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77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汶川地震断层带结构及渗透率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汶川地震断层带进行了跨断层的渗透率测量.结果显示汶川地震断层由低渗的核部(2.4×10-19~3.8×10-16m2)、高渗的破碎带(3.7×10-16~3.0×10-15m2)以及含裂隙原岩(6.0×10-18~4.3×10-13 m2)组成(有效压力40 MPa),其中新鲜断层泥具有最低的渗透率.断层泥和两侧原岩...  相似文献   
152.
153.
岩体失稳过程中的振荡现象及断层的多向错动形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流  施行党 《地震地质》1992,14(1):1-9,T004
对三轴实验中岩石突发式破坏和粘滑失稳的瞬时动态过程的研究表明,应力下降和位移增加都不是单一的,而是一种含有多种频率成分的振荡过程。用扫描电镜对错动面的观察表明,这种振荡导致双向或多向错动形迹的发育。结合天然断层面上常见的双向或多向错动的擦痕、阶步等形迹,以及断层带的异常构造,如反错列等,提出一次断层活动中失稳振荡——地震可能是这些特征的形成原因之一。反之,它们也有可能成为地震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154.
Linux相对Windows更稳定、更高效,但Linux系统下Bernese的安装比较复杂,普通用户很难独立实现.以Ubuntu 12.04系统为基础,详细介绍Bernese 5.0的安装与升级过程,希望对Bernese的用户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5.
《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取得巨大成绩,但还存在着补充的耕地与占用的耕地之间缺乏针对性比较、耕地质量难以保证、耕地开垦费收支分配有失公正及抵作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权利的法律规定欠缺等问题。笔者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要尽量少占耕地、建立耕地质量评价体系、耕地开垦费应由政府统收统支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6.
中国与蒙古交界地区,早前寒武系—新生界分布广泛,地层划分系统差别较大。以区域岩石地层组合及构造演化特征为背景研究认为,从新疆阿尔泰段至蒙古戈壁-天山段,地层具有连续性,可统一划分对比;并以额尔齐斯-布尔根断裂、喀拉麦里断裂、Borzon断裂及东蒙古-迭布斯格断裂为界,由西向东将中蒙边界中西段地层划分为阿尔泰地层分区、准噶尔-戈壁阿尔泰地层分区和北山-戈壁天山地层分区,并对区内地层单元进行了统一划分与对比。  相似文献   
157.
新疆地区位于欧亚草原东端,是丝绸之路的必经区域与东西方文明交流互动的重要通道。研究新疆地区的古代生业经济能够为认识丝绸之路沿线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依据。以往从动物考古角度对新疆地区生业经济的研究主要关注史前社会,鲜有对历史时期城市动物资源利用方面的讨论。达勒特古城(44°46′18.6″N,82°20′43.4″E)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市达勒特镇破城子村北缘,是10~14世纪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重要城镇。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古城进行了发掘,出土了丰富的陶、石、铁、铜、骨等遗物,为研究丝绸之路沿线历史时期城市的生业经济提供了重要材料。文章运用动物考古方法对达勒特古城2017年发掘出土的6834件动物骨骼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这批动物骨骼的可鉴定标本数(NISP)为3696,最小个体数(MNI)为220。家养动物的比例极高,其NISP在早、晚期动物骨骼中的占比分别为98.1%、 97.6%, MNI占比分别为85.0%、 87.2%。家养动物中羊(Ovis aries或Capra hircus)的数量最多,NISP的比重在早、晚期均超过五分之三;其次为马(Equus caballus)、黄牛(Bos taurus),早、晚期占比分别为12.4%、 17.7%和12.7%、 10.8%;骆驼(Camelus sp.)和狗(Canis familiaris)的比例分别为1.3%、 5.2%和8.5%、 1.9%;驴(Equus asinus)和猪(Sus scrofa domesticus)的比例最低。MNI的统计结果与NISP基本一致。达勒特古城不同发掘区域出土早、晚期动物骨骼种属和数量比例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发展变化。对骨骼数量、年龄结构、病理现象等的综合分析表明达勒特古城居民对家畜的利用既有肉食资源,同时可能包括羊毛、大型动物的畜力等其他资源,体现出较为多样化的家畜利用特点。畜牧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为达勒特古城的人口增长与社会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经济基础。该研究为探讨丝绸之路沿线古代城市的动物利用与城市变迁提供了新资料,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边疆地区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文化格局演进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8.
研究利用MATLAB实现三维图形的多样显示、消隐、光照等交互操作.利用MATLAB编程,绘制出了真实感地球、实体地球、线宽性地球,交互显示出地球的这三种表现形态;利用消隐技术对三维曲面图作消隐处理,使大家更直观地了解消隐技术的作用效果;利用光照技术,展示出三维曲面在不同光照模式下的显示效果,使大家对光照增强图形逼真度有一个直观的印象.通过上述三方面的研究,展现出基于MATLAB设计用户界面巨大的简洁性和方便性.  相似文献   
159.
SPOT5影像目视判读在土地利用类型更新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SPOT 5影像被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类型的调查中[1],一方面,为我们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更新提供了新的信息源;另一方面,对遥感的室内解译提供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本文以常德市汉寿县为例探讨在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更新中前期图像处理、解译标志的建立以及人工目视判读中的难点和重点,对于在遥感图上不易判读或容易判错的地物特征给予总结,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遥感目视解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0.
The 4.2 ka event that occurred during the period from 4 500–3 900 a BP was characterized by cold and dry climates and resulted in the collapse of civilizations around the world. The cause of this climatic event, however, has been under debate. We collected four corals(Porites lutea) from Yongxing Island, Xisha Islands, South China Sea, dated them with the U-series method, and measured the annual coral growth rates using X-ray technology. The dat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ral growth ages were from 4 500–3 900 a BP, which coincide well with the period of the4.2 ka event. We then reconstructed annual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SSTA) variations based on the coral growth rates. The growth rate-based SSTA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rdecadal SSTA from 4 500–3 900 a BP was lower than that during modern times(1961–2008 AD). A spectr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STA variations from4 500–3 900 a BP wer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 activities. From 4 500–4 100 a BP, the climate exhibited La Ni?a-like conditions with weak ENSO intensity and relatively stable and lower SSTA amplitudes. From 4 100–3 900 a BP, the climate underwent a complicated period of ENSO variability and showed alternating El Ni?o-or La Ni?a-like conditions at interdecadal time scales and large SSTA amplitudes. We speculate that during the early and middle stages of the 4.2 ka event, the cold climate caused by weak ENSO activities largely weakened social productivity. Then, during the end stages of the 4.2 ka event, the repeated fluctuations in the ENSO intensity caused frequent extreme weather events, resulting in the collapse of civilizations worldwide. Thus, the new evidence obtained from our coral records suggests that the 4.2 ka event as well as the related collapse of civilizations were very likely driven by ENSO vari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