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对羌塘盆地戈木错地区的泥火山群进行了沉积学及地球化学的研究。研究区泥火山沉积物主要为第四系风化沉积物及被流体带到地表的下伏地层岩块组成。酸解烃法、蚀变碳酸盐法(△C)对土壤样品的研究结果表明,样品含有的有机酸解烃成分具有完整C1-C5序列;烃类各组分间、烃类和碳酸盐指标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烃类气体来源为原油伴生气和凝析油气,显示出深部热解成因气的特征。  相似文献   
32.
滩坝砂岩是我国陆相盆地重要储集类型之一,由于其厚度较薄,储层分布预测的难度较大。对车镇凹陷沙二段滩坝砂体进行了解剖性研究,总结了“滩”和“坝”的识别标志,指出二者在分布特征、沉积厚度、粒度与几何形态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运用以基准面为参照面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划分了滩坝层系的等时地层单元,分析了“滩”“坝”砂的分布规律。探讨了湖盆结构、古地貌、物源供给、水动力等条件对滩坝砂体形成与分布的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沙二段滩坝砂体成因模式,为滩坝砂体储层油气勘探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3.
岩石学、沉积相、元素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羌塘盆地沃若山地区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组(T3t)地层为三角洲沉积;整体富含水解性元素、Fe族元素以及上部砂岩Fe元素富集(高Fe/Mn比值)的特征表明古水体环境为较浅的河口-滨岸环境;CIA值(63.8~79)、ICV值(0.52~1.4)和Ga/Rb-K2O/Al2O3关系图解分析结果显示当时为风化强度中等、较温暖的半干旱-半湿润气候;Sr/Ba比值全部小于1(0.09~0.27),表明沉积水体为盐度较低的陆相淡水;根据V、U、Mo的含量比值,判断其为氧化-弱氧化的富氧水体环境。较为温湿的气候有利于生物的繁殖,但氧化-弱氧化的环境不利于有机质的富集,限制了该地区烃源岩发育:土门格拉组烃源岩的TOC含量为0.76%~1.46%(均值为1.04%),属中等品质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34.
沉积岩中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对沉积环境、沉积物的物源和构造背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指示作用(示踪)。对采自北羌塘盆地钙质泥岩样品中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门格拉组微量元素中的深源元素(如N i、Cu、Ga等)普遍低于地壳粘土岩中的平均值,纵向上逐渐减小,而典型陆源元素Zr等的平均含量远高于地壳粘土岩中的平均含量,反映了大量的陆源物质的沉积且随着沉积作用的进行从底部到顶部陆源性质逐渐增强的特征;此外,Cr/Zr、Th/Sc、Th/U、Rb/Sr、Cr/Th等微量元素比值的特征还表明沉积物物源具有浅源、长英质、风化严重的特点。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和纵向变化规律表明土门格拉组从底部到顶部,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反映了沉积作用分异度低—高—低—高的特点及其沉积环境的还原—氧化—还原—氧化的变化过程。通过沉积岩La-Th-Sc、Co-Th-Zr/10和Sc-Th-Zr/10构造环境判别图、La/Th-H f和Th/Sc-Sc关系图解以及Th/U源岩判断分析,综合说明沃若山剖面土门格拉组沉积物源区主要以大陆岛弧构造背景为主,同时也有类似于被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的因素。  相似文献   
35.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晚三叠世古地磁数据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羌塘盆地作为青藏高原主要的地体之一,其中生代的地质演化对于研究古特提斯洋关闭和冈瓦纳大陆解体都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为查明羌塘盆地中生代的演化过程,在南、北羌塘坳陷上三叠统扎拉组和土门格拉组地层中共采集200余件砂岩样品进行古地磁对比研究。热退磁实验显示,大部分样品均含有两个磁组分,并揭示出一组高温特征剩磁分量,在95%置信度下通过正倒转检验和正褶皱检验,说明这组高温分量很可能代表岩石形成时的原生剩磁。南、北羌塘坳陷中样品的平均特征剩磁方向分别为D/I=28°/45.5°(a95=3.6°)和D/I=35.3°/46.5°(a95=4.0°);其相近的古地磁极和古纬度表明,南、北羌塘在晚三叠世已经属于一个统一的地块,并且具有北纬27°的古纬度。再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发现,羌塘盆地晚古生代位于南半球中纬度地区,晚二叠世时已靠近赤道,并逐渐从冈瓦纳大陆北缘裂解开来向北漂移。羌塘盆地与塔里木地块在晚三叠世实现了碰撞拼合;中白垩世时,又与拉萨地块完成了板块碰撞。至此,羌塘盆地与周缘各地块基本上完成了碰撞拼合。  相似文献   
36.
提要:北羌塘盆地长蛇山油页岩位于目前中国最大规模的胜利河—长蛇山海相油页岩带北东,长蛇山南麓,其剖面主要岩性为油页岩、泥晶灰岩、黑色页岩和泥灰岩。本文通过对20件样品进行多项地球化学指标测试,详细评价了长蛇山油页岩剖面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等指标,并分析了其沉积环境。结果表明:长蛇山油页岩的生烃潜力最好,其次为黑色页岩和泥晶灰岩。总有机碳含量在烃源岩中为0.41%~9.49%,平均为4.02%,在油页岩内含量最高,达到4.53%~9.49%,平均为7.74%;氯仿沥青“A”含量为0.0252%~0.3403%,在油页岩内平均为0.27%,总体为中等—较好烃源岩;有机元素和有机显微组分分析显示干酪根类型以Ⅱ1型为主,少数为Ⅱ2和Ⅲ型;Ro的分布范围为1.08%~1.43%,平均值为1.27%,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为成熟—过成熟,且在垂向上有机质演化程度逐渐变高。该剖面的烃源岩沉积于盐度较高的还原环境,有机质母质主要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  相似文献   
37.
成都盆地为龙门山推覆造山带与龙泉山褶断带之间的陆相盆地,晚新生代时期沉积了厚度较大的松散砂砾石层,过去对其地层划分与对比主要依赖于盆地周围的阶地剖面.笔者通过野外调查及室内综合研究,认为这些阶地剖面存在如下问题:(1)长度较短、地层连续性差,沉积物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及剖面序列等相似;(2)缺少年代地层与生物地层资料...  相似文献   
38.
通过采集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二叠系展金组白云岩油苗及烃源岩样品,对其族组成、饱和烃、芳烃色谱-质谱以及单体碳同位素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油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白云岩油苗中饱和烃含量最高,其次为非烃,芳烃和沥青质含量较低,饱芳比大于1;白云岩油苗的正构烷烃主要为前高单峰型分布特征,碳数分布范围nC15~nC36,主峰碳为nC17~nC20,nC21-/nC22+值为1.0~4.56,C27-C28-C29规则甾烷表现为不规则的“V”型的分布并且C29甾烷占优势,升藿烷从C31~C35均有检出,显示出白云岩油苗的生烃母质主要来源于藻类和细菌等低等水生生物;白云岩油苗的Pr/Ph值为0.91~1.30,伽马蜡烷指数值为0.42~0.88,三芴系列化合物中以硫芴含量最高(平均67.39%)而氧芴含量(平均7.89%)较低,4-MDBT/DBT比值为0.97~4.26,(2+3)-MDBT/DBT 值为0.37~1. 62,表明白云岩油苗生烃母质为形成于具有一定盐度还原环境为的海相页岩;白云岩油苗的OEP值接近平衡值1,甾萜烷异构参数C29ααα20S/ααα(20S+20R)、C29αββ/(ααα+αββ)和C3122S/(22S+22R)等接近或达到平衡值,芳烃标志物成熟度参数MPI1F1和4,6/1,4-DMDBT计算出的等效镜质体反射率表明白云岩油苗为成熟原油。白云岩油苗的生物标志物和展金组泥岩具有较好对比性,反映了白云岩油苗主要来源于展金组烃源岩;其单体碳同位素与二叠系展金组烃源岩分布形式和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但也有一定的差异,反映了其具有混合来源的特点。  相似文献   
39.
通过对羌塘盆地那底岗日地区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索瓦组碳酸盐岩稀土元素丰度、分布模式及稀土总量(ΣREE)的分析,结合总有机碳(TOC)含量、EFMn、Sr/Cu的变化特征,探讨了稀土元素纵向变化与气候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那底岗日地区碳酸盐岩中稀土元素总丰度值平均为45.3μg/g(不包括Y)。稀土元素与总有机碳(TOC)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与EFMn和Sr/Cu值的变化呈反向对应关系。ΣREE的高值段代表相对湿润的气候环境,ΣREE的低值段代表干热的气候环境。根据稀土元素分布与沉积环境的关系,推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那底岗日地区经历了干热和相对温湿频繁交替变更的气候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40.
依据露头样品和测试数据,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及成熟度方面对羌塘盆地上三叠统烃源岩特征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沃若山和扎那陇巴剖面有机质丰度较高,为中等—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_2型为主,处在高成熟阶段,以生成凝析油和湿气为主;而藏夏河剖面和肖茶卡剖面有机质丰度低,生烃能力较差,有机质类型为Ⅱ_2型,处在过成熟阶段,主要生成干气。总体来看,羌塘盆地上三叠统存在中等-好烃源岩,尤其是盆地凹陷区,可能存在好的烃(气)源岩,这对于羌塘盆地以后的油气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