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98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247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96篇
自然地理   10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91.
本文阐述了宿迁建市十多年来防雷安全管理及其技术服务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绩,指出了当前防雷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面对全市防雷安全工作的现状、特别是对如何做好广大农村地区、农村中小学校、防雷安全管理法规宣传以及经济开发区的防雷安全常规管理工作提出了针对性的工作对策;为全市气象部门依法行使防雷安全管理职能、加强和规范全社会防雷安全管理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2.
通过对岩浆冷却过程的数字模拟研究,揭示出岩浆在冷却成矿过程中的温度分布和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应用高精度的温龄计组合来限定岩浆成矿体系的热演化和剥露历史,精确地计算出岩浆的初始侵位时间和深度、矿物结晶时间、冷却速率、冷却和暴露地表时间,以及剥露和剥蚀速率等重要参数,并将模拟结果应用于斑岩铜矿床的成矿研究中.研究表明,将精确的年龄测试手段与计算机模拟技术相结合,可为定量研究岩浆矿床的热演化和剥露史、深入了解矿床的成因机制提供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3.
科普工作是科技工作者以各种形式向人们宣传、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广大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性,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投入到学科学、用科学、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促进广大群众科学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增长,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的工作。是实施科教兴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94.
为了揭示煤系泥页岩的吸附与含气特征,基于山西省域煤田、准噶尔盆地等地200余件煤系泥页岩的含气量、等温吸附、高压压汞、液氮吸附及XRD衍射等实测数据,对煤系泥页岩吸附性与含气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煤系泥页岩实测含气量0~5.87 cm3/g,集中于0.90~2.00 cm3/g;最大吸附量VL0.11~6.3 cm3/g,平均为1.57 cm3/g;pL 0.16~8.65 MPa,平均为3.28 MPa;VL与孔隙度、有机质丰度、有机质成熟度、黏土矿物质量分数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与伊蒙混层质量分数、平均孔径呈现出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5.
面对变化中的全球环境以及变化中的学科热点,以“变化背景下自然地理学新发展与新挑战”为主题的第一届全国自然地理学大会于2017年11月20-22日在南京召开。聚焦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自然地理要素与过程集成、空间数据挖掘与系统决策等当代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前沿内容,通过学科前沿理论的凝练,引导自然地理过程研究的继续深化;依托理论与方法创新;在典型流域、区域实现了自然地理过程的初步集成,切实服务于人地耦合视角下的可持续社会决策。深化自然地理学分支学科的过程研究、推进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提升陆地表层系统观测和模拟水平,将有助于进一步巩固自然地理学在地理科学学科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地位,为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的学科贡献。  相似文献   
96.
Extreme rainstorm and the subsequent flood increasingly threaten the security of human societ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ith aggravation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anthropogenic activity in recent years.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n flood mitigation service(FMS) of ecosystem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mitigate the risk. In this paper, we assessed FM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Hanjiang River(URHR), China from 2000 to 2014 using the 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 Curve Number(SCS-CN) model, and further simulated the future FMS under two climate scenarios(in 2020 and 2030).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FMS presented a fluctuating rising trend in the URHR from 2000 to 2014. The FMS in southern URHR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orthern URHR, and the change rate of FMS in the upstream of URHR(western URHR) was higher than the downstream of URHR(eastern URHR). The future FMS under scenarios of Medium-High Emissions(A2) and Medium-Low Emissions(B2) will decrease consistently. As 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s in the URHR are negligible, we concluded that the change in FMS was mainly driven by climate change, such as storm and runoff. Our study highlights that climate scenarios analysis 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assessment of hydrologic-related services to facilitate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97.
武旭同  傅伯杰  王帅 《地理学报》2016,71(10):1849-1855
本文介绍了第33届国际地理大会的会议概况和主要议题,从会议论题中总结当前国际地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与发展态势。当前国际地理学界关注的前沿问题主要有:未来地球研究,陆地表层过程作用的综合研究、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影响、响应与适应,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地理学与环境、健康问题,自然灾害形成过程与风险分析,大数据、地理信息科学与决策制定,地理学与多元文化等。地理学的发展需要更加关注人地系统的综合研究、自然—社会系统的耦合研究及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与突破。中国地理学应关注当前国际地理学的前沿问题与发展趋势,实现系统的综合和耦合,引领地理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8.
基于综合指标法的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保护有效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生态系统服务保护纳入到传统的以保护区为基础的自然保护之中是生态保护研究的新领域。利用综合指标方法,分析了中国从2000-2010年的4种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特征;并对中国的七大生态保护和恢复区域的服务空间保护成效进行评价,提出了国家尺度上的生态系统服务保护优先性分级。主要结论为:① 中国的生态系统服务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显著增加区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显著减少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及华北地区。黄土高原的生态系统服务提高主要是农田向草地和林地、草地向林地的转换引的;华北地区的降低主要是耕地的减少以及人工用地的增加引起的;东北地区是由于林地向耕地草地、耕地向湿地与人工用地的转换引起的。② 七大生态保护和恢复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均为增加趋势而且显著增加面积大于减少面积;显著增加面积最大的为三北防护林工程区、最小的为重点生态功能区;显著减少最大为重要生态功能区、最小的为三北防护林工程区。而且,对服务的保护成效在重要生态功能区最高,其次为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其余区域均小于全国平均水平。③ 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保护优先性等级中,极高级别占到了国土面积的26.18%,保护的生态系统服务量占到全国总量的64.19%,保护成效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47倍。  相似文献   
99.
100.
通过对研究区铜矿的控矿构造研究,划分出7种构造控矿类型,探讨了构造叠加成矿,提出“神农期”和“晋宁期”的NW向柳使铜元素初始富集,“加里东末期”的古NNE向构造对铜矿形成起主要改造富集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区铜矿的构造控矿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