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102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117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利用常规地面和探空资料、珠海S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和珠海横琴X波段相控阵雷达资料对2021年6月1日发生在珠江口的水龙卷过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此次水龙卷过程发生在高层强辐散、中层短波槽影响、低层西南风的背景场下;极低的抬升凝结高度、较大的0~1 km风矢量差、超过超级单体发生阈值的风暴相对螺旋度,为龙卷的发生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两部雷达均观测到超级单体结构特征,最强反射率因子超过65 d BZ。X波段相控阵雷达资料能够清晰展现水龙卷超级单体风暴精细化演变特征,0.9°仰角首先出现风切变,随后风切变出现高度逐渐增高,并加强为中气旋,切变最高高度达到17.1°仰角,随后高度逐渐降低,龙卷减弱。三维反射率因子图清楚地反映了龙卷母体风暴穹窿结构形成过程,以及强反射率因子区向上延伸,变细加强,龙卷触及水面后变粗的过程。S波段雷达探测到在龙卷发生前,出现ZDR低值眼区和ρHV弧,这对于预报员提前预警以及识别龙卷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02.
杭州湾位于长三角平原,该区域分布着大量的潮滩与湿地.未来随着海平面不断上升,更易引发自然灾害,尤其是风暴潮灾害,将使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面临巨大冲击.论文以多年土地利用与资产数据为基础,基于土地利用和资产的未来变化预测,结合多种未来极端洪灾情景,开展杭州湾北岸承灾体与暴露时空演化模拟,评估了上海市杭州湾北岸洪涝灾害风险....  相似文献   
303.
对2018年3月—2019年6月ECMWF、GRAPES-GFS、JAPAN、GERMAN预报产品与对应相关格点值,采用相关系数法、均方根误差法、TS评分检验法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四种模式中,降水预报均与本站实况有显著的相关性,但ECMWF模式降水产品24~48 h晴雨预报TS评分优于其他模式,均方根误差也小于其他模式...  相似文献   
304.
南京大学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土地利用是低碳经济和碳排放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也是进行碳排放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开展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有助于从土地利用规划、产业结构调控及国土开发与整治等领域全面引导经济社会的低碳发展。2007年以来,南京大学在国内地理学界较早开展了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研究进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区域不同尺度碳排放核算及驱动机制研究、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碳排放效应及优化调控研究。经过文献梳理与分析,从区域碳排放核算、因素分析及减排潜力研究、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及产业空间的碳足迹分析、面向低碳目标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城市系统碳循环及其土地调控研究等方面对南京大学土地利用碳排放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评述;结合南京大学学科发展优势,提出了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典型产业区碳排放研究、城市改造和环境设计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城市功能区碳排放研究、低碳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与应用、区域碳排放的土地调控机制与方法体系研究等。  相似文献   
305.
青海省春季沙尘暴特征及其异常气候背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分析了青海春季沙尘暴空间、时间演变特征及异常大气环流、海温对沙尘暴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青海沙尘暴高发区位于柴达木盆地、青海湖西北部、海南南部3地;20世纪60年代至本世纪初青海沙尘暴天气总体上是减少的。过程次数20世纪60年代青海北部较多、南部较少,70年代北部开始减少、南部回增,80年代开始整体减少,进入90年代后呈波动式减少趋势,且在80年代初大部分地区发生了一次由高向低的显著波动;青海沙尘暴天气与前期12~2月、同期3~5月500hPa高度场相关密切,尤其是同期3~5月,当乌拉尔山高压脊加强(减弱),蒙古低槽加深(减弱),冷空气活动频繁(减少),青海春季沙尘暴天气偏多(少),这种沙尘暴的时间变化趋势和异常天气形势与我国北方一致。青海春季沙尘暴与前期印度洋海温关系密切,当前期3~5月、6~8月印度洋中北部海温持续偏高(低),青海春季沙尘暴偏少(多)。  相似文献   
306.
冰雪灾害对北京城市交通影响的预警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灾害学原理,利用1952—2011年北京历史冰雪灾情资料分析构建了冰雪灾害对北京城市交通运行的预警评估指标体系:发生时间、冰雪强度、交通脆弱度、预警能力和减灾能力,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城市冰雪灾害预警评估模型和评判标准,并对北京历史上38次冰雪灾害事件进行了影响评估及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预警评估因子对冰雪灾害影响贡献的权重分别为冰雪强度0.4404、交通脆弱度0.2789、减灾能力0.1797、发生时间0.05264、预警能力0.0484,建立的预警评估模型准确率达76%。冰雪强度不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子,而是与城市化背景下的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着冰雪灾害对北京城市交通运行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307.
2011年3月11日东京时间14时46分,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了里氏9级的大地震,由此引发了大海啸,瞬间造成了一场大灾难;更可怕的是,地震及其海啸还产生更为严重的次生灾害,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造成核泄漏、核辐射,这个灾难及其影响将是长期和深  相似文献   
308.
常言道 :“月到中秋分外明”。但对于生活在“天府之国”的人来说 ,中秋月却是一位难得见面的稀客。四川盆地秋季因冷暖空气常在这一带交汇滞留 ,云多、照寡、雨频、湿重 ,月色常被深藏在云雾中。盆地是全国多云中心之一 ,加之秋季又是阴雨连绵的季节 ,仲秋 1 0月平均阴天日数多达 2 5天 ;雨日一般为 1 5~ 2 2天。这种云多雾重、秋雨绵绵的天气 ,使秋月去了“皎皎”的面容。据统计 ,成都在 30年间的中秋夜晚 ,仅有 2年云净天高 ,皓月当空。由此 ,只能得出“天府难逢秋月明”的结论。天府秋月几度明@小科…  相似文献   
309.
310.
根据P波速度数据可推测单轴应力状态下岩石样品中所产生裂隙的形状分布。施加于岩石样品的单轴压力达到一定应力范围,轴应力撤除后,测得样品中P波速作为静压力的函数。通过变换轴向应力的大小周期地反复进行上述过程。假设所产生的裂隙形状为球状,便可以速度数据反过来求得具不同纵横比的裂隙孔隙率的分布。对原始岩石样品来说,纵横比大的裂隙的孔隙率(厚裂隙)大于纵横比小的(薄裂隙)。当岩石样品受到较大的单轴挤压时,薄裂隙的孔隙率增加,厚裂隙的孔隙率减少。这种结果可能解释为:(1)大量剪切裂隙的出现;(2)由于轴向挤压应力的解除开口裂隙封闭;(3)未受力以前存在于原始岩石样品中的厚裂隙解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