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贵州老万场金矿成矿物质来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元根  刘世荣 《矿物学报》2003,23(4):364-370
硅酸盐成分研究表明老万场红土化过程经历了粘土化、铝土矿化、铁化三种化学风化作用;风化中化学蚀变较强,K2O、Na2O、CaO相对于Al2O3的淋失量很高。在红土剖面上成矿元素的含量变化很大。相关性分析表明,红土化过程中,Au、As的富集与脱硅富铝化程度关系不大,而与铁的富集有明显的关系;Au、As的富集与相对还原的环境有关,而Sb则在相对氧化的环境中易于聚集。可能反映了红土剖面中潜水面下部附近相对还原的环境Au、As易于富集。大厂层样品和老万场红土剖面样品在成矿元素(Au、As、Sb)含量、稀土元素含量、轻重稀土比值、配分曲线上以及微量元素特征包括大离子亲石元素、不相容元素上的较大差异,显示了红土层的发育与大厂层岩石有较大的差别,暗示它们物质来源上的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32.
四川会东大梁子铅锌矿床锗富集于方铅矿中的新证据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由于锗的离子半径与锌的离子半径相近,一般认为铅锌矿床中的锗主要与锌发生类质同像赋存于闪锌矿中,但也有证据表明,铅锌矿床中的锗也可富集于方铅矿中。对四川会东大梁子大型铅锌矿床进行了电子探针研究,锗特征X射线面扫描结果表明:该铅锌矿床原生矿石中方铅矿中的锗含量明显高于闪锌矿中的锗含量,且锗均匀分布在方铅矿中,没有出现明显高于本底的富集点,初步推测锗在方铅矿中以类质同像的形式存在。该结果为铅锌矿床锗富集于方铅矿中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33.
低温烧结成瓷实验中黄磷渣的热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世荣  肖金凯 《矿物学报》1998,18(2):209-218
利用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黄磷渣及其与多种粘土配比样在室温至1230℃温度范围内的热转变规律,表明在成瓷温度范围内黄磷渣参与成瓷作用的主要矿物成分为环硅灰石,其次为硅酸钙(Ca8Si5O(18)和Ca2SiO4)及变针硅钙石;黄磷渣能在较低温度下与高岭石、伊利石等粘土矿物发生固相反应,生成钙长石、白榴石、方英石和变针硅钙石,这是黄磷渣被应用于低温快烧生产陶瓷墙外砖的理论依据,研究有利于揭示黄磷渣在陶瓷工业中获得应用的机理。  相似文献   
34.
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是贵州沉积型镍钼矿床的主要产出层位.牛蹄塘组属浅水陆棚相沉积,是一套海侵体系下的黑色沉积建造.同时期黑色沉积建造在我国扬子地台,新疆各地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北部,伊朗,法国,英格兰,威尔士,阿曼,俄罗斯,蒙古,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范围内广泛分布,具有全球可对比性,是全球性的大洋缺氧事件的产物.在我国扬子地台区,早寒武世黑色岩系沉积层位稳定,分布面积近百万平方公里,上覆地层为钙质页岩,碳酸岩,下覆地层为磷块岩和含小壳化石的白云岩.寒武纪初期由于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植物繁衍,带壳动物爆发,微生物在牛蹄塘期异常繁盛,同时,深部热源物质通过断裂构造的热水循环,伴有海底火山喷发的黑白烟囱向周围提供了丰富矿源,经生物成矿作用,牛蹄塘黑色岩系富集了包括Ni,V,Mo,Cu,U,Se,Au,Ag,REE以及铂族元素等众多有色、稀有稀土、贵金属元素.  相似文献   
35.
广西杉木林气候生产力模型及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作者等10多年来对广西杉木林生产力测定数据和之相芬配的平均气温,温暖指数,降水量,湿度指数和实现蒸散量等气象数据,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杉木林的气候生产力模型,给出全区杉木林气候生产力分布,并与迈阿密和桑斯威特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的NPPT,NPPWI和NPPV模型符合杉木林生产力的客观规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杉木林的气候生产力自北向南递减,而用迈阿密和桑斯威特模型估  相似文献   
36.
森林土壤大孔隙特征及其生态水文学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SHI Hui  刘世荣 《山地学报》2005,23(5):533-539
由于研究方法和目的的不同,土壤大孔隙的标准并不统一,一般认为土壤大孔隙的孔径在0.03~3mm;〉3mm的孔隙相对于土壤结构而言非常巨大,水流在这些孔隙中的运动完全不同于土壤中的运动方式,因此一般土壤大孔隙研究中不包含这种成因的巨大孔隙。对于森林土壤而言,动物活动和根系作用是大孔隙形成的主要原因。研究土壤大孔隙经常采用的方法有染色法、CT扫描技术和入渗方法;由于土壤大孔隙的高度不规则性,常采用分形理论研究大孔隙的特征。水分在大孔隙中的快速运动是大孔隙流的主要特征,因此模拟大孔隙流时经常采用可将土壤分为快速运动区域和运动较慢区域两个部分的两区模型。壤中流是森林涵养水源和调节径流的主要方式,土壤大孔隙对壤中流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森林土壤大孔隙,可深化森林涵养水源机理的认识,不仅在理论上可加深理解森林调节水文的过程;在实践上用于预测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影响,为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植被恢复重建提供理论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7.
Silicon quantum dots fabricated by nanosecond pulsed laser in nitrogen, oxygen or air atmosphere have enhanced photoluminescence (PL) emission with the stimulated emission observed at about 700 nm. It is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photoluminescence peaks emitted from samples prepared in different atmospheres. The reason for the appearance of similar peaks may be the similar distribution of the localised states in the gap for different samples when silicon dangling bonds of quantum dots are passivated by nitrogen or oxygen. It is revealed that both the kind and the density of passivated bonds on quantum dot surface prepared in oxygen or nitrogen have a strong influence on the enhancement of PL emission.  相似文献   
38.
四川省西部甘孜藏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共有48科90属187种水生维管束植物.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较复杂,具有较明显温带性质.48科植物可以划分6个分布型和1个变型,世界分布34科,热带分布6科,温带分布8科;90属被划分为10个分布型和6个变型,世界分布35属,热带分布22属,温带分布33属;184种野生种可以归并...  相似文献   
39.
织金新华磷矿碎屑磷灰石的矿物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织金新华磷矿是我国扬子地台西南缘早寒武世重要的海相沉积磷矿床.长期以来,织金磷块岩磷酸盐矿物成分被认为是碳氟磷灰石或低碳氟磷灰石,有学者认为,产于沉积岩中的磷灰石基本上都属于碳氟磷灰石.本文利用电子探针的微区成分定量分析技术和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确认织金磷矿碎屑磷灰石为氟磷灰石.  相似文献   
40.
白云鄂博超大型Fe-Nb-REE矿床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储量约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60%.稀土主要赋存在南北宽约2 km,东西长约18 km的白云岩中.矿区发育大面积的海西期花岗岩和一些基性岩体/脉和碳酸岩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