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62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33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31.
为克服InSAR观测汶川地震同震形变场的邻轨不连续问题,提出联合GPS观测值与邻轨平滑约束的同震位移校正方法,采用GPS观测形变去除PALSAR轨道误差引入的残留平地相位,基于形变平滑条件校正邻轨干涉相位的不连续性.ALOS/PALSAR干涉处理结果表明,校正后同震形变场的准确度与平滑性得以显著提高,InSAR高相干点残差达3.6 cm,校正后精度提高约60%,低相干点精度提高约40%,校正后形变场的邻接平滑因子标准差减小约33%,验证了轨道误差校正与邻轨平滑约束方法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进一步基于弹性半空间位错模型的断层滑移反演结果表明,断层滑移主要分布于映秀、北川和青川地区,集中于地壳深度0~16 km范围,最大滑动量(位于北川县城)约为9.0 m,GPS反演模型残差为5.5 cm,InSAR反演模型残差达9.2 cm,InSAR反演精度约有30%的显著提高,由模型反演计算得到的地震矩为8.0469×1020 N·m.  相似文献   
32.
云南地区中强地震连发及其调制比的时空展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剖析并定义了云南地区1970~2001年中强地震连发,发现中强地震连发的时空展布具有空间分布按一定方向有规律迁移,时间分布集中于5~11个月的特点。利用小震调制比分析云南地区中强地震连发的孕震演变,结果发现小震调制比的异常特性:空间上中强震连发前2~0.5a的时段内小震调制比出现8个平方度以上的异常面积元,异常面积元集中的地区为未来中强震连发的主体区域,时间上中强震连发前1~3a出现小震调制比R。的高值异常。并用花岗岩块体受压实验结果初步探讨了中强地震连发及其调制比时空展布特征的构造活动。  相似文献   
33.
基于线粒体基因的石珊瑚分子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东徐闻地区常见的6科10属17种石珊瑚的21个样本为研究对象,对线粒体COⅠ、16SrRNA和mtSSU三基因片段数据进行了联合分析,并计算了属间和科间遗传距离;利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最大似然法分别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石珊瑚线粒体基因碱基构成同样具有AT偏倚特征;石珊瑚属间的遗传距离显著大于属内遗传距离,而所有石珊瑚与两个外类种群的距离均大于石珊瑚之间的遗传距离;在系统发育树中,分子系统分类结果与形态学分类阐述的遗传进化关系略有差别,暗示传统形态学分类可能受珊瑚骨骼生长可塑性限制。  相似文献   
34.
分别研究了徐闻3种滨珊瑚的ITS1和ITS2基因的碱基组成和G+C含量,并和已上传至Genbank上的其他9种滨珊瑚的ITS序列进行比较,研究了徐闻3种滨珊瑚的系统发生关系.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种滨珊瑚的ITS1的长度为205 bp~209 bp,G+C含量为37.6%~45.5%,ITS2的长度为192 bp~226 bp,G+C含量为45.1%~50.7%,利用MEGA4.1软件计算滨珊瑚属基于ITS1和ITS2基因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97和0.200.基于ITS1和ITS2的NJ系统进化树都显示出,灰黑滨珊瑚位于进化树的基部,是原始的类群,普格滨珊瑚是进化类群,澄黄滨珊瑚是过渡类群.  相似文献   
35.
对雷州常见的3种滨珊瑚科珊瑚: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灰黑滨珊瑚(Porites nigrescens)、普哥滨珊瑚(Porites pukoensis),共32个样本的12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研究其系统发生关系。结果显示,所得的3种珊瑚的12S rRNA基因长度在728~908 bp之间,G+C含量在34.3%~39.2%之间,遗传距离在0.004~0.019之间。利用邻接(NJ)法、最大似然(ML)法和不加权对群分析(UPGMA)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3种珊瑚被分成了2个支系,澄黄滨珊瑚和灰黑滨珊瑚聚合在一个分支上,而普格滨珊瑚在另一支,这一研究结果与传统形态学分类研究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6.
采用随机模拟方法模拟三角模糊数,把三角模糊数及函数间运算简化为普通的实数之间运算,建立基于三角模糊数随机模拟的地下水环境系统综合风险评价模型(ARA-SSTFN)。结果说明:以置信区间形式表示的ARA-SSTFN评价结果,比现有常规方法结果提供评价结果可靠性方面更多信息,能反映受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综合影响的地下水环境系统综合风险评价客观实际情况;ARA-SSTFN在流域水资源、水环境和水旱灾害等有随机性、模糊性和数据资料不精确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综合作用的各种资源环境系统综合风险评价问题中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
一种测震仪器数据流接入框架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满足对测震仪器的辅助性数据进行综合利用和交换共享的需要,通过分析地震数据采集器传输数据流的方式和特点,利用软件工程思想和面向对象的软件复用技术,建立了一种轻量级、可复用的应用框架,为面向测震仪器的数据接入程序设计提供了一种分布式、高性能、异步流水的体系结构。对框架的实现细节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将框架成功应用于测震台站运行状态监视系统中,测试结果证明了框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为框架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典型示范。  相似文献   
38.
大气棕色云和区域气候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了研究报告《大气棕色云——亚洲区域评价报告》(Atmospheric Brown Clouds—Regional Assessment Report with Focus on Asia),重点介绍了大气棕色云的基本概念、辐射强迫和气候效应,对有关亚洲大气棕色云和区域气候变化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9.
贵州桐梓松坎剖面中、下三叠统发育齐全,化石丰富,出露良好,是研究上扬子地区海相地层的理想剖面之一。根据地层划分与对比,将其分为下三叠统夜郎组、茅草铺组和中三叠统关岭组。该剖面以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主,其中碳酸盐岩占67%,在夜郞组、茅草铺组和关岭组均有分布;碎屑岩占24%,主要分布于夜郎组。研究表明,松坎剖面中、下三叠统是一套多旋回沉积,其中夜郎组包括2个海进海退旋回,属于潮坪、开阔台地和浅滩沉积环境;茅草铺组包括3个海进海退旋回,属于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沉积环境;关岭组总体上为海退沉积,属于局限台地和潮坪沉积环境。在沉积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松坎剖面中、下三叠统的沉积模式,即潮坪-局限台地-浅滩-开阔台地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40.
张新安  刘丽  郭文华  张迎新 《地质通报》2009,28(203):166-170
分析了加强国土资源综合调查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探讨了中国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对国际经验和国内探索实践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中国国土资源综合调查评价的战略构想,即先易后难,循序推进;综合权衡,选准切入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