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88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224篇
海洋学   7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高中地理教材若干概念表述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一门学科都建立在一系列概念的基础上,都以一系列概念作为其各种命题及其原理、规律的组成因素,都以一系列概念作为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依据。要学习和掌握一门学科,就必须首先学习和掌握这门学科的一系列概念,否则就不可能揭示这门学科的原理和规律。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下游夏季高温灾害机理及预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利用我国1961-2003年夏季(6—8月)高温资料,建立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城市强高温及高温过程较完整的时间序列,探讨了该地区主要城市高温气候特征。分析该地区南京、杭州、南昌等城市夏季高温灾害机理,东亚副热带高压是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夏季高温的主要影响系统。在此基础上用均生函数-最佳子回归集构造预测模型,预测夏季月高温出现日数,通过42a高温资料预报检验,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值得在业务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文、工程、环境物探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我国水文、工程和环境物探近50年的历史,简介了我国水文、工程、环境物探发展的四个阶段.重点论述了我国能源、交通和城市工程物探在电力、铁路、水利建设以及海洋平台工程建设等领域内取得的重大成就;介绍了水资源和地热物探在农业、工业和城市建设中的重要贡献;分析了我国水文、工程、环境物探的技术进步;最后提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2003年淮河流域大洪水的雨情、水情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地面加密资料,分析了2003年淮河流域6~7月降水的时空分布和气候统计特征以及降水雨情、水情特征,并与历史同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003年淮河流域梅雨期经历了7次强降水过程,降水总量和洪水流量都超过1991年同期,但低于1954年梅雨期;2003年淮河流域降水的突出特点是:雨带稳定、暴雨集中和突发性强;水情特点是:洪峰逐次递减;造成淮河流域全线超警戒水位的重要原因是:2003年春季降水偏多、7月份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以及淮河中游下段河床剖面倒比降。  相似文献   
15.
珠江口内伶仃岛以北水域海底工程地质调查表明,该海域海底表层土主要为流泥和淤泥.钻孔揭露海底以下36.6m土层,从上到下依此划分为11层,为流泥、淤泥质土、淤泥、流泥、淤泥、粗砾砂、粉质粘土、中细砂、花岗岩残积土、强风化花岗岩和中风化花岗岩.在综合研究了区域地质、海底地形地貌、地质灾害类型、海底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土体稳定性、砂土液化特性的基础上,将研究区划分为工程地质Ⅰ区、工程地质Ⅱ区和工程地质Ⅲ区,进行了工程地质条件和各区的稳定性评价,认为Ⅰ区为次稳定区,Ⅱ区为不稳定区,Ⅲ区为次不稳定区.  相似文献   
16.
应用爆破检验KM-n程序定位精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云南区域数据地震遥测台网近震定位程序“KM—n”,分别测定了2005年1月11~27日进行的“04昆深工程”中18个点位的人工地震参数,以此检验台网近震定位程序“KM—n”的可靠性及台网的地震监测能力。洲定结果表明,对于记录波形初动清晰的人工地震,如果台站位置分布较好,参与定位的台站选择适当,用“KM—n”定位,结果相当准确可靠,误差在2km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发现和勘查大型、特大型矿床是当前地质找矿工作的主要方向。湖南省内生金属矿产的形成,主要与燕山期太平洋板块对东亚大陆的俯冲所引发的成矿作用有关,构造一岩浆热动力作用是导致湖南省内生金属成矿分带的主要因素。据此,全省可分为湘东南W、Sn、Pb、Zn多金属成矿带、湘中Sb、Au、Pb、Zn成矿带、雪峰Au、Sb成矿带和湘西北Hg、Pb、Zn成矿带等4个内生金属成矿带。依据大型、特大型矿床的成矿特征,结合湖南成矿分带的特点和以往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工作成果,借助GIS技术,采用综合预测方法,是现阶段开展大型、特大型矿床找矿预测工作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风化残积红土按其原岩性质可分为花岗岩红土、喀斯特红土、碎屑岩红土、元古界红土和岩浆热液红土等5个类型。其中岩浆热液红土含金性最好,富集系数最大,元古界红土最差。湖南的地质构造格局产生了有利于风化作用的地形条件,多期强烈构造运动产生的多方向多序次的断裂带和频繁的岩浆活动造成的围岩蚀变,为红土型金矿的形成造就了良好的矿源体条件。湖南红土型金矿有着良好的找矿远景,岩浆热液型红土则是主要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9.
青海玉树地区位于我国重要的西南"三江"成矿带,具有高海拔、切割剧烈等特点,而高精度航磁调查是一种精度高、见效快、成本低的方法技术手段.在该区运用直升机长杆硬架技术并采取随地形缓起伏的方法,获取了高质量的原始数据.在高精度航磁图上,磁异常信息十分丰富,通过详细的物性资料分析和严谨的异常解释工作,摸清了区域磁场基本特征,推...  相似文献   
20.
石炭纪是地质演化历史上重要的时期,发生了全球规模的海西造山运动,晚古生代大冰期(LPIA)达到峰值,全球海平面频繁波动,导致古气候和古环境的剧烈变化。在华南,石炭纪中期,浅水碳酸盐岩台地相区广泛发育一套白云岩沉积。本文系统总结华南3个主要碳酸盐台地内白云岩的厚度及时代,识别出白云岩时空分布的差异性。结合石炭纪中期全球气候环境特征,认为冰期兴盛引发了全球海平面下降,导致华南各沉积盆地形成利于白云岩化的环境,白云岩得以发育。而白云岩时空分布的差异性可能与各沉积盆地独特的构造演化以及不同成岩模式有关。中下扬子碳酸盐岩台地白云岩的形成模式主要为萨勃哈模式和成岩早期浅埋藏的渗透回流模式,形成相对较薄的白云岩沉积;中南部和西南部碳酸盐岩台地白云岩的形成模式为渗透回流模式,成岩规模较大,沉积较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