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102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4篇
  1960年   7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7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湿地资源保护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日娜 《内蒙古气象》2006,(1):33-34,43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重要环境功能的生态系统和多种生物的栖息地之一。湿地环境中湿地水文、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生物对湿地的适应和改造构成、各种因子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协同,构建起湿地的整体功能。湿地生态系统与全球环境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全球湿地生态系统的受损程度十分严重,因此,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特殊价值正确认识和积极采取保护措施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2.
地物光谱仪在野外光谱测量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外地物光谱测量在航天航空传感器定标、遥感数据解译、遥感应用潜力研究以及地质填图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野外采集准确的地物波谱需要熟知各种目标波谱曲线的影响因素。文章通过分析同一时间段不同地物反射率曲线及不同时间段同一地物反射率曲线,探讨了影响地物光谱测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3.
应用基本观测资料及我国数值预报产品HLAFS资料,对2002年4月6—8日的一次由蒙古冷涡强烈发展而形成的强沙尘暴天气过程,从天气学成因、动力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诊断。结果表明,强冷空气的卷入使蒙古冷涡强烈发展,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条件;而蒙古冷涡特有的垂直结构提供了动量下传机制,在地面冷锋后部形成了大风区,为沙尘暴的形成创造了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蒙古冷涡沙尘暴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84.
塔娜  柴彦威 《地理学报》2017,72(10):1776-1786
既有低收入居民空间困境的研究以居住空间研究为主,关注低收入者受到的住房与社区隔离,难以刻画低收入者在整日尺度面临的时空制约。行为空间作为行为地理学与时间地理学的重要概念,为描述低收入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移动性与可达性相关的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本文提出利用潜在活动空间和实际活动空间共同描述居民行为空间,分析低收入居民在时空可达性和实际利用城市空间能力上的劣势。基于2012年北京市上地—清河居民活动与出行日志,利用路网分析、最小多边形分析等方法刻画居民每日的潜在活动空间和实际活动空间。通过对不同收入群体的比较,发现低收入居民比其他居民的潜在活动空间和实际活动空间都要小。进一步构建模型分析潜在活动空间和实际活动空间的影响因素,发现包括收入在内的个体社会经济属性、空间属性和行为属性对潜在活动空间和实际活动空间存在影响,但是二者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对行为空间的测量有利于增进对于不同群体社会分异与空间隔离的认知,对未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5.
论海岸堆积形态的继承性及其方法学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堆积形态是近代海岸动力学和地貌学中最重要的方法,因为堆积形态的结构可以反映出海岸变迁的主要特性。堆积形态的形成规律被研究和记载在许多苏联研究者的著作中,主要是在曾科维奇及其同事的著作中。堆积形态的学说是建立在海岸带泥  相似文献   
186.
在海岸带由波浪的堆积作用造成的地形形态——海岸堆积形态——目前,在地貌学文献中得到了很广泛的研究。远在20年代,叶尔莫拉也夫曾企图在研究波浪运动的基础上来说明我国北部海岸上的堆积形态的形成。后来,莱维斯(Lewis)在研究冰岛海岸的冲积物堆积形态时会作出结论,认为这种形态主要  相似文献   
187.
在1958年3、4月间作者之一(A.A.斯特列尔科夫)参加了中苏海洋生物考察队,在海南岛南部沿岸三亚地区用77号(按旧的编号为25号)网孔微细的Nansen氏浮游生物网进行了表层浮游生物的采集;并收集了群体泡沫放射虫(Spumellaria)的材料。在船上当时就用放大镜进行了标本的活体观察,并逐个地挑出群体来,然后用4%浓度的福尔马林(溶液内加了一些饱和苦味酸溶液)1)固定。此外,还在岛西部离岸二哩的外海上在摩托艇及小风船上进行了采集。 在下列地区——由外海分出的细窄海峡——位于新村(海南岛东南沿岸地区)港;新盈(西北沿岸地区——北部湾,亦名东京湾);以及在海口(北部沿岸地区)等处也进行了同样的采集工作,但并未发现群体的泡沫放射虫。 从海南岛采集的材料经过整理后发表于次,关于群体泡沫放射虫的研究到目前为止还是首次报导。此外,在沿岸地区进行放射虫的采集一般说来还是很少。为了比较起见,我们观察了在1955年“勇士号”第22次航行于太平洋西部地区所收集的尚未发表的群体泡沫放射虫的材料。经过同样的比较后发现在海南岛地区大部分群体泡沫放射虫的种类和“勇士号”采到的种类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88.
海浪和潮汐风暴潮耦合过程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浪和风暴潮是重要的海洋灾害。对它们的精确预测和预报对沿岸海洋灾害的风险评估及海洋工程的设计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和经济价值。过去人们本多对波浪和风暴潮单独进行预报。实际上,风既产生浪又产生风暴潮,因此它们的产生必然存在相互作用。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渤海高分辨率的双向耦合的海浪和潮汐风暴潮数值模式,研究各耦合机制的影响,以期为黄河三角洲沿岸风暴潮海浪漫堤、漫滩风险评估提供更为准确的海浪风暴潮预测预报结果。 作者在研究中基于国际上先进的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和潮汐风暴潮模式,建立了渤海2''×2''的海浪和潮汐风暴潮耦合数值模式。耦合模式充分考虑了三个主要耦合物理机制:依赖海浪状态的表面风应力,波-流相互作用底应力和辐射应力。波浪模式主要基于国际上第三代WAM模式,并对其进行了浅水效应的改进,以包括浅水深度破碎引起的能量耗散;潮汐风暴潮模式计算中开边界考虑了10个主要分潮K1,O1,P1,Q1,M2,S2,N2,K2,Sa,Ssa。依赖海浪状态的表面风应力取自Donelan等(1993)的结果,波-流相互作用底应力取自Signell等(1990)对 Grant and Madsen(1979)简化的结果,辐射应力以海浪谱表示。耦合计算中,两个模式通过三个耦合机制双向传递所需参量。 运用胜利油田中心一号观测的2个同步浪、潮、流资料对所建的耦合模式进行了检验,并通过耦合和非耦合模式结果的对比对各耦合机制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物理机制对波高的影响主要由能量方程中以辐射应力表示的波流相互作用所决定;在波-潮耦合作用中,依赖波令的表面风应力和辐射应力对水位是正效应,而波流相互作用底应力对水位是负效应。三个物理机制的综合净效应是正,可增加水位达25cm。比较显示,耦合模式的结果无论对波高还是水位都比非耦合模式的结果好,特别在峰值处。 本研究显示耦合模式的结果将改进海浪和风暴潮的模拟精度。所建立的耦合模式将对渤海海浪和风暴潮预报精度的提高,以及为黄河三角洲近岸海浪和风暴潮灾害的风险评估,提供更可靠的参数,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9.
利用实况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21.7”河南极端暴雨过程的锋生作用、大气非绝热加热和水汽净收支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此次过程天气尺度系统发展维持机制。结果表明:本次极端暴雨过程中,河南位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和大陆高压之间的鞍型场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有利于500 hPa低压系统的发展和维持;锋生作用主要发生在对流层低层且与θ se密集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水平散度项和水平变形项起主导作用,两者的贡献基本相当;视热源?Q 1?和视水汽汇?Q 2?水平分布与强降雨落区较为吻合,二者的垂直分布有明显差异,Q1最强加热作用在对流层中高层,而Q2垂直分布较为均匀但强度明显小于Q1,Q1中位温垂直输送项起主导作用,而Q2中比湿水平平流项发挥着主导作用,这表明本次河南极端暴雨中,区域性强凝结潜热的释放对降水有正反馈作用。伴随来自台风烟花(2106)北侧偏东气流的不断加强西进,强风速切变及地形抬升引发异常强盛的边...  相似文献   
190.
2023年4月16日09时36分(北京时)中国首颗降水测量卫星—风云三号G星(FY-3G)成功发射,本文在介绍风云三号降水星技术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FY-3G降水探测能力及在暴雨监测中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卫星轨道高度407 km、倾角50°,装载了Ka/Ku双频降水测量雷达、微波和光学成像仪的FY-3G卫星,可对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台风、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系统三维结构进行探测。FY-3G在设计层面上,降水探测能力与目前美国第二代全球降水测量计划(GPM)核心星(GPMCO)相当,在载荷类型、数量、通道设置等方面优于GPMCO卫星。FY-3G业务运行后将与风云三号上午、下午和黎明星等其他极轨气象卫星以及风云高轨静止卫星组成风云降水探测星座体系,提升风云卫星星座的降水总体探测能力,为气象防灾减灾提供更强的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