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2篇 |
免费 | 62篇 |
国内免费 | 3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8篇 |
大气科学 | 52篇 |
地球物理 | 45篇 |
地质学 | 213篇 |
海洋学 | 60篇 |
天文学 | 5篇 |
综合类 | 8篇 |
自然地理 | 3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3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21.
兴文地质公园小岩湾天坑地貌地质成因分析及其发展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文地质公园小岩湾天坑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塌陷天坑地貌。天坑可视为一个完整的耗散结构系统,从物质与能量输入输出的角度,运用层次分析法定量分析天坑地质成因的各项因素,能计算出各因素对天坑成因的相对重要性。经分析,小岩湾天坑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岩层岩性、构造运动、气候、生物和水文地质条件。其中厚层石灰岩和构造裂隙是天坑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温度、气压、降水和生物作用对天坑系统进行物质输入,水的运动和新构造运动对天坑系统进行物质与能量输出,根据层次分析法得出目前天坑系统以输出为主、天坑后期地貌为溶蚀盆地。 相似文献
423.
湘东南南华系—寒武系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对华南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构造背景的制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湘东南位于扬子板块与华夏地块的交接地带,南华纪—寒武纪期间形成了巨厚的复理石、类复理石连续沉积。其中的砂岩总体上以中等的SiO2含量、高的K2O/Na2O值和Al2O3/(Na2O CaO)值、较高的(Fe2O3* MgO)含量及低的CaO含量为特征。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与典型的后太古宙页岩和上陆壳相似,以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铕负异常显著为特征。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出被动大陆边缘、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等多种环境信息。从不同构造背景下的剥蚀原岩及风化条件和搬运沉积过程来看,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形成的砂岩应具有显著区别于被动大陆边缘的地球化学特征,而被动大陆边缘形成的砂岩则可能包含较多的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的地球化学信息。因此,湘东南南华系—寒武系砂岩应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这一判断与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岛弧与活动大陆边缘形成岩石为重要原岩,以及沉积盆地因强烈陆内伸展断陷而具一定活动性等客观事实相吻合。华南板溪群与冷家溪群间至少存在40~60Ma的沉积缺失,江南造山带新元古代碰撞造山成因的岩浆活动,板块交接带南华纪—早古生代沉积物中岛弧火山物质的缺乏,以及湘(东)南中元古界(甚至更早)结晶基底横向上的连续性等,表明扬子板块与华夏地块之间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期间的沉积盆地不是洋盆,而是陆内裂谷盆地。上述基于湘东南砂岩地球化学研究,和根据区域资料分析所得出的关于扬子板块与华夏地块间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盆地构造性质的结论,彼此提供了良好的约束。 相似文献
424.
本文利用中国近五百年旱涝等级资料,用典型相关的方法重建了15世纪以来的南方涛动指数(SOI)和北太平洋海温(SST)场。在SOI的重建中校准了1913—1973年校准期方差的40%,在1852—1912年的独立验证期验证了方差的20%;在北太平洋SST的重建中校准的方差较高,其中赤道东太平洋SST的校准方差达60%,在近100年的定性检验中效果也很好。说明用中国历史时期的旱涝资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重建出历史时期的ENSO事件。通过对15世纪以来SO和SST重建值的分析发现,ENSO事件不但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而且还有250年左右的阶段性变化。SO和SST不仅存在2—7年公认的周期,而且历史上SO还有10.6年、赤道东太平洋SST还有25—28.5年及100年左右与太阳活动有关的周期、进一步分析还得出,18,19世纪及20世纪前期SO低指数事件发生相对较少,15世纪后期、16、17世纪及20世纪后期SO低指数事件发生较多;且历史上的低指数多发期与气候上的冷期一致,而低指数少发期则与气候上的暖期一致;气候上的干旱(湿润)期则与东太平洋长期偏冷(暖)、西太平洋长期偏暖(冷)相对应。 相似文献
425.
第四纪华容隆起位于江汉—洞庭盆地中带。通过地表地质调查和钻孔资料对华容隆起及周缘第四纪构造-沉积特征与演化进行了研究。华容隆起总体呈EW向展布,北接江汉盆地,南与洞庭盆地安乡凹陷和沅江凹陷相邻,总体轮廓大致受到北面的EW向石首断裂、南西面的NW向南县—黄山头断裂、东面的NNE向砖桥断裂等正断裂所控制。隆起周缘凹陷第四纪各时代地层(冲积和湖积)发育较齐全。隆起内部低洼区及山地区边缘不同程度发育早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沉积,其他地区分布前第四纪基岩或残坡积物。根据地貌、边界断裂、第四纪沉积以及前第四纪基岩分布等,重塑华容隆起和周缘第四纪构造升降活动、沉积和剥蚀特征及演化过程。第四纪初华容隆起内部因先期剥蚀切割而形成原始地貌分异。早更新世早期隆起周边断裂开始伸展活动,江汉盆地、安乡凹陷与沅江凹陷构造沉降并接受沉积,华容隆起遭受风化剥蚀。早更新世晚期—中更新世中期周边断裂继续伸展活动,华容隆起与周缘凹陷均构造沉降,前者沉降幅度较小而相对抬升。华容隆起内低洼地区及周缘凹陷接受沉积,期间在早更新世末有过构造抬升而受到剥蚀。中更新世晚期华容隆起及周边凹陷整体抬升并遭受剥蚀与网纹化,期间有过构造稳定时期并在华容—砖桥主隆起区的边缘形成河流与滨湖沉积。晚更新世区域构造较稳定,于主隆起边缘和外围平原形成冲、湖积。晚更新世末区域海平面大幅下降,导致华容隆起及周缘地区遭受剥蚀。全新世受海平面上升影响,周缘凹陷及隆起内部低洼地带形成河湖相堆积。受先期高地势控制,华容隆起主体、南部的南山次隆以及西部团山次隆局部地区等第四纪期间一直遭受风化剥蚀,部分地区形成较大规模的残坡积。受江汉—洞庭盆地整体沉降控制,华容隆起第四纪期间总体表现为明显的构造沉降。 相似文献
426.
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建立了新的国际海洋法律制度,扩大了国家管辖海域的范围,丰富了海洋权益的内容。于是世界各国改革了海洋执法体制,建立了海上综合执法队伍,强化了立法、执法力度和综合管理工作。但是由于诸多原因,我国的海洋执法体制仍是传统的分散性行业管理体制,没有一支海上综合执法力量。目前也没有一个涉海部 相似文献
427.
Pg回折波的上地壳三维层析成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提出利用人工地震Pg回折波走时重建区域上地壳三维速度分布的方法。正问题利用经典最小二乘迭代求解垂向速度梯度模型的参数值及相应走时残差。反问题采用泛函空间的最小二乘准则来实现。对速度不需要预先进行参数化处理,可以计算反演区内任意点的速度值。 相似文献
428.
乌日尼图隐伏岩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左旗查干敖包镇西北乌日尼图地区,主要岩石类型为细粒-中细粒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乌日尼图花岗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系,SiO2含量为74.85%~78.10%,K2O/Na2O比值介于1.45~3.08之间,铝指数A/CNK=1.00~1.21,属过铝质岩石。主微量稀土元素分析表明,该岩体富集Rb、Th、U等元素而Ba、Nb、Sr、P和Ti强烈亏损,Eu为负异常(δEu= 0.22~0.39),总体呈现轻稀土富集的右倾“V”形分布配分模式。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乌日尼图花岗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139 Ma),为燕山运动晚期的产物。乌日尼图花岗岩体属A型花岗岩,形成于伸展的大地构造环境,且源区成分不均一,源岩可能主要由富黏土的泥质岩夹杂少量砂屑岩变质形成。 相似文献
429.
观摩推先团八队六队小组 《探矿工程》1960,(9)
浙江省地质工作在以煤为纲的前提下,大搞煤田地质勘探工作,煤田钻探工作量约占全省钻探总工作量的60%,其中绝大部分工作是分布在以六队为重点的浙西和以八队为重点的浙西北等广大地区,这两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