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81.
随着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迅速发展,大量的空间钢结构建筑不断涌现。抗震研究对结构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尤为重要,而结构施工过程的受力状态与结构一次成形的设计状态往往有很大不同,保障施工过程的安全就需要进行施工过程力学模拟分析。对大跨度空间结构抗震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做了简单总结,然后对大跨度空间结构施工模拟分析的现状、内容、目的、实现方法做了系统详细的叙述,最后总结了施工模拟分析所面临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82.
赵屹峰  刘坚  罗赤宇 《华南地震》2014,(Z1):118-123
单层平面索网幕墙结构是新型点支式幕墙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新颖又富有表现力的结构,在大型建筑上得了很广泛的应用。综述了单层平面索网结构的现状,重点阐述风荷载下结构的静力,动力响应及玻璃幕墙的抗震设计等研究成果,最后也对平面索网玻璃幕墙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对未来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83.
针对目前震后趋势早期判定中存在的基础知识库匮乏、产出规范化不足等问题,整理、完善、充实了震后趋势背景知识库,集成专家经验形成基于震例类比的震后趋势早期判定规则,并利用信息模板智能筛选技术,建立了震后趋势早期判定技术系统,实现了震情自动触发的地震基本概况(构造背景信息)、历史地震活动(震源机制、序列类型统计)、震后趋势研判意见等相关图件、文字、PPT报告的自动撰写与权限控制下的多平台推送。系统试运行8个月中,90%以上的震例产品在5min内产出;约80%的震例自动判定结果与人工研判结果基本吻合,震级差小于0.5;系统自动判定结果与地震实况的吻合度优于人工研判结果。试运行结果证明该系统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震后趋势快速研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4.
南海东沙海域末次冰期最盛期以来的沉积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采自南海东北部东沙海域不同海区的14个大型重力活塞样进行肉眼观察描述、沉积物涂片分析和粒度分析,并利用浮游有孔虫氧碳同位素、AMS14C测年和碳酸盐地层学等方法对上述柱状样进行地层年代划分。有关沉积特征结果表明,末次冰期最盛期以来其沉积物组分、沉积特征、沉积速率存在较明显的时空差异,从区域上可划分成3个沉积区:Ⅰ区沉积物类型较单一,沉积连续,未见底栖生物扰动和非正常搬运沉积,钙质组分相对贫乏,CaCO3含量偏低,一般不超过10%,自生黄铁矿特别丰富。沉积速率偏高,全新世沉积速率最高达41.7cm/ka;Ⅱ区水深最大,超过3 000 m,位于深海盆区。该区以沉积搬运作用明显,岩性复杂多变、浊流沉积较发育为特征。沉积物粒度明显变粗,砂含量在3个海区中最高,陆源物质石英、长石和钙质生物群(主要是有孔虫)明显增加,其中石英、长石含量最高达83%,CaCO3含量最高达57%。全新世沉积速率最高达31.6 cm/ka;Ⅲ区以正常深海沉积为主,为青灰色含硅质钙质生物黏土质粉砂,富含生物化石,CaCO3含量一般介于10%~30%之间,石英、长石含量偏低,全新世沉积速率最高达20 cm/ka。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因素有水深、地理位置、陆源物质的稀释作用、沉积搬运和碳酸盐溶解作用等。  相似文献   
85.
正大数据时代物联网等应用背景下数据量每天指数增长,数据在地理上是分散的,而地震监测预警、预报等对响应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云计算虽然是大数据处理的计算平台,但是目前网络带宽的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数据的增长速度,另外,各种网络延迟很难有突破性提升。因此,传统云计算模式需要解决带宽和延迟这两大瓶颈。雾计算的概念由思科公司在2012年提出,以应对即将到来的万物联网时代。雾计算是将数据、数据相关的处理和应用程序都集中于网络边缘的设备,而不是全部保存在云端。雾计算的  相似文献   
86.
取自南海北部的3块自生碳酸盐岩主要为圆环状、结核状和结壳状。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这3件碳酸盐岩主要由黏土矿物、陆源碎屑(石英、长石)和碳酸盐矿物(高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组成;碳氧同位素分析表明,结核状和结壳状碳酸盐岩具有极负的δ13C(分别为-32.83‰和-38.01‰PDB)和正的δ18O(分别为+2.19‰和+2.96‰PDB),不同于正常沉积的海相碳酸盐岩,甲烷厌氧氧化过程控制了这些碳酸盐岩的形成。碳酸盐岩为甲烷成因,记录了南海东北部海底富含甲烷的冷泉活动历史。  相似文献   
87.
??????????????????????????Ρ???????????????????????????Σ???????????????ASCII??洢???????????????????????????????????????????Ч????????LZMA???????????????????????????洢?????????????????????????API??????????????y???????????????????????????Blob??Σ???????????????????????????е????????????л??????????????????????????????????????????Ч???  相似文献   
88.
西沙海槽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西沙海槽区50个表层沉积物的常微量元素进行了地球化学及沉积环境特征研究。西沙海槽区表层沉积物具有SiO2、TiO2含量低和CaO含量高的特征;除了MnO外,各组分的变异系数均较小,元素的分布差异较小,元素分异不明显。常量组分对比表明研究区兼具浅海及深海沉积的特点,为由浅海向深海过渡的半深海沉积环境。富集因子分析表明,从槽坡至槽底富集因子变化不大,略呈增加趋势,Cu、Co、Ni、Pb、Zn、Ba、Mn的富集因子都大于1,表明这些元素除了陆源之外还有其他的来源。海槽区沉积物的化学组分及其来源是复杂多样的,其中包括陆源组分、生物源、火山碎屑等,但陆源碎屑和黏土组分以及碳酸盐型的生物碎屑组分是控制研究区沉积物化学成分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9.
计算并分析了2011年1月19日安徽安庆M4.8级地震前后地震震中周边主要地磁台站地磁转换函数参数变化特征,总结了安徽安庆地震前华东片主要地磁台站地磁资料垂直分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安徽安庆、江西瑞昌与湖北阳新交界发生的2次中强地震前,九峰、泾县、金寨3个地磁台的转换函数部分参数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安徽安庆地震前,中国大陆东部地磁低点时间出现位移,地磁日变形态还发生了明显的畸变。进一步深入分析结果显示,地磁低点位移的产生机理主要与地下介质的电性质改变有关,与空间电磁环境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0.
利用莆田台gPhone重力仪和VP宽频带倾斜仪记录到的地震进行同震响应特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同震响应延迟时间同震级呈负相关、同震中距呈正相关,同震响应持续时间、波幅的变化主要取决于震级,同震中距没有必然联系;(2)重力仪记录到同震响应地震事件个数多于宽频带倾斜仪,从同震响应持续时间、波幅变化等同震响应特征看,重力仪的记震能力优于宽频带倾斜仪,但二者同震响应延迟时间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