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0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181篇
测绘学   109篇
大气科学   154篇
地球物理   247篇
地质学   624篇
海洋学   100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07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基于 ArcGIS Server 的卫片执法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满足卫片执法工作需要,本文构建了卫片执法信息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卫片数据查询浏览、专题图输出、空间分析、辅助决策等功能。系统采用ArcGIS Server 10构建,基于AJAX模式和 WMTS规范。各模块经过集成测试,系统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802.
华南地区位于东亚壳体东南缘,包括东南地洼区和江南地洼区两个典型的华夏型地洼区,该区多阶段的复杂构造–岩浆演化形成了大量的花岗岩及断裂构造,并导致大量多因复成热液铀矿床的形成。这些花岗岩体、断裂构造及铀矿床的空间分布均具有分形特征。东南地洼区断裂构造的分维值为1.6800,明显大于江南地洼区的1.5939,显示前者更有利于热液铀成矿作用的发生。花岗岩体空间分布盒维数D总体上随其规模增大而增大,较大的周长–面积分形维数DPA会导致盒维数D增大,显示其构造–岩浆活动的复杂性增强。其中燕山晚期、燕山早期和印支期较大的D和DPA显示其更有利于热液铀成矿的发生。华南地区热液铀矿床空间分布盒维数为1.0254,明显小于两个不同构造区断裂构造空间分布的分维值,表明华南地区铀矿床的发育程度低于断裂。用元胞自动机模型对断裂和成矿演化进行模拟的结果表明,其分维值随时间逐渐增大,到中晚期断裂分维值增高至超过临界值后才有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成矿分维值显著增大。多阶段复杂的构造–岩浆活动的分形演化导致了华南地区多因复成热液铀成矿的分形分布。  相似文献   
803.
大兴安岭地区近30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近30年来大兴安岭地区的气候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从温度、降水、蒸发、冻土等气象要素分析得出:该地区气候有明显的变暖趋势,但存在区域差异,同时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影响,为合理利用大兴安岭地区气候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04.
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农业水热资源分布,预估未来农业水热资源的时空变化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该文基于CMIP6中的27个气候模式和东北三省85个气象站的观测数据,采用泰勒图法评估新一代全球气候模式对东北三省气候变化的模拟性能,在此基础上分析SSP245和SSP585情景下东北三省农业水热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CMIP6中能较好模拟东北三省气候变化的模式为MRIE、ACC2和GFD2,且经过较优模式等权重集合修订后,模拟性能得到提升;(2)未来农业热量资源显著增加,SSP585情景下的增温速率(0.69℃/(10 a))明显高于SSP245情景(0.26℃/(10 a)),东北三省北部的增温幅度高于南部,东部高于西部,沿海高于内陆,增幅高值区位于大兴安岭;(3)未来农业降水资源有所增加,但波动较大,到21世纪末期,SSP245和SSP585情景下降水量较基准期分别增加27.8%和22.1%,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且东部降水变率普遍高于西部,辽宁东南部将成为降水增加最显著地区。  相似文献   
805.
城市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通用程序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继承和总结了城市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多年以来研究和应用的成果,参照国家规范的要求,针对目前缺乏通用程序的现象,开发了城市地震灾害预测及其信息管理通用程序,并对通用程序的结构和功能、系统数据库建设、各模块的接口设计和集成等做了较详细地介绍。  相似文献   
806.
鲁西石炭二叠纪煤层中的高岭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鲁西各煤田的某些煤层中夹有不少轻工业矿物原料,如黄铁矿、碳质石英岩和高岭石等矿产。高岭岩矸石分布非常广泛,厚度变化很小,国外和我国西南地区石炭二叠系煤田用它作煤层对比的标志层。其成因的研究对煤田地质和古构造可能有较大的意义。鲁西石炭二叠纪煤系和华北地区一样,山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组成。   相似文献   
807.
闻磊  梁旭黎  冯文杰  王伟  王亮  常江芳  袁维 《岩土力学》2020,41(11):3540-3552
利用霍布金森压杆试验装置对灰砂岩试样进行预加静载的循环冲击,使试样产生初始损伤,并分析此过程中试样的损伤演化规律。使用能够施加轴压的霍布金森压杆进行预损伤试样动静组合加载试验,获得试样破坏模式、动态应力-应变关系等指标。基于应变等价原理分析预损伤试样动静组合加载条件下的总损伤变量,建立相应的损伤演化方程及损伤本构关系,并与完整试样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循环冲击过程中试样损伤变量分为快速上升、低速发展、高速发展3个阶段,预加轴压越大低速发展阶段损伤变量平均值越小;相同动静组合加载条件下预损伤试样动态强度较小,完整试样应变率增强效应更加显著;循环冲击预损伤变量 、预加静载损伤变量 对于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是较为复杂的, 、 值之和可能为负值;建立的本构关系与试验曲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得到的总损伤变量曲线不仅能够解释试样宏观破坏与细观损伤过程的一致性,并且能够反映循环冲击和预加静载两种因素对岩石总损伤发展的非线性影响。  相似文献   
808.
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非线性映射把样本空间映射到一个高维乃至于无穷维的特征空间(Hilbert空间),在特征空间中寻求最优划分或回归线性超平面,从而解决样本空间中的高度非线性分类和回归等问题.利用1998~2000年9~11月T106-36小时预报的各种输出产品构造因子,以单站有无降水为预报对象,采用MOS法方式构造样本,通过训练建立了单站的晴雨SVM分类预报模型,利用1990~2000年4~9月ECMWF北半球的500hPa高度、850hPa温度、地面气压的0小时分析场资料,确定关键区域,构造预报因子,以PP法方式构造样本,通过训练建立了四川盆地内单站气温的SVM回归预报模型,并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单站晴雨的SVM分类预报模型还是单站平均气温的SVM回归预报模型都显示出了良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809.
受河流和潮汐双重因素控制,潮控河口湾储层发育特征及形成因素复杂,导致现代潮汐河口治理和古代潮控河口湾有利含油储层预测困难。本文采用沉积数值模拟技术,以钱塘江为对象,开展河口区砂坝发育特征及成因模拟,揭示河口区砂坝成因与形态、空间、厚度上的发育特征。通过设定不同底床坡度和潮汐能量,探讨河口区砂坝成因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河口区砂坝形成主要受控于潮汐作用,涨—退潮作用造成砂坝形成、迁移和演变;河口向海方向主要以长条状砂坝为主,河口向陆一侧发育U型坝和复合砂坝;河流段砂坝主要受控于河流水动力影响,潮汐作用不大。②潮汐能量增强,潮汐通道变宽变浅,河口向陆一侧发育的U型砂坝和复合坝多被侵蚀切割呈小型砂坝,向海一侧的小型砂坝逐渐演化为长条状砂坝;潮汐能量变弱时,涨落潮水道短,潮汐砂坝难以形成。潮汐能量中等时,砂坝较为发育,且有连片分布趋势。③随着底床坡度的逐渐增大,潮汐砂坝的集中分布区逐渐向海迁移,砂坝的分异性增加,形态由不规则的点坝,演变为分流砂坝,河流作用影响增强;底床坡度变小,则砂坝向海方向迁移的趋势减弱,此时潮汐作用增强,河口区砂坝由不规则点坝逐渐演变为长条形砂坝,规模逐渐变小。④砂坝的形成和分布受潮汐能量和底形共同作用,在潮汐能量M_2:2.5、S_2:2.1以及底形坡度0.003°下,长条形潮汐砂坝发育且具有典型的潮控河口湾特征。  相似文献   
810.
球模仪测试冻土松弛模量的非线性Kelvin解答及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冻土的松弛模量是进行蠕变力学分析的关键参数。但在理论方面, 尚未基于球模仪试验建立较完善的松弛模量表征公式。基于半空间黏弹性理论和分数阶微积分理论, 获得了松弛模量公式的非线性Kelvin模型解答并进行了材料参数影响分析。在给出恒载条件下, 可以用单轴蠕变试验的分析结果评估基于球形压痕试验的冻土松弛模量来预测准确性。随后分别以冻结细砂的球模仪试验曲线、 冻结砂和冻结砂质黏土的单轴蠕变曲线为例, 预测了各条试验曲线和冻土的松弛模量, 并通过其他试验实测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 该松弛模量表征公式的材料参数最少, 随各材料参数变化具有较佳单调性; 基于球形模板试验, 非线性Kelvin解答能对冻结细砂的松弛模量和位移曲线做出合理可靠的预测。非线性Kelvin模型能很好地吻合单轴蠕变试验曲线, 基于单轴蠕变试验的冻结砂松弛模量随时间变化规律和数值范围与球模仪试验分析结果较一致, 冻结砂质黏土的松弛模量随应力和温度的变化规律再现了已有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