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4篇 |
免费 | 63篇 |
国内免费 | 3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篇 |
大气科学 | 28篇 |
地球物理 | 25篇 |
地质学 | 90篇 |
海洋学 | 45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14篇 |
自然地理 | 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1篇 |
2001年 | 3篇 |
1999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基于XML的地质信息共享与交换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简单介绍了了地质信息资源网络化的意义和发展状况,最近几年地质信息的网络化取得了飞跃的发展,在信息共享和交换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暴露出许多不足,作者提出了在信息使用中数据源和客户端使用者之间建立了基于XML-Externsible Markup Language的地质信息共享与交换网络服务层的思路,对网络服务层的概念和优点进行阐述,并通过程序代码和简单注释说明使用XML技术的实现方案和方法。 相似文献
72.
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Wnt4基因cDNA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nt4作为Wnt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员,在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本文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长牡蛎Wnt4基因c DNA全长序列,该序列全长1999bp,开放阅读框为1068bp,编码355个氨基酸,该蛋白序列与人(Homo sapiens)、沙蚕(Platynereis dumerilii)和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Wnt4蛋白的相似性分别为44%、48%和46%。通过荧光定量RT-PCR分析长牡蛎Wnt4基因在成体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发现长牡蛎的Wnt4基因具有广泛的组织表达特点,在所检测的多种组织中(外套膜、鳃、唇瓣、消化腺、雄性性腺、雌性性腺)均有表达,推测长牡蛎的Wnt4以信号分子的形式参与多种组织细胞的生命过程;长牡蛎个体发育过程中Wnt4基因的高表达主要集中在胚胎发育的早期(桑葚期最高,原肠胚期次之),幼贝期该基因的表达量很低,说明Wnt4基因可能在早期发育阶段参与了某些器官的形成。 相似文献
73.
74.
75.
基于CBS的人体安检系统总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核物理、机电一体化和数字图像处理的理论和方法,介绍了一种基于康普顿背散射技术的人体安检系统,详细地说明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各个子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相似文献
76.
南黄海崂山隆起的中、新生代碎屑岩与下伏的古生代碳酸盐岩地层分界面是一个强反射界面,对地震波向下传播具有强烈的屏蔽作用,加之海上多次波比较发育,使得深部地震反射能量弱、成像困难。在浅水区,由于缺少近偏移距的海底反射信号,利用常规SRME(Surface related multiple elimination)方法不能有效地衰减海底相关多次波,Taup域预测反褶积压制多次波会破坏与海底多次波周期相近的一次有效反射信号,特别在硬海底多次波的振幅能量比海底反射还更强,这种情况下预测反褶积不能完全压制多次波。采用DWD+SRME组合法来衰减海底相关多次波,其中DWD(deterministic water-layer demultiple)方法用来衰减与海底相关的短周期多次波,SRME方法压制自由表面相关的长周期多次波,另外运用高精度Radon变换去除层间多次波,使多次波得到了良好的压制,深部有效反射信号逐步得以体现。通过以上处理效果揭示了崂山隆起为一个平缓的背斜构造,背斜上发育多个逆冲断裂,崂山隆起是在加里东期形成雏形,印支期隆起形成,燕山期为主要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7.
北海公园冰上运动是北京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内容以及冬季休闲旅游的代表性符号,强化其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研究,对于应对全球变化的挑战、践行“大力发展冰雪经济”的指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多源文献中提取分析了其冰场多年启闭日期(间接指示冰层厚15 cm)的变化特征,并结合气温器测数据以及4种气候情景数据(SSP1-2.6、SSP2-4.5、SSP3-7.0和SSP5-8.5),利用留一交叉验证法探讨了不同温度指标和拟合方程的预测效果差异,进而对未来冰上运动季的变化、潜在影响与适应对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1989—2018年冰上运动季始日、末日和持续长度的均值分别为1月1日、2月5日和36 d,对应的趋势表现为不显著的推迟(1.00 d/10a)、提前(-0.77 d/10a)和延长(1.11 d/10a),时序变化可区分为1989—2000年、2001—2013年和2014—2018年3个阶段。② 冰上运动季始、末日分别对其日期前59 d的日最低温和前94 d的日最高温有较好响应,利用这两个指标和玻尔兹曼函数可更好预测冰上运动季变化。③ 2021—2099年冰上运动季始日、末日和持续长度的均值分别较1989—2018年晚1 d、早1 d和缩短2 d,3个指标变幅一致缩小,对应的0.14 d/10a、-0.21 d/10a和-0.34 d/10a的趋势均达到0.01的显著性水平。④ 未来79 a内冬季两大节庆中元旦冰上运动的适宜性要大于春节,其中春节的适宜性在4种气候情景下相差不大,而元旦的适宜性则在4种情景下有一定差别。⑤ 在相关预估结果上,BCC-CSM2-MR、CanESM-5和UKESM这3种区域气候模式并没有太大差异,而热岛效应影响尚待深入研究。⑥ 为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促进体旅融合消费、保障冰上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运营企业应采取强化游客安全保障、扩展旅游产品谱系、购买冰量保险等全方位主动适应措施,研究者应加强研究气候变化影响的复杂性、改进旅游流的预测效果,而管理部门应大力推动产业风险管理报告的编制,充分重视气候变化风险的动态评估。 相似文献
78.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