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09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57篇
地质学   290篇
海洋学   45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1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51.
新矿物简讯     
许涛  傅小土 《矿物学报》2019,39(5):615-616
BATIEVAITE-(Y)(中文名未定)- IMA 2015-016Batievaite-(Y): Y2Ca2Ti[Si2O7]2(OH)2(H2O)4,三斜晶系,这是一种在俄罗斯科拉半岛Western Keivy的Sakharjok碱性山丘上发现的一种新矿物。它赋存于霞石正长岩与霞辉二长岩接触带内的伟晶岩体中,形成于伟晶岩成岩晚期或热液阶段,发现于与铈片榍石(hainite)密切相关的浅色矿物聚集体中。摩氏硬度为5~51/2;Dmes =3.45(5) g/cm^3,Dceal=3.51g/cm^3。无多色性,α=1.745(5),β=1.747(5),γ=1.752(5)。Batievaite-(Y)被认为是缺少 Na的铈片榍石(hainite) Y类似物。该矿物以俄罗斯地质学家Iya Dmitrievna Batieva (1922- 2007)的名字命名,用以纪念她在科拉半岛对变质和碱性岩体在地质学和岩石学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652.
山西省域煤系泥页岩孔隙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量化表征山西省域煤系泥页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程度,以山西省域140件海陆交互相煤系泥页岩实测低温液氮吸附数据为基础,利用FHH模型分别计算了孔径小于4 nm孔隙分形维数D_1与孔径大于4 nm孔隙分形维数D_2,结合XRD衍射、吸附甲烷、有机质丰度、类型等实验成果,讨论了孔隙结构、饱和吸附量、黏土矿物含量及有机质丰度与分形维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山西省域煤系泥页岩发育有机质孔与无机孔,页岩有机质孔不及海相页岩发育,无机孔以黏土矿物层间孔与粒间孔为主,孔隙形态结构复杂,存在较多墨水瓶状、狭缝状孔;孔隙分形维数随BET比表面积、黏土矿物含量增高呈现出增大趋势,随有机质丰度、平均孔径及石英含量增高呈现出减小趋势;D_1与微孔及孔径为2~4 nm的介孔比孔容呈正相关关系,D_2与孔径为4~50 nm的介孔比孔容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宏孔比孔容呈负相关关系;饱和吸附量与分形维数呈正相关关系;山西组泥页岩中黏土矿物含量比太原组高,分形维数与矿物含量的相关性比太原组好,太原组泥页岩w(TOC)高,但有机质孔发育不如山西组,D_1与w(TOC)的负相关关系比山西组更明显。  相似文献   
653.
琼北地区花岗岩出露较少,多零星分布在翁田镇至大致坡镇一带。本次研究选取该区域的翁田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限定该岩体形成时代为245.1±2.4Ma,属于中三叠世。翁田岩体主要岩性为中粒斑状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高SiO2(74.57~76.15wt%)、高碱(Na2O+K2O=7.15~8.48wt%)、低MgO(0.19~0.31wt%)的特征,属于准铝质-过铝质花岗岩。岩石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具强的负Eu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Th、U、K等,明显亏损Nb、Ta,强烈亏损Ba、Ti、Sr、P,具高10^4Ga/Al、FeOt/MgO、K2O/Na2O比值和高(Zr+Nb+Ce+Y)含量,具有铝质A型花岗岩特征。结合区域资料,翁田铝质A型花岗岩的出现,表明海南岛在中三叠世处于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654.
华东沿海地震海啸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振轩  傅建武  朱元清  李俊 《地震》2011,31(4):118-124
利用数字地震资料及海洋地震地质基础数据, 基于Matlab平台在Windows系统下重新编译Philip liu等人编写的海啸模拟源程序, 将分层静态位移解结果与已建立的海啸传播初始场快速融合, 用交错网格蛙跳差分方法求解笛卡尔坐标系下非线性浅水波方程, 模拟华东沿海地区地震海啸传播过程, 对华东沿海地区可能遭受海啸袭击的危险做出评估, 结果显示华东沿海地区是发生地震海啸影响较弱地区。  相似文献   
655.
假定弯曲流动褶皱的多层岩层是由多个各向同性的弹性薄层粘合而成的非均匀板,基于弹性薄板理论,研究了褶皱岩层仅受纯弯曲作用时褶皱中和面的位置的确定问题,得出了用各岩层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岩层厚度表示的褶皱中和面位置公式。结合贵州六盘水煤田涝河向斜,计算了涝河向斜褶皱中和面处于龙潭组9号煤层的底板岩层细砂岩中,距茅口组底部966 m, 煤岩层距离中和面越近,褶皱构造对其瓦斯赋存影响越少,使得该处的瓦斯含量与翼部差值就越小。研究成果对煤层气开发及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56.
初至叠加法在宣汉地区转换波静校正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转换波记录静校正量大、信噪比一般较低,利用反射波进行静校正往往不易取得满意的结果.由于转换波自身特点,转换波初至的识别和拾取一直是一个难题.论文通过推导共检波点道集中初至的时距曲线公式得到了共检波点道集中P-P-P波初至和P-P-SV波初至在一定偏移据范围内平行的结论.根据这一结论,提出了共检波点域初至波叠加法确定转换波初至的算法.利用这种算法对宣汉地区的转换波资料进行了转换波初至识别,并拾取了纵波和转换波初至时差,使用延迟时时差法计算静校正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57.
变径洞室开挖稳定性是地下工程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尤其在围岩软弱的情况下,从小截面向大截面洞室开挖的过程中,会给施工带来很多安全方面的难题。通过有限差分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变径洞室的开挖稳定性,分析了拱部小导管超前注浆支护与非超前支护两种施工方法对工程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由小截面向大截面洞室开挖,不稳定性因素增加,超前小导管注浆支护能够显著提高围岩的稳定性,明显减少了洞室的变形和塑性区,避免了软弱围岩开挖中塌方现象的产生。研究成果对洞室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58.
Serious soil erosion is one of the major issues threatening sustainable land use in semiarid areas, especially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land use on soil and water loss is important for sustainable land use strategy. Two sub-catchments: catchment A (CA) and catchment B (CB) with distinct land uses were selected to measure soil moisture, runoff and soil nutrient loss in Da Nangou catchment of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The effects of land use patterns on runoff and nutrient losse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soil moisture pattern by kriging and soil nutrients using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runoff yield and soil nutrient losses between the two sub-catchments. With similar land uses, the CA produced an average sediment yield of 49 kg ha-1 and 22.27 kg ha-1 during two storm events.Meanwhile, there was almost no runoff in the CB with dissimilar land uses during the same events.Buffer zones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re-absorb runoff and to trap sediments in catchment with similar land use structure such as the CA. Moreover, land use management strategy aiming to increase the infiltration threshold of hydrological response units could decrease the frequency of runoff occurrence on a slope and catchment scale.  相似文献   
659.
多尺度土壤侵蚀评价指数的技术与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不同尺度开展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的综合研究是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多尺度土 壤侵蚀评价指数作为新近提出的土壤侵蚀模型, 在跨尺度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的研究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本文 基于多尺度土壤侵蚀评价指数计算公式及其因子内涵, 应用尺度转换的思想, 阐述了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作 物覆盖与管理因子、地形因子等不同评价因子在坡面、小流域、流域不同尺度上的计算方法与GIS 实现技术, 以期 服务于多尺度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研究的深入和多尺度土壤侵蚀评价指数的发展。  相似文献   
660.
根据银心区的CO谱线观测,对300pc气体分子环提出了一种开普勒模型;气体分子分布在一个膨胀或收缩的椭圆环上,环上的气候分子按开普勒定律绕银心转动,在这样一种模型下,气体分子的辐射可以产生类似CO谱线观测的图形,简单讨论了各种模型参数对图形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