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Based on the existing cumulus convective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a mass flux scheme(MFS)for cumulus convective parameterization has been successfully developed by reference to thework of Chen et al.(1996).The MFS is a comprehensive scheme.In MFS,not only theimportance of the large-scale moisture convergence is taken into account,but also it includes thecumulus updrafts and downdrafts,cumulus-induced subsidence in the environmental air.entrainment,detrainment and evaporation.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umulus and theenvironment is described by using a one-dimensional bulk model.At the same time the schemeincludes the penetrative and shallow convections.The MFS has been successfully incorporated into the regional climate model RegCM2developed by NCAR.The new model has been applied to simulate summer monsoon characteristicsand their variations of heavy rainfall process in the Changjiang-Huaihe River Basins for threemonths from May to July 1991.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model can successfully simulate thisrainfall prolonged process.By comparising the model outputs of RegCM2.using the Kuo schemeand the MFS.it is found that the MFS is better in simulating the surface temperature,rainfallposition and amount,and rainfall duration.  相似文献   
32.
桩基础对邻近场地冲击荷载的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毓氚  刘一鸣 《岩土力学》2012,33(9):2796-2802
桩基础对邻近场地作用冲击荷载的响应本质上是桩-土组成的体系在冲击荷载下的整体动力相互作用问题。为了研究该问题,采用有限元法模拟冲击荷载引起桩基础的振动。利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了有限元-无限元(FE-IFE)耦合分析模型,分析了冲击荷载作用时桩基础动力响应的规律,并对影响桩基础响应的因素进行了探讨。计算结果表明,桩的振动程度取决于冲击荷载作用间距和冲击荷载能量,而冲击荷载作用间距越远,桩的振动波长越长。  相似文献   
33.
形成于中生代、NW走向的埕北断层位于渤海湾盆地中部,为明确其新生代分段发育特征及对埕北凹陷演化的差异控制作用,在整合渤海油田和胜利油田探区三维地震勘探资料、测井资料基础上,对断层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和断层控制下的地层展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埕北断层新生代呈NW走向展布的"M"形,由2段NWW走向和2段NNW走向的断层分段相间排列、首尾相连而成;经历Ek-Es4(~65~42 Ma)分段复活,Es3-Ed(~42~23 Ma)连通拉张,N-Q(~23~0 Ma)走滑改造3个演化阶段;4个分段在新生代的差异演化控制了埕北凹陷内新生界基底形态、地层超覆、横向背斜发育以及次洼的差异演化,断层分段控制下的凹陷演化可分为3个阶段:Ek-Es4的横向扩张阶段,Es3-Ed的垂向加深阶段以及N-Q的走滑改造阶段.   相似文献   
34.
35.
北部湾盆地北部坳陷古近系NE-NEE 向断裂控制凸凹格局, NEE 与NW 向断裂控制次级构造单元发育展布,整体 表现为一个北西断、南东超、呈NEE 向展布的新生代箕状断陷盆地,其中涠西南凹陷为复式半地堑,海中凹陷为简单半地 堑,而涠西南低凸起为单断式低凸起。研究区古近纪构造演化分为裂陷期(长流组-涠三段沉积期)和断拗转换期(涠二 段-涠一段沉积期)两个阶段,而裂陷期又分为裂陷Ⅰ幕(长流组-流二段沉积期)和裂陷Ⅱ幕(流一段-涠三段沉积期)。 响应于盆地结构特征和构造演化,研究区在裂陷Ⅰ幕,构造活动强烈,形成了统一湖盆,沿陡坡处发育较多扇三角洲、近 岸水下扇,缓坡则为辫状河三角洲,洼陷内主要为湖相及少量湖底扇;裂陷Ⅱ幕,构造活动较强,涠西南低凸起出露水面 而对涠西南凹陷与海中凹陷起一定分隔作用,在陡坡处仍发育有较多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缓坡处主要为大型辫状河三 角洲,而洼陷内为湖相与较多湖底扇,且沿涠西南凹陷长轴方向发育大型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断拗转换期,构 造活动微弱,整体以滨浅湖亚相为主,陡坡和缓坡都发有大量辫状河三角洲,涠西南低凸起仍暴露水面而遭受剥蚀。  相似文献   
36.
青藏高原松多地区温木朗蛇绿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斌  解超明  李才  刘一鸣  于云鹏 《地质通报》2017,36(11):2076-2081
在藏南工布江达县松多地区温木朗沟发现了一套蛇绿岩,命名为温木朗蛇绿岩。温木朗蛇绿岩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冈底斯板块和南冈底斯板块的交界处。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岩相学研究,温木朗蛇绿岩露头呈南北向分布,岩石端元包括蛇纹岩、超基性堆晶杂岩、变质辉长岩、变质玄武岩、绿片岩,各端元主要呈断层接触,变形变质较强;在蛇纹岩和变质玄武岩中均发现了花岗质片麻岩,在接触界线处存在冷凝边和烘烤边现象,推测其原岩为斜长花岗岩。温木朗蛇绿岩各端元出露相对齐全,是古特提斯洋壳残留的直接证据,对研究青藏高原古特提斯洋演化及冈底斯板块中部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红树林是一种生长在沿海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的总称。红树林具有多种不可替代的生态价值,它保护沿海居民免受台风侵袭、促淤造陆;同时,红树林还是各种海洋生物的家园,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近年来,湛江红树林保护区已连续造林约1500hm2。对有记录以来的人工造林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评估了保护区内人工林生长现状并对雷州半岛红树林的造林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8.
岩石的酸中和能力(acid neutralization capacity,ANC)是静态产酸预测中最具争议的一个重要参数.利用4种酸中和能力评价方法对山西省西山煤田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的12个岩石样品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过滤的Sobek ANC方法能够有效消除反应性黄铁矿对ANC测定的影响,比修正的Sobek ANC方法计算的ANC值更准确;持续的Sobek ANC方法只对泥岩和黄铁矿样品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矿物ANC计算法适宜评价冒泡反应强烈的灰岩和菱铁矿样品,而泥岩和砂岩的矿物ANC计算值不能反映样品的酸中和能力.灰岩和菱铁矿样品具有很强的酸中和能力,且ANC值不随时间变化;砂岩和泥岩的ANC值较低,其ANC值随时间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39.
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刻画了辽东湾坳陷东部地区新生代断裂体系平面和剖面发育特征,对以断裂特征为主的构造样式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区域动力背景探讨了构造的发育演化与成因机制。结果表明:辽东湾凹陷东部古新世-渐新世的构造主要由NNE向的拉张正断层组成;渐新世时期以走滑构造样式为主,主干断裂附近出现走滑效应产生的增压区和释压区,同时发育似花状构造和多级“Y”字型构造样式,次级断裂多表现为NEE向的雁列状构造样式;新近纪时期断裂体系仍以雁列状断裂为主,发育共轭状剪切破裂以及“背形负花状”构造样式。构造特征体现了研究区新生代走滑构造系统与伸展构造系统的叠加改造过程,可以将辽东湾坳陷东部地区的构造演化阶段划分为古新世-始新世的弱走滑强拉张时期、渐新世的弱拉张强走滑时期以及新近纪的弱挤压弱走滑时期。   相似文献   
40.
区域气候模式对我国冬春季气温和降水预报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国家气候中心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嵌套区域气候模式(RegCM_NCC)对1983 2002年冬季以及1984-2003年春季我国平均气温和降水进行了数值回报试验,并对2003-2007年进行实时预报.结果表明:区域气候模式20年冬、春季平均气温的回报与实况在分布形态上较为相似,我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预报与实况接近;模式回报的冬、春季降水量的分布形态与实况有较大差异,全国大部地区模式回报降水量比实况偏多,西南地区降水量误差最大.使用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的业务预报评分(P)和距平相关系数(ACC)等5个评估参数对模式的回报和预报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对我国冬、春季平均气温和降水具有一定的跨季度预报能力.大多数年份冬,春季平均气温的P评分在60以上,冬、春季平均气温多年平均分别为66.4和67.8;大多数年份的冬、春季降水评分为60~75,冬、春季降水多年平均分别为69.9和6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