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87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66篇
地球物理   69篇
地质学   137篇
海洋学   59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城市化进程对重庆都市圈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莹莹  张焱  何泽能  杨世琦  吴铮  赵磊 《气象》2013,39(5):592-599
利用重庆17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重庆统计数据,采用降水量空间标准化方法,研究了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对重庆都市圈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庆城市化进程能够以1997年为界限被划分为城市化缓慢发展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都市圈年降水量变化的空间差异与城市化进程的速度有关.比较两个阶段的差值,发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核心都市圈年降水量、降水强度、中雨和暴雨日数都有所增加,呈明显的“城市雨岛”特征.从季节差异来看,夏季降水以主城区及其北侧郊区降水增加,冬季降水以主城区及其南侧郊区增加为主,可能是因为城乡温度梯度与环境风场相互作用,导致不同季节降水分布的区域差异,使得主城区及其下风方向降水增加,且以下风区增加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72.
露水作为下垫面水汽凝结的产物,对其水质的研究可揭示当地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和露水的生态效应.为此,分别于2008年7月中旬至9月中旬和2009年5月中下旬至9月初,在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试验站收集了毛苔草(Carex lasiocarpa)植株上的露水样品,使用ICP-MS测定了样品中K、Na、Ca和Mg等26种...  相似文献   
373.
吉林省中元古界花山组中首次划分出典型的黑色岩系,有机碳平均0.74%,最高达15.4%,普遍含纳米级黄铁矿,在白山市杉松岗黑色岩系中,首次发现Pt、Pd矿,最高品位(0.1~0.145)×10-6。产在黑色岩系中的铜钴矿(大横路、杉松岗)是微生物作用、海底喷流作用、有机流体作用以及受后期热液改造的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374.
本文以Vail的经典层序地层学和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为指导,通过对层序界面、相序、叠置结构、测井曲线等标志的综合识别分析,将研究区长兴组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在长兴组三级层序格架剖面建立的基础上,建立了长兴组层序地层演化模式,并从层序演化的角度探讨了长兴组沉积时期礁滩体的发育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75.
生态问题     
冷疏影 《地理译报》1995,14(3):44-53
  相似文献   
376.
377.
塔里木河下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种群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群结构特征能够很好地反映种群生存状况与发展动态。以塔里木河下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种群为研究对象,对多年生态输水恢复后胡杨种群的密度、年龄结构、性比结构及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下游胡杨种群的龄级结构整体上呈倒金字塔型,种群动态指数和种群密度等指标与时间序列分析结果一致,即胡杨种群老化且衰退趋势尚未扭转并仍将继续;胡杨种群性比显著偏雄,偏离程度随生境条件恶化而增大;胡杨种群分布格局表现为显著的集群分布,且聚集强度无太大差异。经过近18年的生态输水恢复,虽然塔里木河下游沿河附近的生态有所好转,但在远离河道的更大范围的胡杨种群退化衰败趋势仍未彻底扭转,单一沿自然河道的线性生态输水因缺乏面上水文过程而难以改善种群更新。建议在生态输水的过程中,通过人工措施,扩大浸淹范围和受水面积,为胡杨种群繁殖与更新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378.
为研究强震区跨断层桥梁桩基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特性,依托海文大桥实体工程,利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桩-土-断层相互作用模型,分析0.20~0.60g地震动强度下断层上下盘桩基加速度响应、桩顶水平位移、桩身弯矩以及桩身剪力响应情况。结果表明:覆盖层土体对桩身加速度放大作用明显,且随着输入地震动强度的增大,放大作用逐渐减弱;覆盖层对地震波的滤波作用显著,随着输入地震动强度的增大,滤波作用逐渐减弱;上盘桩基达到桩顶峰值加速度的时刻滞后于下盘;随着输入地震动强度的增大,上、下盘桩的桩顶产生的永久位移和水平位移峰值逐渐变大,上盘桩顶产生的永久位移和桩顶峰值位移均大于下盘,产生显著的"上盘效应";不同强度地震动作用下,断层上、下盘桩基弯矩均在上部土层界面处达到峰值,剪力均在基岩面处达到峰值,下盘桩基弯矩和剪力峰值大于上盘桩基,呈现出显著的"下盘效应"。在桥梁桩基抗震设计时,应着重考虑断层上、下盘桩基的差异和不同强度地震作用对桩基承载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9.
3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