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4篇
  免费   297篇
  国内免费   363篇
测绘学   167篇
大气科学   311篇
地球物理   324篇
地质学   977篇
海洋学   171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56篇
自然地理   13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观测结构的度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超平行多面体体积的表达式,论证了超平行多面体体积与Gram行列式的值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度量观测结构优劣的方法,并通过实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2.
冯进城 《河南地质》2008,(6):I0004-I0004
  相似文献   
23.
西秦岭“混杂堆积”及构造发展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地学工作者对板块构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有人还对隐生宙的板块活动进行了探讨。混杂堆积(Mélange)作为板块构造的重要记录,在滨太平洋及特堤斯构造带极为发育。如美国西部的佛兰西斯堪混杂堆积,我国台湾东部的利吉层混杂堆积,土耳其东  相似文献   
24.
用气象站地温资料计算多年平均土壤热流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董文杰  汤懋苍 《高原气象》1992,11(2):115-125
  相似文献   
25.
中国大陆第四纪地壳运动时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希杰 《地质论评》1992,38(3):210-214
本文从中国大陆有代表性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三峡地区着手,进行了新构造运动剖析。并结合全国火山活动期次,总结出中国大陆第四纪地壳运动的时程变化。从而为进一步探讨新构造运动特点和规律,为国民经济建设及人类生存环境提供了一定的地质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26.
前言中国震旦亚界蓟县层型剖面厚约万米,层序清楚,受构造变动破坏的程度轻微,基本上代表了晚前寒武纪沉积的主要部份,多年来已成为我国震旦亚界划分、对比的标准剖面,亦为世界上该时代地层发育最完好的剖面之一。其上,与含大古油节虫Mega palaeolenus的下寒武统府君山组呈不整合接触,其下,不整合在太古界迁西群片麻岩之上,其本身现划分为四个系(原为三个系),十一个组。  相似文献   
27.
本文以浙江省苕溪流域为例,论速了在三维软件技术、网络技术扣数据库技术的支持下,基于SKYLINE软件平台构建苕溪流域汛情形势会商GIS三维平台。  相似文献   
28.
奎屯河流域冰雹天气发生规律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89~2003年奎屯河流域中小尺度强对流冰雹天气资料,统计分析了其发生规律,给出了雹暴发生源地、移动路径和基本类型,探讨了地形和下垫面的作用,并提出了综合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29.
地磁场与气候变化关系的新探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地磁场与气候变化的统计研究早已表明,二者有很好的相关关系。本文的目的是对它们的关系给出一种可能的物理解释。利用近600年的地磁场模型资料和全球平均温度序列分析了两者变化的关系,发现它们有很好的对应,且地磁场变化超前于全球气温变化。从地磁场的变化来看,21世纪初全球变暖的趋势应该减缓。文中对地表浅层热场(地热带、火山和地温场)的分布特征与地球内部软流圈-岩石圈边界上焦耳热场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浅层热场与地球深层焦耳热的分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这可能暗示地表浅层热场是地球深层焦耳热的反映,地磁场通过焦耳热的不断释旋影响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30.
典型干旱地区陆面特征的模拟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5,他引:14  
运用NCAR -LSM (Landsurfacemodel)模式对典型干旱区—沙漠站进行了独立试验 (Off line) ,检验了LSM模式在典型干旱地区的性能 ,并分析了典型干旱地区的陆面特征。结果表明 :LSM模式对干旱地区有较好的模拟性能。在不同的季节 ,典型干旱地区的感热和潜热有着不同的特征 ,4月份的感热通量较大 ,约为 4 0 0W·m-2 ;1月和 8月相对较小 ,约为 2 30W·m-2 。 1月和 4月的潜热通量很小 ,约为 4~ 6W·m-2 ,可以忽略 ;但 8月份的潜热通量大 ,平均最大约为 12 0W·m-2 ,当有降水发生时 ,潜热通量可达 5 70W·m-2 ,与感热通量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