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湘东北七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西段,是湘东北规模最大的铜多金属矿床。对七宝山矿床含矿石英脉中的石英矿物进行Rb-Sr同位素年龄测定,获得的Rb-Sr等时线年龄为153.4±2.0Ma(MSWD=1.8),~(87)Sr~(86)Sr初始值为0.71849±0.00026,与区内石英斑岩形成年龄(153~155Ma)相同,说明七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成因与石英斑岩体密不可分,成岩成矿年龄均在燕山期。为分析七宝山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对矿区内的黄铁矿进行了S、Pb同位素分析,矿石δ~(34)S为3.24‰~4.84‰,平均值为4.198‰;岩体δ~(34)S为2.22‰~3.86‰,平均值为2.805‰。δ~(34)S值总体变化较小,岩体δ~(34)S值较矿石小,更趋近于0值,说明岩体中硫极可能源于地幔;而矿床中硫来源于主体地幔硫和少量地壳硫混熔的混合硫源。Pb同位素变化范围也较小,矿石206Pb/~(204)Pb值变化范围为18.315~18.396,平均值为18.359;~(207)Pb/~(204)Pb值变化范围为15.629~15.737,平均值为15.675;~(208)Pb/~(204)Pb值变化范围为38.376~38.856,平均值为38.609。矿化岩体数值与之相似,结果显示,七宝山铜多金属矿床的Pb同位素组成具有下地壳富钍(铅)贫铀(铅)的特点。据此提出,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与含矿斑岩体有联系的深部岩浆分异演化而析出的含矿气-液流体。含矿斑岩体定位-结晶时,通过对周围受热地下水的对流循环作用,可以从围岩中萃取少量成矿物质加入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42.
渤海湾盆地及其邻域地区地壳与上地幔层析成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海湾盆地及其周边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同时也是现代板内地震比较活跃的地区之一. 尽管该研究区的构造背景非常复杂, 但通过前人多年的研究和工作, 积累了丰富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 在吸收和学习前人的这些成果, 特别是各种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收集1978~2004年间研究区内发生的近震和区内台站所记录到的部分远震的P波震相到时, 在对这些数据进行了相关处理并建立了研究区的初始速度模型后, 利用层析成像技术揭示了研究区的地壳和上地幔的速度结构. 最后, 对比和分析了各个主要深度层和剖面的速度扰动图像, 结果显示: 渤海湾及其周边地区的地壳速度结构受地表主要构造单元和深大断裂的影响, 速度扰动异常大多为NE-NNE向展布, 具有“东西分带, 南北分块”的特点; 区内的深大断裂带, 切穿莫霍面乃至岩石圈, 成为地幔热物质上涌或基性物质上涌的通道.  相似文献   
43.
贵州松桃-湖南吉卫地区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劲松 《地质与勘探》2015,51(4):634-645
贵州松桃-湖南吉卫地区位于上扬子地块和江南隆起带的结合部位,是湘西-鄂西铅锌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铅锌赋矿层位主要为下寒武统清虚洞组下段藻灰岩,其次为清虚洞组上段白云岩,矿床受到地层和NNE向构造的双重控制,矿体呈层状或似层状。在麻栗场断裂以西,清虚洞组下段的矿石矿物以闪锌矿为主;在该断裂以东,清虚洞组上段的矿石矿物以方铅矿为主,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方解石化、白云石化等,研究区方铅矿受构造控制作用更为显著。在成矿地质特征、化探异常、控矿因素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该区NNE向麻栗场断裂以西的下寒武统清虚洞组下段藻灰岩为有利的找矿岩性段,嗅脑-杉木冲、下帽山、小平茶一带具有进一步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4.
冀北地区植被指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辉  刘劲松  王卫 《地理科学》2008,28(6):793-798
利用8km分辨率的NOVV/AVHRR NDV I数据、土地利用/覆被变化TM影像解译数据、气候数据、DEM数据和经济统计数据,对冀北地区1987~2000年植被覆被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如下:冀北地区土地覆被变化下NDVI平均增加值为0.35,变化特征为集中连片。土地利用变化导致NDVI平均减小值为0.17,变化特征呈斑块状离散分布。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错季蔬菜生产等人为因素对土地覆被变化下NDVI变化贡献率较低,降水、特别是生长季降水分布特征是影响NDVI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5.
麻江古油藏原生水晶中固体沥青包裹体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麻江古油藏坝固地区,产于下奥陶统红花园组碳酸盐岩储层晶洞中的大部分水晶中均含有固体沥青包裹体,其中一类为水晶生长过程中捕获白云岩晶洞中的储层沥青,可能代表了传统上认为的在加里东期被破坏的麻江古油藏。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显示该类固体沥青包裹体与白云岩晶洞中的储层沥青都具有较高的演化程度。根据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埋藏史分析,认为麻江古油藏存在印支期成藏的油气,结合流体包裹体与水晶中原生固体沥青包裹体的共生关系,为传统认为的麻江古油藏在加里东期被破坏提供了新证据,此外,还对印支期成藏油气的来源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6.
城市居民防空疏散调度模拟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阐述城市居民防空疏散调度模拟系统设计的主要功能和数据组织方案.利用该系统成功实现了大跨度比例尺的叠加显示,疏散预案的手工建立与智能生成,疏散目标的动态跟踪,应急情况下的预案智能修改等功能.同时描述利用SuperMapⅢ组件进行开发、实现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47.
区域生态系统的数据整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相关的区域生态系统可持续研究项目中,为了将收集到的研究区不同地理时间断面矢量、影像、栅格、统计和分析监测等格式的数据以统一的形式纳入区域生态系统数据库中,基于流域生态学和地学信息图谱理论提出统一范式的研究区域范围划分模型和区域生态系统数据库的时序框架;并在统一的基础地理坐标系统上,以工作流方式制订了数据转换、管理等操作的技术保障体系,从而确保了区域生态系统数据库的持续有序建设。  相似文献   
48.
为对大别山地区燕山期中酸性岩类的成因提供进一步证据,对北大别木子店岩体的主要岩类——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原位Hf同位素及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岩石的锆石U-Pb年龄为(131.1±0.5)Ma,属早白垩世。岩石为一套高钾钙碱性,具有明显的埃达克岩特征。锆石的176Hf/177Hf值为0.282 084~0.282 297,εHf(t)为-21.83~-13.98,tDM2为1826~2246 Ma,表明岩石来自碰撞造山期后俯冲板片中地壳物质的熔融;该源区主要为古元古代地壳物质,可能存在中元古代壳幔混源或富集地幔来源的物质加入,还可能有早太古代古老地壳物质的贡献。岩石形成的构造背景为大别造山带从挤压向伸展的转换阶段,该转换极有可能发生在131.1±0.5 Ma。  相似文献   
49.
在安徽大别山(东大别)进行的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探测获得6条二维地壳速度结构剖面. 结果显示,东大别造山带地壳为一高速穹隆构造,在其核部中、下地壳变质岩出露于地表,波速高达5.0km/s;在其翼部,上、中地壳发育速度约6.1km/s的壳内低速层(体). 莫霍面的起伏变化较大,中心部位深达41km左右,周边地区则抬升到32~34km. 在晓天—磨子潭断裂一线下方莫霍面垂向错断,断距约4km. 东大别造山带具有大陆深俯冲-碰撞造山带地壳结构的典型式样. 莫霍面错断与扬子陆块深俯冲有关,错断处表征扬子与华北陆块碰撞缝合的深部位置. 高速穹隆构造可能是两陆块碰撞挤压的产物,穹隆翼部上、中地壳发育的低速滑脱带(面)可能在碰撞期之后的地壳伸展、超高压变质岩从中地壳抬升出露于地表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0.
在麻江古油藏都匀坝固剖面的下奥陶统红花园组中,在灰岩晶洞、溶孔、裂隙中充填有大量的沥青,晶洞中还同时发现与沥青共生的晶形完好、颗粒粗大的原生水晶,有的水晶中肉眼即可见黑色的固态物质.这种水晶包含沥青的现象并不多见,常见的矿物中的沥青包裹体多与气态及液态烃共生,一般分布在包裹体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