精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地震层析成像及演的精度.本研究以提高地震波初至走时拾取的精度及定量化程度为目标,利用计算地震道时间序列分数维的方法,实现了地震波初至走时的自动拾取.本文以分形理论为基础,进行了地震道时间序列Hausdorff分数维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地震道时间序列的分数维在初至到达前后具有不同的数值,其变化点能够定量指示出初至走时的位置.本文还给出了利用该方法对实测数据进行初至走时拾取的实例. 相似文献
49.
50.
从若干方面的研究结果揭示了黄河流域水循环发生的巨大变化.水循环是水资源科学评价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基本依据.水循环主要要素的变化取决于气候条件的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对前者宜采用适应性对策,在研究气候变化的基础上,分析水循环变动的规律并预测其趋势,制定相应的适应性措施;对于后者则应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管理,以维持流域天然水资源的可更新(可再生)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