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9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89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云南大红山层状铜矿床成矿流体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云南大红山层状铜矿是大红山铁铜矿床的一部分。其成矿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早期火山喷流作用形成了层状铜矿矿胚。而后期热液对原先的矿胚进行了改造和富集。本文选取大红山层状铜矿中石英脉型铜矿石石英样品系统地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的研究,主要发现了富液相(L+V)、舍子晶多相(L+S±V)和纯CO2三类主要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表明,其均一温度在103-456℃之间;盐度范围为0.53%~59.76%NaCl equiv.,密度为0.80~1.45g/cm^3;纯CO2包裹体均一温度为-34.3-20.8℃,对应密度为0.77-1.09g/cm^3。稳定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硫化物δ^34S分布范围为-0.6‰~+10.9‰,表明岩浆硫和海水硫酸盐还原成因硫参与了早期成矿过程。方解石δ^13 CPDB值范围为-5.6‰~-3.1‰,与地幔碳同位素值(-5.0±2‰)完全吻合,暗示了热液中碳质有地幔来源。根据氧同位素方解石-水及石英-水之间的分馏方程,计算得到成矿流体中水的δ^18 OSMOW值在-1.9‰-13.7‰之间,与火成岩δ^18O范围(5‰~15‰)基本一致。根据矿体地质特征、岩相学、流体包裹体以及稳定同位素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本文认为在喷流沉积之后的挤压环境下,从地幔分异出来的高温、中-高盐度并富含CO2的流体和海水一起改造了原岩,形成了变质火山-沉积岩,并使原先的铜矿矿胚活化富集。  相似文献   
82.
田丰  冷成彪  张兴春  田振东  张伟 《岩石学报》2021,37(9):2889-2909
西藏冈底斯带中段的岗讲斑岩铜-钼矿床发育多期次侵入体,而成矿作用主要与其中一期岩体(流纹英安斑岩)密切相关。为探究其原因,本文对岗讲斑岩铜-钼矿床中发育的各期次侵入体进行了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并重点研究各期次侵入体内部新鲜斑晶(黑云母、斜长石)和副矿物(锆石、磷灰石)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矿区各期次侵入岩均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相近的锆石饱和温度,都来自较为氧化的岩浆。此外,相比其他期次侵入岩,主成矿期的流纹英安斑岩中的磷灰石具有较高的SO_3、Cl含量,较低的F含量;黑云母含有较高的Cl含量和较低的F含量;同时,斜长石发育反环带。这些证据表明,在主成矿期岩浆就位之前,存在富S、Cl的偏基性岩浆注入了深部岩浆房,并发生岩浆混合作用,这不仅导致了主成矿期斑岩体的就位,同时还诱发流体出溶进入浅部岩浆房,并最终形成岗讲斑岩铜-钼矿床。  相似文献   
83.
夏勇  张瑜  苏文超  张兴春  刘建中  邓一明 《地质学报》2009,83(10):1473-1482
贵州省贞丰县水银洞金矿是一个近年来发现的、具较高品位、资源量已达超大型的层控卡林型金矿床。矿床受灰家堡背斜核部构造和有利岩性组合控制。金矿床具有低温成矿特征,出现去碳酸盐化、硅化、黄铁矿化和粘土化等围岩蚀变,特征的 Au-As-Hg-Tl 元素组合。成矿流体具有低温低盐度和较高压力和富挥发份的特点,均一温度在 220 ℃±,盐度在6±Wt% NaCl,压力为1.6±0.4Kbars。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部。高压和富挥发份促使成矿流体从深部迁移至控矿背斜核部,并由于构造作用挥发份的快速逃逸,压力骤降,促使流体快速卸载,金快速沉淀,形成水银洞超大型层控卡林型金矿床。根据找矿标志及成矿和找矿模型,进行了成矿预测研究并取得很好效果,使水银洞金矿新增储量数十吨,并且预示该类型金矿找矿远景巨大,已经成为黔西南第一个超大型层控卡林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84.
尼木地区位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中段,目前已有厅宫、冲江和白容3个大、中型斑岩铜矿床(王小春等,2002;晏子贵和李作华,2007;李金祥等,2007).近年来,四川冶金地质勘查院又在其外围发现了岗讲、总训、夏庆、绒岗蒙和渡布曲等斑岩Cu-Mo矿点(王小春等,2002;晏子贵和李作华,2007),因此该区有望形成一个超大型斑岩铜矿集中区.  相似文献   
85.
滇西北铜厂沟矽卡岩-斑岩型Mo-Cu矿床是扬子地块西缘新发现的大型钼铜矿床。矽卡岩在铜厂沟矿区广泛发育,是矿区最主要的赋矿岩石。笔者以铜厂沟矽卡岩中石榴子石(Grt)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探针和LA-ICP-MS原位技术开展成分和年代学测试分析。根据矿物镜下特征,将矿区石榴子石分为早期(Grt Ⅰ)和晚期(Grt Ⅱ)两个世代。Grt Ⅰ为浅黄色-黄白色、无环带石榴子石,Grt Ⅱ为褐色-红褐色、具有明显环带的石榴子石。两期石榴子石的SiO2(34.41%~38.45%)、 CaO(32.7%~35.25%)、 Al2O3(6.64%~12.57%)和FeO(12.03%~22.63%)含量指示,二者均属于钙铁榴石-钙铝榴石系列(And34-64Gro34-58)。Grt Ⅰ和Grt Ⅱ均呈轻稀土和重稀土亏损、中稀土富集的“驼峰型”配分模式。相比于Grt Ⅰ,Grt Ⅱ具有更低的U含量和变化范围更大的Eu异常,分别指示晚期矽卡岩矿化流体氧逸度较高和pH变化较大。Grt Ⅱ中显著的...  相似文献   
86.
普朗斑岩铜矿床是云南中甸地区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床,其成矿作用与普朗复式岩体存在密切的成因联系。对普朗复式岩体成矿的第1期石英闪长玢岩和第2期石英二长斑岩,以及不成矿的第3期闪长玢岩开展了锆石原位微量元素和磷灰石原位主量元素成分的研究。结果表明,锆石Ce/Ce~*值、Ce~(4+)/Ce~(3+)比值和Ce/Nd比值指示,不成矿的第3期闪长玢岩与成矿的第1期石英闪长玢岩的岩浆相对氧化状态大致相当,且明显高于成矿的第2期石英二长斑岩。磷灰石Cl、OH和SO3成分指示,普朗复式岩体3期斑岩具有相似的岩浆含水量,但成矿的第1期石英闪长玢岩和第2期石英二长斑岩较不成矿的第3期闪长玢岩具有更高的岩浆挥发分Cl含量和硫逸度。岩浆的高氧逸度和硫逸度、富水和富挥发分Cl均是形成斑岩铜矿床的关键因素,普朗不成矿的第3期闪长玢岩与成矿的第1期石英闪长玢岩和第2期石英二长斑岩均具有富水和高氧逸度特征,但第3期闪长玢岩较成矿的第1期石英闪长玢岩和第2期石英二长斑岩具有明显更低的岩浆挥发分Cl含量和硫逸度,这很可能是导致第1期石英闪长玢岩和第2期石英二长斑岩成矿,而第3期闪长玢岩不成矿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7.
云南中甸普朗斑岩铜矿地质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甸弧是中国西南三江构造火成岩带中义敦岛弧的组成部分,位于义敦岛弧的最南端,其东部和南部是甘孜-理塘板块缝合带,西部是乡城-格咱深大断裂[1-2].  相似文献   
88.
冷成彪  齐有强 《地质学报》2017,91(10):2256-2272
冷水坑银铅锌矿田位于江西省贵溪市,是我国重要的银铅锌矿集区。矿田中产有两类特征迥异的矿体,一类为赋存于花岗斑岩体内的细脉浸染状-大脉状矿体,另一类为产于火山碎屑岩夹层中的块状硫化物矿体。然而,目前关于两类矿体的成因及联系还存在争议。本文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两类矿体中的闪锌矿和方铅矿进行了微区原位成分的测试,试图根据它们的微量元素特征约束矿床的成因问题。分析结果表明,产于细脉浸染状-大脉状矿体中的闪锌矿具有相对较高的Fe、Mn、Pb、Ag、Cu、Sb、Sn和Tl含量,而产于层控块状硫化物矿体中的闪锌矿具有相对略高的Cd含量。两类矿体中方铅矿的微量元素也存在一定差别,前者具有相对较高的Ag、Sb、Sn和Au含量,而后者具有相对较高的Cd、Bi、Se和Tl。通过与国内外不同成因类型铅锌矿床的综合对比,我们发现冷水坑矿田的闪锌矿具有较低的Zn/Cd比(66~131)、Cd/Fe比(0.06~0.31)和Co含量(多数10×10~(-6)),以及相对较高的Sn含量(多数1×10~(-6)),这些特征与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中闪锌矿的特征十分类似,表明它们可能具有类似成因。此外,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冷水坑矿田闪锌矿中Fe、Cd、Ag、Sb和Tl等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而Cu、Pb和Sn等元素主要以显微包裹体的形式存在。方铅矿中的Ag、Sb、Cd、Sn和Tl等元素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而Mn、Bi和Se等元素可能以显微包裹体的形式存在。此外,基于闪锌矿-方铅矿共生矿物对的Cd分配系数温度计,获得层控块状硫化物矿体的形成温度为238~246℃,而细脉浸染状-大脉状矿体的形成温度略低,为209~224℃,前者闪锌矿中相对较低的Fe和Mn含量,可能由氧逸度的影响造成。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冷水坑矿田两类矿体具有相同的成因机制,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都主要来自深部岩浆热液,温度、围岩性质及氧逸度是控制两类矿床金属硫化物微量元素差别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9.
滇西北中甸地区位于义敦岛弧南段,近年来勘探及研究工作发现区内燕山晚期发育有一期重要的Mo-Cu-(W)矿化,明显区别于义敦岛弧北段同期的Sn-Ag-Pb-Zn多金属矿化,也不同于同地区印支期大量发育的斑岩型Cu矿化。目前,中甸地区燕山晚期Mo-Cu-(W)矿化成矿物质来源研究相对较弱,尚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些成矿作用主要成矿元素存在差别的原因。休瓦促矿床是中甸地区代表性的燕山晚期大型岩浆热液型Mo-W矿床,前人定年结果显示成矿年龄为~83Ma。矿区内发育有三阶段的晚白垩世花岗岩,岩性主要有黑云母花岗斑岩、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且碱长花岗岩体下方还发育有萤石-长石似伟晶岩脉。矿化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近石英脉蚀变花岗岩型和斑岩型Mo-W矿化;矿体主要产在岩体内部,受控于北北西向断裂构造。蚀变类型有钾化、云英岩化、绢云母化及硅化等。流体包裹体测温显示成矿流体为含CO2的中高温(146.6~550.0℃),中低盐度(3.15%~12.51%NaC leqv)的H2O-NaC l热液,可能主要来自于岩浆期后热液。多种金属硫化物与燕山晚期花岗岩具有一致的初始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18.610~19.460,207Pb/204Pb=15.606~15.747,208Pb/204Pb=38.815~39.410),显示其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源于壳源岩浆作用,S同位素特征(δ34SVCDT:2.07‰~4.33‰)也显示其来自于岩浆作用。通过对比休瓦促Mo-W矿化、义敦岛弧北段同期的Sn-Ag-Pb-Zn多金属矿化及中甸地区印支期斑岩型Cu矿化,这三种与岩浆有关的热液矿化的S、Pb同位素及岩石地球化学性质,发现这三种矿化的成矿岩浆与相应的成矿元素均具有较好的成矿专属性;并指示着在燕山晚期陆内环境下,中甸地区的Mo-Cu-(W)矿化成矿物质来源于加厚的中基性下地壳部分熔融而形成的I型花岗岩,义敦岛弧北段的Sn-Ag-Pb-Zn矿化则主要来源于中酸性变沉积岩地壳的部分熔融而形成的A型花岗岩;而中甸印支期斑岩型的Cu矿化则与幔源岩浆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0.
水银洞超大型金矿床金赋存于沿沉积型自形半自形黄铁矿内核生长成的含砷黄铁矿环带中。近来从水银洞金矿床原生富矿石(碳酸盐岩型矿石)中一条含砷黄铁矿细脉中发现100余粒次显微-显微自然金颗粒(0.1~6μm),通过对金的赋存状态及预氧化提金后尾渣的研究,认为矿石破磨至325目有可能损失部分金和系统中黄铁矿出现过氧化现象,从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