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12.
干旱区盐碱尘暴的形成、输送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碱尘暴是富含细粒硫酸盐和氯化物的化学尘暴,是大气颗粒物PM10的重要来源之一。盐碱尘暴的产生、输送和沉降对区域甚至全球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具有重大影响。本文分析了盐碱尘暴的化学组成及其危害,对盐碱尘暴的形成、输送及其环境效应作了研究综述。结果表明:干旱区干涸湖床是盐碱尘暴的发源地,风蚀作用下干涸湖床盐粒和粉尘的扩散过程主要受风场、区域气候特征和地下水埋深的影响。构建综合风动力和下垫面因子的盐粒风蚀物扩散模型,加强盐分风—水两相运移耦合作用及其与流域景观变化的关系研究是盐碱尘暴的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新疆艾比湖地区盐尘的沉积通量及其物质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准噶尔盆地西部的艾比湖地区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降尘监测、采样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艾比湖地区含盐粉尘的沉积通量和物质组成特征.结果表明:艾比湖干涸湖底是盐尘的输出源,盐尘的化学组成主要是无水芒硝、白钠镁矾、氯化钠等盐碱粉尘及Cr、Pb、Mn、Cu、Ni等潜在毒性元素.艾比湖地区盐尘的沉积通量约为79~381 g·m-2·a-1,盐的沉积通量约为4~61 g·m-2·a-1.盐尘的粒径分布以2~63μm的粉砂粒级为主,大于63μm的砂粒级所占比例很小.特殊的地形条件、大风天气、稀疏的植被覆盖、疏松的大面积尘源是艾比湖湖底风蚀和盐尘输送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一套格点化的中国区域逐日观测资料(CN05.1)及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空间分布数据集,采用一元线性拟合、Mann-Kendall突变检验、Theil-Sen Median方法以及偏相关分析,研究了内蒙古西部沙区50年气温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其21年植被响应。结果表明:1969-2018年内蒙古西部沙区气温以0.447℃?(10a)-1的倾向率显著增加,发生一次显著突变。降水以4.533mm?(10a)-1的倾向率增加,发生3次突变。巴彦淖尔和鄂尔多斯东南部气温降水变化突出,空间异质性明显;1998-2018年内蒙古西部沙区NDVI整体以0.01?(10a)-1的速率显著增加,巴彦淖尔南部、鄂尔多斯以及阿拉善东南部增加最为显著;1998-2018年生长季NDVI与降水气温均呈正相关,降水对其影响大于气温,内蒙古西部沙区整体上呈暖湿趋势,且植被向好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不同解冻温度下乌梁素海湖滨带裸露湖床、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人工恢复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林和柽柳(Tamarix chinensis)盐沼土壤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量。研究结果表明,对于15℃下解冻了150 h的4个采样区的冻结土柱,芦苇沼泽土柱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的累积排放量都最大,其值分别为(225.51±8.74)mg/m^(2)、(18.66±10.56)μg/m^(2)和(22.23±7.26)μg/m^(2);对于5℃下解冻了150 h的4个采样区的冻结土柱,芦苇沼泽土柱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的累积排放量都最大,其值分别为(30.97±7.40)mg/m^(2)和(1.74±1.40)μg/m^(2),裸露湖床土柱的氧化亚氮的累积排放量最大,其值为(25.30±12.06)μg/m^(2);对于在15℃恒温下保存了150 h的4个采样区的对照土柱,芦苇沼泽对照土柱的二氧化碳和氧化亚氮的累积排放量都最大,其值分别为(137.68±58.33)mg/m^(2)和(10.74±1.99)μg/m^(2),柽柳盐沼对照土柱的甲烷累积排放量最大,其值为(1.23±0.02)μg/m^(2);与5℃解冻温度相比,15℃解冻温度更利于4个采样区冻结土柱3种温室气体的排放;土壤质地、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全碳含量是土壤排放3种温室气体的主要影响因素;未来对湖滨带湿地土壤冻融和综合温室效应评估应该特别注意下垫面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咸海水位不断下降导致湖滨荒漠化加剧,尘暴频发,区域环境恶化。利用臭氧观测仪(OMI)气溶胶数据和HYSPLIT(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Model)模型,对咸海地区近期粉尘气溶胶变化及其潜在扩散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以来,咸海地区粉尘活动不断增强,OMI气溶胶指数年平均值、方差、中值和最大值均呈现快速增加趋势,2013年OMI气溶胶指数平均值已经上升至1.47;OMI气溶胶指数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季(3-5月)和秋末初冬(11月-次年1月)是两个气溶胶指数峰值区;在相同时间内,春季和冬季的粉尘潜在扩散范围最大,秋季次之,夏季最小,且粉尘潜在扩散表现出明显的经向和纬向扩散特征;受气流和地形影响,粉尘潜在扩散主要有东北和西南两个方向。 相似文献
18.
19.
基于WRF-IWEMS耦合模型对2016年3月1~9日发生在蒙古高原的强沙尘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着重模拟了尘源、粉尘传播路径以及粉尘扩散过程中浓度变化和影响范围,并采用卫星影像、站点监测数据与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风沙天气过程的尘源分布在新疆哈密地区、阿拉善高原、中蒙边境戈壁地区以及浑善达克沙地部分地区,粉尘自源区分别沿河西走廊、贺兰山区、张家口等地扩散至华北和京津地区。蒙古高原土壤风蚀可使华北地区来自自然源的大气颗粒物PM10、PM2.5浓度分别达到1 000 μg·m-3、200 μg·m-3以上,还可使华北地区大气颗粒物浓度高于200 μg·m-3的天气持续48 h以上。 相似文献
20.
根据勘查获得的大量实物岩芯、录井信息、样品分析测试数据及以往勘查资料,认为吉林省油页岩矿床成因总体属于内陆湖泊生物沉积型,依据矿床的特点及产出的构造位置,可进一步分为大型坳陷盆地型、山间坳陷盆地型和断陷盆地型3种不同的成因类型。对不同类型油页岩矿床进行了研究,各类矿床均严格受地层控制,矿层展布于各盆地灰—灰黑—黑色泥页岩中,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陆相湖泊生物和少量的陆源植物体,成矿时代为中—新生代,主要分布于大型坳陷盆地和断陷盆地中。指出大型坳陷盆地型、山间坳陷盆地型矿床与中生代白垩纪深湖—半深湖沉积环境有关;断陷盆地型矿床与新生代古近纪深湖—半深湖沉积环境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