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8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埕岛海区浅地层地质灾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埕岛海区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是海底地质灾害频发地带,因而直接威胁到海上工程设施的安全。过去多限于对某些重点区域有针对性的声学探测和实测资料的解释,通过收集20多份井场调查资料,对埕岛海区浅地层地质灾害按水深进行分类,并对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 m等深线以浅多冲蚀沟槽;8~12 m地质灾害体类型较多;12~16 m多为充填相地层。  相似文献   
42.
饱和粉土在低围压下剪切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伟  林霖  冯秀丽  董攀 《海洋科学》2006,30(8):94-97
通过室内静三轴试验,对黄河水下三角洲埕岛海域沉积物———粉土的剪切特性进行了研究。比较了粉土在低围压和高围压下的剪切变形特性和强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粉土在低围压(10,20,30,40 kPa)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和高围压下的应力应变曲线总体趋势基本一致,但在不同围压下其抗剪强度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43.
海州湾南部近岸现代沉积速率及其沉积通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州湾南部近岸3个柱状岩芯进行了210Pb的测定,绘制了岩芯中210Pb的垂直分布图。结果表明,柱-1岩芯表现为2个明显的沉积阶段,1-12 cm平均沉积速率为0.51 cm/a,12-57 cm的为0.18 cm/a,沉积通量分别为0.69和0.24 g/(cm^2·a);柱-2岩芯平均沉积速率为0.64 cm/a,沉积通量为0.68 g/(cm^2·a);柱-3岩芯平均沉积速率为0.67 cm/a,沉积通量为0.76 g/(cm^2·a)。沉积速率从北往南逐渐增大。造成这种空间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沉积环境和物质来源,其次可能同海域位置、沉积物组分特征和海底地形有关。  相似文献   
44.
本文对位于现行黄河口深度30.73m的BH6钻孔粒度分布、岩性特征、常量元素、有孔虫介形虫种类及分布、14 C年代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研究区全新世海侵以来的沉积层序和古气候演化。钻孔连续记录了近黄河口区域全新世海侵以来的沉积历史,从上至下可以分为5个沉积相,(1)(0~4.87m)为河口三角洲前缘亚相,(2)(4.87~8.08m)为前三角洲相沉积,(1)(2)共同组成三角洲相沉积,(3)(8.08~12.08m)应为近岸浅海沉积,(4)(12.08~23.85m)为河口边滩至潮坪相沉积,(5)(23.85m~)为陆相湖泊沉积。利用钻孔常量元素特征比值对古气候演化进行讨论,认为全新世海侵期以来BH6钻孔古气候总体经历了相对暖-温凉-暖-温凉的过程。  相似文献   
45.
根据近几年来的实际勘探资料,对现代黄河水下三角洲埕北海域的复构三角洲从平面和垂向上做了综合性的工种地质评价,确定了底质类型以粉土为主局部分布有粉质粘土的平面格局和全新世以来沉积四层标准化地层的空间架构,并对其力学性质指标和物质性质指标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得出相关关系式。  相似文献   
46.
通过对取自孟加拉湾中部的11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常微量元素测试分析,探讨了其物质来源。在所有测试元素中,Si含量最高,其次为Al,且这两种元素的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化学蚀变指数(CIA*)平均值为72.07,指示研究区沉积物风化程度位于喜马拉雅源区和印度源区沉积物之间。因子分析和判别函数计算分析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主要来自喜马拉雅源区和印度源区。使用Ti标准化后的元素比值反演模型估算的喜马拉雅源区和印度源区对研究区沉积物的相对贡献比例分别为83.5%和16.5%。其中,喜马拉雅源区对研究区东部沉积物贡献相对较大,而在研究区西部印度源区贡献比例相对东部为高。喜马拉雅源区物质向研究区输运的主要动力机制包括浊流及其溢流、表层季风环流携带的河流冲淡水,而印度源区物质主要通过表层季风环流特别是东印度沿岸流向研究区输运  相似文献   
47.
运用ECOMSED(水动力泥沙)三维模型模拟潮流、波浪(施加风)作用条件下威海靖海湾港区张家埠新港建设前后周围海域海底地形的演化,分析其冲淤变化.并利用冲淤平衡时波潮流共同作用下对海底的切应力与沉积物临界起动剪切力相等的原理,对新港建设后的极限冲刷深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引堤透空段附近和防波堤端头冲刷较严重,50年一...  相似文献   
48.
沉积物粒度参数和频率曲线对粒级划分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Φ、Φ/2、Φ/4为粒级间距,分别采用Folk-Ward图解法和Mc Manus矩法计算了粉砂质砂、黏土质粉砂、砂-粉砂-黏土等3类沉积物共136个底质样品的粒度参数,并引用统计学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每一类沉积物的每一个粒度参数进行分间距计算结果对比。结果表明,各类沉积物在各种计算方法中粒级划分对粒度参数表征粒度分布特征均不构成影响。但粒度频率曲线形态随粒级间距的不同会有变化,同一粒径所对应的频率值在不同粒级间距下有较大差异。因此,在进行动力条件和沉积环境等研究时,必须对粒级间距在粒度分析中的影响给予足够重视。在进行粒度分析时,如果只求粒度参数,采用Φ间距即可,这样可以减小工作量;如果研究沉积环境,建议采用Φ/4间距。  相似文献   
49.
To examine spatial variations of grain-size characteristics caused by both natural and human-induced processes along the Lianyungang muddy coast,China,129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nd measured using standard sieving and sedimentation techniques.Results show that sediment diameter tends to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water depth from nearshore to offshore.Size-frequency distributions indicate a gradual mixing process of coarse and fine diameter material.Grain size trend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a man-made structure,the West Breakwater,along with Liandao Island itself,has resulted in severe siltation in Haizhou Bay and the Lianyungang port area,where sediment quality is also poor.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grain size can be used as a natural tracer to infer how sediments respond to the effects caused by both natural and human-induced processes.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