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辽宁地区垂直形变场特征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动态拟稳平差方法及经典平差方法分别处理了1956-1961年~1978—1983年、1982—1983年~1988年两组垂直形变资料,并绘出垂直形变图,用以分析、说明辽宁地区长趋势垂直形变场及辽南地区近期垂直形变场特征.得出:1.辽宁地区长趋势垂直形变场明显受区域地质构造单元控制.辽东台隆、燕山台褶带相对缓慢上升,下辽河断陷下降,三块主体构造单元均呈向渤海沿岸倾斜的趋势.2.海城地震发生在形变等直线发生转折,不同构造单元差异运动交界地带.3.辽南地区近期垂直形变场出现反向运动,并在岫岩县附近形成一条北北西向强烈挤压带.  相似文献   
42.
对位于不同构造位置的两条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采石场剖面进行了垂向系统采样研究,并进行了有机地球化学、矿物学及孔隙度测试。酉阳丹泉剖面富有机质层段集中在牛蹄塘组下部,厚度在25 m以上,总有机碳含量(TOC)均大于5.65%,遵义松林剖面仅对下部富有机质页岩进行采样,但基于富有机质层段地球化学垂向变化趋势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页岩微孔体积主要由有机孔提供,且基本不受构造作用影响。松林剖面TOC值越高,伊利石含量越低,介孔体积越小;而构造稳定区页岩介孔体积除部分样品与松林剖面重合外,仍有部分样品介孔体积明显偏高,说明构造位置的差异对页岩介孔具有明显的影响。宏孔体积在TOC大于6.4%时有减小的趋势,但不同构造位置的两剖面样品受构造应力差异影响不明显。构造应力对孔隙的影响主要与岩石的力学性质及伊利石矿物孔的保存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43.
镜质组是腐殖煤中最主要的显微组分,其结构极为复杂。采用单一的实验手段,很难对镜质组结构进行深入研究。采用低温热解、高温热解及TMAH在线甲基化热解3种瞬时热解方法,对镜质组结构中吸附烃、与大分子相连的支链基团中非极性及极性组分分别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吸附烃特征决定于镜质组类型及成熟度两种因素。均质镜质体吸附烃以芳烃为主,而基质镜质体吸附烃以正构脂肪烃为主。热解产物中,芳烃所占比例随基质镜质体成熟度的增加而变大;基质镜质体高温热解主要产物为正构脂肪烃,其次为芳烃和酚类,而均质镜质体高温热解主要产物为酚类,其次为芳烃,脂肪烃所占比例较小。TMAH甲基化研究表明,镜质组结构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酸,而脂肪酸有可能是煤成油的主要母质来源之一。镜质组不同条件下的热解产物特征说明,不同镜质组具有明显的结构差异,并对其生烃特征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4.
惠民凹陷含煤地层生气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有效气源岩的概念出发,通过实验测定了该区含煤地层最大吸附气量,结合模拟实验中产气量与总有机碳(TOC)、热解生烃潜力(S1+S2)、氢指数(HI)、最大镜质组反射率(Rmax)等指标的相关关系,提出了不同演化阶段煤系地层有机质生气潜力下限及各指标适用范围,并据此对惠民凹陷石炭二叠系煤岩、泥岩等气源岩进行了评价,证实了该区煤岩和泥岩可以作为有效气源岩。该成果对该区的煤型气勘探有一定指导作用,对渤海湾盆地其他地区煤系源岩评价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5.
临南地区原油来源于临南洼陷沙三段富有机质成熟烃源岩,其中部分原油受到轻微的生物降解和水洗作用。根据轻烃、生物标志物组成及油源对比结果,将临南洼陷分为南北两个油源区,在渐新世末和中新世末两期油气运聚过程中,形成了四个有效油气运聚系统。各运聚系统的油气沿一定主导方向运移,除已知油田外,位于该主导方向上的曲堤地垒是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46.
混合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贡献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油气盆地中存在混合原油的现象非常普遍,按照形成条件可区分出4种不同的混合类型.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不同有机相原油混合后体现各自母源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合特征;生物降解原油与正常原油混合后具有完整的饱和烃谱峰,同时还反映生物降解特点;不同成熟度的原油混合后既可检出热稳定性低的化合物,部分成熟度参数还可指示成熟特征;高成熟天然气与原油混合后,往往会使不同组分段的成熟度产生明显变化.特殊化合物绝对浓度定量法、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法、碳同位素法和拟合图版法是常见的定量成藏贡献率方法.针对混合原油地球化学识别和贡献率定量中的局限性,提出了利用指纹技术进行优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47.
研究了辽西地区垂直形变场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形变场的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分区性.1982年以前,彰武、新民一带是形变梯度相对密集带,且形变等值线在此发生转折;1982-1984年在新民一带出现过加速上升;彰武地震后在震中区出现最大下沉量30多毫米的北西向下沉条带.1958年以来,本区形变差异运动主要集中在北部,绕阳河断裂在近期有过明显活动,它是彰武4.8级地震的控震构造.  相似文献   
48.
渤海湾盆地星东凸起油源对比与成藏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垦东凸起原油及其周围生油凹陷烃源岩的色谱、色质等多种地球化学分析结果,确认了桩东凹陷沙三段是其最重要的油源凹陷,来自桩东凹陷的石油资源占该凸起总资源的四分之三以上,其次为沾化凹陷弧南洼陷和莱州湾凹陷,而青东凹陷的贡献很小。通过已知油藏分布的控制图素分析,总结了该区石油成藏条件及其富集高产原因,预测了油藏分布规律,指出了有利勘探方向。垦东凸起油源对比及成藏条件研究成果对渤海湾盆地其它类似地区的高凸起成藏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9.
开放体系下有机质与有机碳、氢、氮损失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Ⅰ、Ⅱ、Ⅲ型干酪根的有机质、有机碳、氢、氮的损失进行了动力学研究,获得了Ⅰ、Ⅱ、Ⅲ型干酪根的总量、有机碳、氢以及氮质量损失动力学参数。此动力学参数可用于烃源灶的有机质总量,有机碳、氢、氮质量的恢复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专用Kinetics 软件,将此动力学参数应用于干酪根有机碳丰度、氢/碳和氮/碳原子比恢复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在Ro介于0.47%~3.05%之间Ⅰ型干酪根有机碳丰度,碳、氢、氮总丰度,氢/碳和氮/碳原子比的恢复系数依次为1~1.89、1~1.96、1~2.13和1~0.56;Ⅱ型干酪根依次为0.98~1.05、1~1.06、1~1.89和1~0.66。Ⅲ型干酪根依次为1~0.82、1~0.83、1~1.59和1~0.56。因此在对高成熟—过成熟干酪根进行生烃评价时,Ⅰ、Ⅲ型干酪根残余有机碳丰度需要进行恢复,而Ⅱ型干酪根残余有机碳丰度不需要进行恢复。3种类型干酪根的H/C原子比均需要进行恢复。本文建立的Ⅰ、Ⅱ、Ⅲ型干酪根恢复动力学可用于计算开放体系热演化过程中残留干酪根或有机碳总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着重考虑生出烃类演化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0.
Sequential extraction was performed on two oil sandstones from the Upper Carboniferous oil columns of TZ401 well.The free oils of these two oil sandstones and a crude oil from the Lower Carboniferous oil column of this well have low ratios of C28/C27+C28+ C29) steranes and gammacerane/C31 hopanes,ranging of 0.11-0.16 and 0.09-0.15,respectively,similar to those from the Middle-Upper Ordovician source rock.However,these two ratios for the adsorbed and inclusion oils of these two oil sandstones are relatively high,ranging of 0.29-0.31 and 0.26-0.40,respectively,similar to those of the Cambrian-Lower Ordovician source rock.This result demonstrates that the initial oil charging the reservoirs was derived from the Cambrian-Lower Ordovician source rock,whereas the later charging oil was derived from the Middle--Upper Ordovician source roc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