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7篇
  免费   698篇
  国内免费   808篇
测绘学   503篇
大气科学   603篇
地球物理   577篇
地质学   1919篇
海洋学   339篇
天文学   66篇
综合类   263篇
自然地理   37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31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8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9篇
  1957年   10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偕胺肟树脂的吸铀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偕胺肟树脂对铀的吸附等温线和吸附速率测定,研究了偕胺肟树脂在海水中的吸铀机理,实验表明树脂吸铀量随温度上升而增加,亦随pH值不同而变,由热力学计算的吸附焓变为ΔH=42.4千焦尔/摩尔,由动力学计算的吸附表观活化能为41.2千焦尔/摩尔,结果表明吸附过程是通过树脂的偕胺肟基对铀酰离子的化学吸附,而树脂对铀酰离子吸附能力的次序为:UO22+>[UO2(OH)3]->[UO2(CO3)3]4-。  相似文献   
42.
43.
本文利用本世纪以来所出现的埃尔-尼诺现象和太阳活动资料,分析了太阳活动11年周期单周和双周内埃尔-尼诺现象的发生频数及其差异,并分析了单周和双周内埃尔-尼诺现象的形成与太阳活动11年周期位相的关系,以期对埃尔-尼诺现象的预测提供太阳活动的背景。  相似文献   
44.
An analytical method is developed for the study of the wave defending effects of the V-type bottom-mounted breakwater. The breakwater is assumed to be rigid, thin, impermeable and vertically located in water of constant depth. The fluid domain is divided into three sub-regions by an imaginary interface. The velocity potential in each region is expanded by eigenfunctions. By satisfying the corresponding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matching conditions in and between sub-regions, a set of hnear algebraic equations can be obtained to determine the unknown coetfficients for the eigenfunction expansions for each sub-region. The accuracy of the present model is verified by a comparison with existing results for the case of an isolated breakwater. Numerical results, in the form of contour maps of the relative wave amplitude around the breakwater, are presented for a range of wave and breakwater paramet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type bottommounted breakwater is generally effective in defending against waves. In general, the wave height in the protected area is about 20-50 percent of the incident wave height.  相似文献   
45.
MECHANISM OF URANIUM ADSORPTION ON AMIDOXIME RESI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mechanism of uranium adsorption from seawater by polyacrylamidoxime resin i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the experiments of adsorption isotherm and adsorption rate. The uranium uptake increases with the adsorption temperature and varies with the pH of seawater. Thermochemical and kinetic calculation show that the enthalpy change (△H) and the activation energy (E) of the uranium adsorption are 42.4 42.4 kJ mol-1 and 41.2 kJ mol-1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the uranium adsorption on the resin proceeds via a certain complex chemical reaction in which the amidoxime group in the resin chelates uranyl ions.  相似文献   
46.
主要研究了青岛大气污染物质SO2对雾水酸度的控制作用,用实测结果统计得到雾得水PH值与Cso2的经验关系式,青岛、烟台等地雾水pH值与计算值吻合一致,表明统计关系的合理性。通过对青岛雾水中SO2清除率的估算,说明在青岛雾期,人为污染物质所占比值越高,其污染物质沉降百分率也越高,存留在大气雾中百分率就愈低。  相似文献   
47.
海洋有毒动物,在魚类中有河(?)和鬼鲉;在棘皮动物中有毒棘海胆;在腔赐动物中有水螅、水母、海蜇、海笔和海葵等。这些动物有的直接影响它们周围的动物,给海津养殖业带来危害;有的直接彩响人们的健康,甚至危害生命。我国沿海渔民曾因误食有毒动物而受害,其中尤以食河(?)受毒者为数较多,而且常有中毒致命的事故发生。因此,今天对海洋有毒动物进行研究,对于海洋养殖事业及人休健康是有现实意义的。本文仅以河魨为材料进行毒性实验,作为有毒动物研究的开始。  相似文献   
48.
2003年,随着我国“渔业捕捞许可证”、“水产养殖许可证”制度的全面推广与实施,一个声势浩大、前所未有的“以法治渔”、“以法兴渔”的浪潮在全国兴起。各级政府结合新修订的《渔业法》,针对新形势、新情况,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性、地方性渔业法规及规定。2003年1月,深圳市根据农业部及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计划》及相关规定率先出台“水产品出口安全的五项检验标准”,以保护大多数守法渔农利益,提高我国出口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山东省制定了“无公害水产品行动计划”,全面实施从鱼池到餐桌全过程安全控制…  相似文献   
49.
康德—拉普拉斯的“原始星云说”是风靡世界的地球起源理论,该理论主张地球是从“原始星云”转化而来的。笔者对此理论明确提出质疑。阐述了南海化学元素的多样性及其来源,以及在星云中发生的合成元素的核过程,据此指出,地球全部海洋化学元素是在星体演化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核反应的综合产物,而绝非简单地从康德—拉普拉斯的“原始星云”中产生的;也就是说,是另一颗恒星或超新星聚变爆发形成的次生星云创造了地球。  相似文献   
50.
自生碳酸盐矿物的分布特点,是体现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的一个侧面。在布莱克海岭气体水合物赋存的沉积区域里(ODP994#、995#、997#)就利用这点来评价成岩作用。碳酸盐矿物的分布特点揭示了三个独特的成岩分带:(1)在上部20mbsf (bsf:below seafloor,海底以下深度)处的碳酸盐矿物主要是生物成因的,没有显示成岩作用的存在。这个区域的方解石FOC和8180值(PDB)反映了海相碳酸盐的特点,是与海水平衡的条件下沉淀形成的;(2)在20mbsf和100mbsf深度,方解石的FOC值明显呈现负数(低至-7.0‰),自生白云石较普遍可见(2—40wt%),δ^13C值在3.6‰~13.7‰之间;(3)在,100mbsf以下,白云石从含量丰富减低至微量分布,而分散状的菱铁矿成为主要出现的矿物。菱铁矿的δ^1C和δ^18O值分别在5.0‰~10.9‰、2.9‰~7.6‰之间变化。把溶解无机碳(DIC)的δ^1C剖面分布特点和孔隙水的浓集梯度趋势与自生碳酸盐矿物的δ^13C和δ^18O值对比,我们发现,自生碳酸盐矿物在一个独特的深度区域里形成,呈带状分布。在20mbsf深度及以下,无机碳的δ^13C DIC出现最小负值(≤-38‰)、方解石白云石出现δ^13C负值,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伴随着孔隙水碱度的增加、硫酸盐的亏损和孔隙间Ca^ 2 、Mg^ 2 离子的减少一起发生的,这表明自生方解石和自生白云石的形成是在硫酸盐还原带的底部开始(21mbsf左右)而在100mbsf附近深处大量出现。菱铁矿的形成很显然是在120~450mbsf之间发生,这个区间在气体水合物赋存的沉积物区域内和上部(赋存区域200—450mbsf)。菱铁矿的δ^13C和δ^18O值从它们出现的薄层一直到沉积物底部都几乎一致。然而,现在孔隙水中的δ^13C DIC仅仅与120~450mbsf间的菱铁矿的δ^13C值相似。此外,从菱铁矿中计算出来的与之平衡的δ^18O值与120~450mbsf区段处菱铁矿的δ^18O测量值很好地匹配起来。该区段以高碱度(40-120mm)、低Ca^ 2 、Mg^ 2 浓集度为特征,这符合菱铁矿的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