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4篇 |
免费 | 231篇 |
国内免费 | 10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7篇 |
大气科学 | 144篇 |
地球物理 | 169篇 |
地质学 | 568篇 |
海洋学 | 105篇 |
天文学 | 6篇 |
综合类 | 96篇 |
自然地理 | 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4篇 |
2023年 | 52篇 |
2022年 | 51篇 |
2021年 | 42篇 |
2020年 | 42篇 |
2019年 | 39篇 |
2018年 | 56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26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36篇 |
2013年 | 31篇 |
2012年 | 44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51篇 |
2008年 | 53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44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6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4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和LI- 6400 - 09土壤呼吸室,对不同地形和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呼吸速率及其影响因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均表现出上午逐渐增大,下午逐渐减小、凌晨最小的趋势.沙地土壤呼吸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土壤呼吸由大到小变化依次为:背风坡(1.95±0.21μmolCO2·m-2·s-1)>坡顶(1.05±0.14μmolCO2·m-2·s-1)>迎风坡(0.74±0.O8 μmolCO,·m-2·s-1)>丘间低地(0.62±0.09μmolCO2·m-2·s-1).沙地土壤呼吸与植物生长条件具有密切关系,狗尾草(0.86±0.11μmolCO2·m-2·s-1)>小叶锦鸡儿(0.69±0.06μmolCO2·m-2·s-1).土壤呼吸日变化速率与空气温度呈正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并且与土壤温度呈指数相关.沙丘内部不同地形、植被的Q10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962.
运用花岗岩岩石谱系单位的新理论、新方法 ,将括苍山地区在燕山晚期形成的花岗岩 ,按岩石谱系单位的建立原则 ,共建立了15个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空间上紧密伴生、时间上比较接近、成因上有一定联系、成份和结构上具亲缘关系的十四个花岗岩单元 ,归并成三个超单元 ,其余一个单元为独立单元。系统地研究了各单元的地质特征、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确定了各超单元的含意 ,再依据超单元组合的归并原则 ,将三个超单元归并为括苍山超单元组合。为浙东南区花岗质岩类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963.
西北地区东部可利用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西北地区东部91站1961 -2009年间的实测气温降水资料,分别计算了该区水分资源各分量降水、蒸发及可利用降水,使用REOF等统计方法,整体分析了该区可利用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水分资源匮乏且年际变化大,水分资源各分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总体上各分量从该区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呈南多北少特征,其中该区东南侧的陕南、陇南、六盘山区及青藏高原东部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蒸发量和可利用降水量分别在500、200和200 mm以上,年降水可利用率在30% ~50%,可利用降水标准差达80 ~110 mm,而该区西部的河西走廊和青海西部的年降水量不足50 mm、年可利用降水量不到10 mm,年降水可利用率不足10%,可利用降水标准差在20 mm以下;各分量夏季最大,冬季最小,5~9月是该区主要降水和可利用降水的集中期;降水在水资源各分量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降水的小幅变化导致可利用降水的大幅变化是降水稀少的西北地区东部可利用降水资源匮乏的主要原因,但气温变化造成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西北地区东部5~9月可利用降水异常分布的局域特征明显,常出现陇南、河东、高原、河西走廊等4种异常分布特征.近50 a来,区内可利用降水总体呈东部减少(六盘山区及陇南区尤甚),西部增加的变化格局. 相似文献
964.
965.
赣中徐山钨矿属于典型的"三位一体"的矿床,即集石英脉型、矽卡岩型、花岗岩型钨矿床于一体的矿床类型。其符合赣南-粤北地区的典型的"五层楼+地下室"的成矿模式。通过对该矿床石英脉型钨矿床矿物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观察和显微测温分析,探讨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结果显示,成矿流体属中高温(170~210℃)中低盐度(7%~13%)、低密度(0.8~0.95 g/cm3)流体类型。并与赣南、赣北典型的钨矿床进行对比分析,对比显示成矿流体性质及成矿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可能是造成赣南伴生锡为主,而赣北伴生铜为主的原因。 相似文献
966.
依据乌鲁木齐县松树头地区1:5万煤田地质调查工作成果和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在地质构造特征和区域聚煤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对松树头地区含煤地层沉积特征和成煤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该区西山窑组岩性主要以粗砂岩、中砂岩及砂砾岩等粗粒为主,夹细砂岩、粉砂岩、炭质泥岩、煤层及菱铁矿;成煤环境和聚煤模式以滨湖泥炭沼泽和扇三角洲平原的漫滩沼泽为主,主要可采煤层B5发育于滨湖泥炭沼泽中,成煤环境较好,煤层厚且较稳定。该研究结果对该区煤炭资源的进一步调查评价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67.
压载水是船舶航行的必备之物,但同时也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世界相关国家和组织呼吁,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处理技术,确保压载水无害化排放。要从根本上解决压载水问题,仅靠管理措施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研究行之有效的处理技术。为此,本文将对常用的压载水处理技术作简要介绍并分析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968.
日前,义乌市国土资源局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在市委党校举行,义乌市检察院反渎职侵权科领导给全系统干部职工做了廉政专题教育。为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拒腐防变能力,义乌市国土资源局决定在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开展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活动。在当天的讲座中,检察院领导就当前反腐败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国土资源部门容易产生腐败和职务犯罪的部位和环节进行了分析。着重讲解了职务犯罪的慨念及涉及的罪名、特点、原因,受贿罪、贪污罪立案、量刑标准,同时结合发生在国土系统的一些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969.
西秦岭造山带的演化、构造格局和性质 总被引:53,自引:6,他引:53
简要论述了西秦岭造山带显生宙以来的构造演化和格局,讨论了西秦岭造山带的性质.西秦岭造山带自800Ma左右以来,经历了超大陆裂解、洋陆演化、碰撞造山、板内伸展和陆内叠覆造山后才形成现今的西秦岭造山带.在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西秦岭有着完全不同的构造体制和格局.在洋陆演化阶段属板块构造体制,以多陆块洋为特征的洋陆格局;在板内伸展阶段属板内裂谷和裂陷盆地体制,以板内伸展盆地体系为特征的海陆格局;在陆内叠覆造山阶段属陆内盆山体制和陆内盆山格局.西秦岭造山带是一个"碰撞—陆内型"复合造山带. 相似文献
970.
东天山大地构造及演化--1:50万东天山大地构造图简要说明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以东天山地区古生代沉积建造分析为基础,探讨了该区古生代以来的大地构造格局和演化历程。认为该区震旦-泥盆纪具板块构造格局,石炭纪-早二叠世属碰撞期后的板内裂谷和裂陷槽。提出早古生代早中期该区曾古亚洲洋中的一个古老陆块(隶属准噶尔地块),随着阿尔曼特洋盆和米什沟-干沟洋盆关闭,拼接到阿尔泰古陆边缘,成为西伯利亚古大陆的增生边缘。志留纪-早泥盆世沿卡拉麦里一带再次裂解,形成了卡拉麦里有限洋盆,将南准噶尔地块从西伯利亚大陆边缘割裂开来。随着卡拉麦里洋盆的向南俯冲,造成了东天山地区大南湖一带的泥盆纪岛弧杂岩带,构成了东天山地区斑岩铜矿的含矿岩系,中泥盆世末卡拉麦里洋盆关闭。早石炭世进入碰撞期后板内伸展阶段,形成一系列裂陷槽和裂谷,晚二叠世开始进入陆内造山阶段。新生代随着印度板块同欧亚大陆的碰撞,开始隆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