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3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新疆全区和分区地壳速度模型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首先分析了新疆地震台网长期使用的"3400走时表",并拟合得到了符合该走时表的速度结构模型。然后对新疆地区2009年1月~2013年12月间记录的所有地震震相数据进行了速度拟合,并对速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提出了根据地震密集区域划分和建立分区地壳速度模型的概念。采用以2014年新疆于田MS7.3地震为中心、半径为1°范围内、自2009年1月以来所有地震事件的震相数据,拟合了适合于于田的地壳速度模型,该模型在于田MS7.3地震的精定位和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确定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32.
针对天津宝坻新井(117.4°E, 39.7°N)水位阶变异常, 选取该井及周边水体进行水化学分析, 结果表明宝坻新井水主要为大气降水成因, 存在一定的水岩作用, 周边水体与宝坻新井水之间没有明显水力联系; 采用有限单元法模拟了水坝泄水对宝坻新井的加卸载影响, 结果显示水坝泄水的应变量不足以引起宝坻新井水位的大幅阶变; 通过调和分析及含水层参数计算可知2017年以来宝坻新井潮汐参数及含水层水文介质参数未发生明显变化。 据此推测, 宝坻新井水位异常可能与局部应力小幅调整过程中宝坻断裂及其次级断裂蠕动有关。 本文采用的多种方法结合的异常分析思路可为今后判别地下水位异常干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本文较详细地讨论了地磁转换函数的计算方法,介绍了复转换函数实部和虚部的误差公式.利用成都、 西昌和重庆3个地磁台2007年5月—2013年12月的地磁数字化资料,计算出转换函数A,B及帕金森矢量.结果表明,在2008年汶川MS8.0地震前后成都台存在可察觉的小鼓包,而西昌、 重庆两台则没有可察觉的异常.另外与20世纪80年代的结果比较,汶川地震前后成都台的b值和帕金森矢量的长度及方向都有明显的长期变化.   相似文献   
34.
2010年滦县地震序列视应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0年3月6日河北滦县发生ML4.5地震, 其前震较为活跃且余震丰富。 利用首都圈数字化地震台网监测到的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滦县ML≥2.5地震的宽频带数字地震波资料, 计算得到地震视应力。 结果表明: ① ML4.5地震视应力表现出震前存在高值异常, 震时达到峰值, 震后波动下降的变化特点, 而且主震视应力远大于多数余震, 由此推断该序列类型为主余型。 ② 视应力的数值变化可以反映震源区应力状态, 利用视应力的变化过程来探讨地震序列性质, 结合传统序列判别方法, 可以更准确地判别序列类型。 ③ 在震级ML≤3.3范围内震级与视应力大体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35.
本文从误差解析公式及数值模拟计算两种途径讨论了利用常用地方震相Pg,Sg,PmP,Pn,sPL测定震源深度的误差问题,结果表明,两种途径获取的误差值相当。对于上地壳的地震而言,当直达波走时误差处于0.1 s的量级时,若要将误差控制在3 km左右,则应选用震中距为30 km以内的台站;当走时误差处于0.2 s的量级时,若要控制同等误差,则应选用震中距为20 km以内的台站;如果地震位于下地壳,震中距可适当放宽,然而当震中距更大或走时误差更大时,震源深度的误差则近乎成倍增长。PmP,Pn,sPL对上地壳的震源深度测定误差要小于下地壳,同时对误差的控制较好,不会随震中距的增大而快速增大,震中距处于90 km范围以内且走时误差小于0.1 s时的深度误差基本均能控制在3.5 km以内。此外,本文还通过“棋盘格”的方式定量地分析了速度扰动对走时的影响,并以首都圈地区台网布局为基础,分析了加入首波对震源深度测定的改善效果。这两项数值对比结果均表明,在2%的速度扰动下,只要下地壳和莫霍面的速度参数不同时出现过大或过小现象,加入首波后对震源深度的测定误差则基本能控制在3 km以内,且一致性明显地高于单独使用直达波。   相似文献   
36.
利用地磁差矢量法和复转换函数法计算了中国大陆36个地磁台的地磁优势面、 帕金森矢量及误差. 结果显示: 华北南部、 华中、 华南地区(包括贵阳和邵阳)及沿海台站的帕金森矢量长度随周期减小而增大, 表明浅层的电性结构横向不均匀性较大; 西部的拉萨、 通海、 西昌、 成都等台站的帕金森矢量长度, 随周期增长而增大, 表明深层的电性结构横向不均匀性较大; 诸如华北平原的稳定地块, 其内部的矢量长度很小, 表明该地区为大体水平分层的电性结构. 我国大陆存在多个较明显的帕金森矢量敛散区, 其中青藏高原和渤海湾周边台站的帕金森矢量内聚, 鄂尔多斯地块的矢量向四周发散; 沿海台站具有较明显的海岸效应. 此外, 由差矢量分布推断所得的优势面倾向和倾角与利用帕金森矢量系数公式计算所得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与复转换函数方法给出的结果也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37.
基于有限元模拟软件ANSYS的命令流规则、MATLAB函数库与实时可视化技术,构建了以华北地区构造块体边界为基础的非规则边界有限元数值模拟模型。以节点坐标、节点编号的唯一性为基础,利用MATLAB编写APDL代码实现对边界条件非规则加载以及内源位错矢量非规则加载,并给出计算库伦应力的具体例子。在计算结果成图的后续处理方面,利用MATLAB软件中椭球坐标转换函数,将笛卡尔坐标下的计算结果转换到地理坐标下,进而可在各通用地理成图软件中实现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细微成图与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8.
利用计算图形学中的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及其对偶结构的Voronoi图算法,构建天津市强震台网的Delaunay三角网及Voronoi图.结果表明,Voronoi图可以较直观地显示台网的布局疏密,并为等震曲线绘制的合理性提供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39.
利用调和分析以及小波分解与重构等信息挖掘方法,对1749年来的太阳黑子月统计数据,1920年来全球地震目录MS6.0以上地震年统计数据,1950年来华北地区ML4.7级以上地震目录,地球自转速率1832—1997年的年统计数据及1962年来的月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在太阳活动处于强烈期时,地球大震处于高发期且略滞后2~5年,而此时地球自转速率处于减速期,其时间跨度约22年。(2)对于太阳黑子数11年的周期变化,在正常变化下如果处于低值期,期间地球地震活动也将增加,但地震发震时间滞后1~2年。考虑太阳黑子与日冕活动有继承性及延迟性的特点,我们认为引起11年左右的地震群活动可能不是直接受太阳黑子的影响,而是受太阳日冕活动影响。因为日冕抛射物在太阳黑子磁场弱化1年左右时爆发,使得太阳外层扁率增加并经常抛射一次性质量高达1013 kg的物质,从而导致地球自转速率因摄动效应而发生同步性减慢,以及地球地震活动增强。  相似文献   
40.
利用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天津地震台网产出的初至P波走时资料,通过震源与速度结构联合反演算法,计算出天津及邻近地区三维P波速度结构的优化模型,同时获得1 738次中小地震的重新定位结果.结果表明,天津及邻近地区中小地震分布具有与强震相同的地壳深部介质背景,主要分布在高低速度过渡带;天津及邻近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深度重新定位后更集中分布在10-15 km深度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