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使用国家气候中心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嵌套区域气候模式 (RegCM_NCC) 对1983— 2002年冬季以及1984—2003年春季我国平均气温和降水进行了数值回报试验, 并对2003— 2007年进行实时预报。结果表明:区域气候模式20年冬、春季平均气温的回报与实况在分布形态上较为相似, 我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预报与实况接近; 模式回报的冬、春季降水量的分布形态与实况有较大差异, 全国大部地区模式回报降水量比实况偏多, 西南地区降水量误差最大。使用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的业务预报评分 (P) 和距平相关系数 (ACC) 等5个评估参数对模式的回报和预报进行了评估分析, 结果表明:该模式对我国冬、春季平均气温和降水具有一定的跨季度预报能力。大多数年份冬、春季平均气温的P评分在60以上, 冬、春季平均气温多年平均分别为66.4和67.8;大多数年份的冬、春季降水评分为60~75, 冬、春季降水多年平均分别为69.9和65.6。  相似文献   
52.
区域气候模式对中国夏季平均气温和降水的评估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林海  刘一鸣 《气象》2008,34(11):31-39
使用国家气候中心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嵌套区域气候模式(RegCM-NCC)对1983-2002年中国夏季平均气温和降水进行了数值回报试验,并对2003-2007年夏季进行实时预报.从模式20年回报的平均状况来看,模式基本上能够反映出中国夏季气候的平均状况.使用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的业务预报评分(P)和距平相关系数(ACC)等五个评估参数对模式的回报和预报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对我国夏季平均气温和降水具有一定的跨季度预报能力,部分地区有较好的预报效果.区域气候模式20年夏季平均气温的回报与实况在分布形态上较为相似,回报夏季降水量的分布形态与实况有一定的差异.近25年区域气候模式夏季平均气温预报P评分为67.9分,降水为67.6分.  相似文献   
53.
By comparison of simulated cumulus convection processes in RegCM2,using the Kuo scheme,the Grell scheme and the mass flux scheme (MFS),it is found that the MFS can simulate thecumulus heating and moistening very well.A series of sensitivity tests show that the parametersfor specifying the conversion coefficient from cloud droplets to raindrops,the turbulententrainment and detrainment rates in updrafts anddowndrafts,and the intensity of thedowndrafts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influence upon the cumulus convection.Therefore.it is quite importantfor cumulus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to define these parameters as accurately as possible.  相似文献   
54.
运用丰富的二维地震资料,通过构造结构与地层结构的分析,对礼乐盆地的盆地结构演化与转型过程及其对南海地区复杂动力学背景的响应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受控于NNE、NEE、NW和近EW向的断裂体系,礼乐盆地现今构造格局表现为"两坳一隆"的结构特征;两个关键的区域角度不整合T70和T50将礼乐盆地新生界自下而上划分为三层结构:陆缘裂陷层、漂移裂陷层和前陆-拗陷层;响应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新南海扩张、古南海消亡和菲律宾海板块楔入等一系列周缘板块重组事件,礼乐盆地的盆地结构演化及转型经历了三个阶段:陆缘多幕裂陷阶段,盆地结构受控于NNE和NEE向断裂体系,南北坳陷连通;漂移裂陷阶段,NNE和NW向共轭断裂体系控制盆地格局,中部隆起形成,分隔南、北坳陷;前陆-拗陷阶段,前陆盆地结构形成,随后盆地因热沉降进入拗陷沉积阶段。  相似文献   
55.
罗迪尼亚超大陆的古地理重建和各陆块拼接方案一直是中外地球科学家关注和竞相研究的热点和前沿。目前,青藏高原各陆块的起源及其在罗迪尼亚超大陆中的古地理位置尚不清楚,岩浆事件的对比研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报道了青藏高原中部安多微陆块的拉伸纪花岗片麻岩的LA- ICP- MS锆石U- 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和全岩Sr- Nd同位素分析结果。这些花岗片麻岩的原岩形成于802~801 Ma,具有不均一的锆石Hf和相对均一的全岩Nd同位素成分(εHf(t)=〖CD*2/3〗9. 4~+1. 9;εNd(t)=〖CD*2/3〗4. 8~〖CD*2/3〗3. 4)以及古老的地壳模式年龄(2289~1575 Ma),可能形成于幔源岩浆对元古宙地壳的改造,随后经历了广泛的结晶分异过程。花岗片麻岩样品具有较低的P2O5含量,P2O5与SiO2含量呈负相关性,且含少量角闪石矿物,符合I型花岗岩的特征,其中部分样品具有较高的高场强元素含量(Zr+Ce+Nb+Y>350×10-6)和锆石饱和温度(> 800℃),因而兼具A型花岗岩的特征。综合前人研究成果与区域〖JP2〗地质背景,中国安多地区拉伸纪花岗片麻岩可能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与马达加斯加、塞舌尔和印度西部的同时代岩浆记录可以对比,从而为重建罗迪尼亚超大陆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56.
长白山天池火山地震预测与应力状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6月 ̄9月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布设数字化流动地震观测台网,对长白山火山地震活动进行了近震源观测,获取了大量与火山活动相关的地震信息。通过本次观测吸资料处理,对长白山火山地夺及其所反映出的应力状态有一定的认识,长白山火山活动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7.
常德市为省域次中心城市及湘西北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和生态宜居城市,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逐步进行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变权评价方法,针对研究区60 m以浅的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适宜性分析评价,按照0~10 m,10~30 m,30~60 m等3个层次进行评价,得出研究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58.
藏北羌塘早古生代岩浆作用及其构造演化对研究青藏高原早期演化历史以及羌塘盆地基底性质结构等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文在综述前人研究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藏北羌塘地区早古生代岩浆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年代学格架,初步探讨了青藏高原早古生代构造-岩浆事件对冈瓦纳大陆北缘构造演化以及羌塘盆地基底属性的约束.羌塘地区早古生代岩浆岩主要分布在...  相似文献   
59.
转动阻抗被定义为作用颗粒接触上的一对对称力偶,用来抵抗颗粒之间的相互转动。将转动阻抗引入到离散元模拟中是对传统离散单元法的重要改进。开发出考虑颗粒转动阻抗的接触模型,并将其嵌入到PFC2D中,利用该模型进行粗粒土的双轴剪切数值模型试验,研究剪切过程中转动阻抗对粗粒土的宏细观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宏观方面,颗粒转动阻抗对粗粒土的宏观力学行为(应力-应变及体应变-轴应变行为)有重要的影响,随着转动阻抗的增加,粗粒土的剪切强度和最大摩擦角随之增加,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一致,证明所建模型是可靠的;在微观方面,考察转动阻抗对粗粒土内部微观结构的影响发现,随着转动阻抗的增加,粗粒土的内部的接触数目减少,而粗粒土的剪切强度增加,表明转动阻抗能够提高粗粒土力链网络的稳定性,同时发现随着转动阻抗的增加,粗粒土的各向异性增加主要是强力链各向异性的增加,说明转动阻抗增强了强力链的传递力的能力以及抵抗力链屈曲破坏能力。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增加颗粒转动阻抗,粗粒土出现组构与轴应变非共轴的现象。  相似文献   
60.
刘一鸣  丁一汇 《气象学报》2001,59(2):129-142
作者在“修正的质量通量积云对流方案及其模拟试验研究I方案介绍及对1991年洪涝过程的模拟”论文中提出的质量通量方案成功地植入区域气候模式RegCM2的基础上,对比分析质量通量方案MFS,Kuo方案和Grell方案对积云对流活动的模拟,结果表明质量通量方案较好地模拟了积云对流活动过程。针对质量通量方案中的一些参数,如云水向雨水的转换率、混合卷入率、混合卷出率和下沉气流的强度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敏感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积云对流活动对这些参数比较敏感,因此提高这些参数的准确性是改进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