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马鞍形白云石中亚晶定向排列的模式A.Kostecka马鞍形白云石是指具有弯曲的晶面和晶棱,板状晶形,呈波状消光的白云石。它们常与硫化物矿物、含硫酸盐的碳酸盐及碳氢化合物共生。马鞍形白云石的晶体经常是由大量的板块状亚晶(相互间稍微错开)所构成,因而形成...  相似文献   
92.
东太平洋海盆CC区表层沉积物以远洋粘土组分及生物组分为主。但是,在局部区域,沉积物的矿物成分及地球化学组成都记录到有热液作用物质存在,进而,通过经验公式,定量计算了热液组分的含量。这些都表明远离洋脊及热点的CCA区,不同程度地受到热液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3.
东海内陆架泥质区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东海内陆架泥质区3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稀土元素、主微量元素、TOC、CaCO3、沉积物粒度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影响稀土元素分布的原因。结果显示东海内陆架中ΣREEs为182.8~221μg/g,均值为206.5μg/g,明显高于黄土、黄河及雅鲁藏布江中稀土元素的含量,与长江、瓯江中稀土元素含量接近。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及(La/Yb)N比值显示,轻稀土显著富集,存在显著的δEu异常。稀土元素上地壳标准化配分模式显示稀土元素与上地壳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分馏,稀土元素存在显著的"四分性"。稀土元素与粒径、有机质、CaCO3之间不存在相关性,表明研究区中稀土元素含量不受上述3个因素的控制。元素比值及稀土元素上地壳标准化配分模式显示研究区稀土元素主要源于长江。  相似文献   
94.
麦哲伦海山群MK海山富钴结壳稀土元素的赋存相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CP-OES和ICP-MS,分析了麦哲伦海山群西北端MK海山2 170 m水深的MKD23B-3号富钴结壳样品,获得了其剖面上主元素、稀土元素(REE)和Y含量数据,并基于元素含量间的线性相关关系,研究了REE和Y的赋存相态。结果显示:该样品剖面从基岩到表面可划分为5层,第Ⅰ、Ⅱ层为磷酸盐化壳层,第Ⅲ、Ⅳ、Ⅴ层为未磷酸盐化壳层。在未磷酸盐化壳层中,REE和Y主要赋存在δ-MnO2相中;而在磷酸盐化壳层中,REE和Y除了赋存在Fe、Mn氧化物相中外,主要赋存在独立于碳氟磷灰石(CFA)的矿物相态中,可能为稀土的磷酸盐。并提出利用磷酸盐中REE/Y 估算富钴结壳磷酸盐化壳层次生稀土的方法,据此估算了MK海山富钴结壳磷酸盐化壳层次生稀土的量。在该样品中,次生稀土占稀土总量的42%~88%,近一半以上的稀土是次生的,磷酸盐化作用对于REE和Y的次生富集具有显著的贡献;因此解读磷酸盐化富钴结壳的稀土元素(特别是Nd同位素)古海洋记录必须排除次生稀土元素的干扰。  相似文献   
95.
本文介绍了海洋沉积物中Cu和Zn同位素的化学预处理及测定方法,报道了冲绳海槽20件表层沉积物和5件柱状沉积物样品的Cu和Zn同位素组成.采用大孔径阴离子交换树脂AGMP-1M,分别以8.2 mol/L HCl+0.01%HF+0.001%H2O2、2 mol/L HCl+0.001%H2O2和0.5 mol/L HNO...  相似文献   
96.
基于2009年6–9月,2014年5月,2014年7–8月在乳山湾外邻近海域的综合调查资料,分析了该开放海域水体与沉积物中氮、磷营养盐的组成和分布,并在潮汐潮流数值模式计算水通量的基础上分析了近岸开放区域无机氮(DIN)和无机磷(DIP)的循环与收支的主要过程,量化了潮汐潮流、初级生产的消耗与转化、底界面过程与内部循环等过程对氮和磷营养盐循环与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乳山湾外邻近海域水体DIN和DIP的浓度与分布受陆源输入和潮汐潮流的共同影响,高值均出现在湾口区域;沉积物-水界面存在DIN和DIP从沉积物向上覆水释放的现象,使得底层水体的氮、磷营养盐浓度高于表层水体。氮的收支表明,研究海域水体内部循环过程是初级生产所需DIN的主要来源,占初级生产总消耗量的86%,其次是水交换作用(11%),底界面扩散对初级生产的贡献相对较小(3%);水体DIN的移出主要是通过埋藏、向外海的输送和水体反硝化作用,其比例分别为80%、16%和4%。磷的收支显示,研究海域水体内部循环过程贡献了初级生产所需DIP的91%,其次是水交换作用(9%),底界面扩散对初级生产的贡献小于1%;水体DIP支出主要是通过沉积埋藏和向外海的输送,其比例分别为67%和33%。研究结果表明内部循环过程是近海水体氮和磷获得补充的主要途径,不过外部来源的氮、磷营养盐结构与系统内部具有显著的差异,且系统内磷的埋藏效率要高于氮,其必将对乳山湾外邻近海域营养盐结构和初级生产产生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
冲绳海槽北部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早期成岩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early diagenesis processes of several redox-sensitive trace metals(RSMs)(Mo, U and V) were studied with several short sediment cores(~25 cm) collected in the northern Okinawa Trough(OT). Pore water vertical profiles indicated that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in all cores were between oxic and suboxic, not yet reaching anoxic sulfidic conditions. The recycling process of Mo in sediments was clearly associated with Mn and yielded little authigenic accumulation, while U showed a downcore increase in sediment and its authigenic mass accumulation rate(MAR) was estimated to be ~23% of the Changjiang(Yangtze) and Huanghe(Yellow) riverine flux. Benthic diffusive fluxes and MAR were calculated and the comparison of them showed that U and V fluxes matched relatively well both in direction and in magnitude, implying that diffusion processes at the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is the dominant process controlling the remobilization or burial of V and U in northern OT. This work provided a systematic study(both in pore water and solid phase) on the RSMs geochemical behaviors during early diagenesis process, yielding 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remobilization or burial fluxes of the RSMs in northern OT. Such studies are in general lacking in the coastal margin of Northwest Pacific Ocean.  相似文献   
98.
杨宝菊  曾志刚  刘季花 《地质学报》2015,89(Z1):219-221
<正>无定形Fe和Mn氧化物以及硅的沉积体广泛分布于洋中脊、弧后盆地和海山等不同地质背景的海底热液区(Binns et al.,1993;Hein et al.,2008;Dekov et al.,2010)。Fe-Mn氧化物按照成因不同主要分为三种类型(Hein et al.,2008):(1)从海水中通过加积作用沉淀在坚硬基岩上的水成成因Fe-Mn氧化物;  相似文献   
99.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和重量法,对麦哲伦海山链西北端M海山9个站位、17个富钴结壳样品的主要元素和稀土元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该海山富钴结壳是水成成因的,且多数富钴结壳在生长过程中没有受到磷酸盐化作用的影响.推广富钴结壳Co地层学年代计算公式的应用范围,并基于此建立了研究区富钴结壳的...  相似文献   
100.
对中印度洋海盆14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稀土元素(REE+Y,简称REY)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中REY主要富集于沸石黏土和远洋黏土中(稀土元素总量最高为1239×10?6),且明显富集钇(Y)等重稀土元素(Y富集系数高达14.1,重稀土元素和Y富集系数最高为11.6);富稀土沉积物呈明显Ce亏损,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