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1篇 |
免费 | 81篇 |
国内免费 | 5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7篇 |
大气科学 | 11篇 |
地球物理 | 121篇 |
地质学 | 150篇 |
海洋学 | 58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38篇 |
自然地理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7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我们从各种扭矩仪方案中,权衡利弊,选择相位差扭矩仪作为钻探扭矩仪,试制成了适合于小口径钻进使用的IN—1型钻探扭矩仪。经野外试验,性能良好,适用可靠。一、相位差扭矩仪的基本原理相位差扭矩仪属于传递型扭轴式扭矩测试设备。安装于动力机与负载之间。当动力传输时,由于弹性扭轴受扭矩作用产生扭转变形,扭轴上不同断面(如图1)a—a与b—b断面有一相对扭角(?): 相似文献
332.
在较系统地定量分析了西太平洋WP02-1柱状样品中的有机碳、可溶有机质(氯仿沥青“A”)及其族组成(总烃、饱和烃、芳烃、非烃、沥青质)、正构烷烃分子组合指数(nC-23/nC+24、CPI)、类异戊二烯烃(Pr/Ph、Pr/nC17、Ph/nC18)的基础上,研究了它们的组成来源、正构烷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时结合成矿元素Fe、Mn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有机烃类组分与成岩成矿元素有密切的成因联系,这一区域在Fe、Mn成岩成矿过程中,有机质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33.
采用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内标法对中太平洋深海MP2001-01短柱地层中可溶有机质(氯仿沥青“A”)及其转化率、族组成、总烃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饱和烃/芳烃比值低,非烃含量高,类异戊二烯含量高,奇碳数优势弱(CPI为0.983—1.382),显示出具有低成熟度特点;同时发现烃类生物标志物的分子组合指数(轻重烃比值nC2-3/nC2 4)为0.631—0.950,标志本区低成熟烃母质主要来源于混合源。研究还显示,芳烃的甲基化和甲基重排作用受原始可溶有机质丰度、来源和演化程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334.
335.
336.
对太平洋中部MP2001-01站位柱状样品中可溶有机质(氯仿沥青"A")、有机碳、生物标志物(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化学元素含量和比值[Al、Fe、Ti、Ba、Ba(bio)、Al/Ti和Ba(bio)/Ba]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1) 柱状样品中可溶有机质含量为(0.074~0.265)×10-3;饱和烃含量为(0.008~0.032)×10-3,占族组成的9.40%~19.20%;芳烃含量为(0.017~0.051)×10-3,占族组成的15.23%~25.54%;非烃含量为(0.037~0.146)×10-3,占族组成的40.67%~56.21%;沥青质含量为(0.011~0.049)×10-3,占族组成的13.51%~23.97%.沉积地层中饱和烃和芳烃含量较低,非烃含量占优势,沉积物的物性呈现出典型的低成熟特征.(2) 正构烷烃碳分子数分布范围大多为nC14~nC34,并多呈双峰群分布,主峰碳(MH)大多为nC17~nC19和nC27~nC29,轻、重烃比值(nC-23/nC+24)为0.631~0.950;碳优势指数(CPI)为0.983~1.382,显示出沉积物为海洋藻类、浮游生物、细菌和少量陆源高等植物的混合来源;样品中类异戊二烯烃中的姥鲛烷/植烷(Pr/Ph值)在沉积表层(0~1 cm)为最低,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该比值有增高的趋势,尤其在8~11 cm和26~29 cm处,该比值达最高,表明此时的氧化程度为最高,指示了所在研究海域经历了还原-弱氧化-氧化-强氧化的大洋沉积环境,显示出该区沉积物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大多处于氧化环境中.沉积介质的氧化还原强度主要取决于底层水的氧浓度,因此沉积氧化还原条件的演化是推断南极底层流活动的一个重要线索.(3) 样品中的有机碳、烷烃总量、nC-23/nC+23值、化学元素及其比值[Al、Fe、Ti、Ba、Ba(bio)、Al/Ti和Ba(bio)/Ba]在14 cm层位处均发生突变,暗示着在这一地质时期中曾有过明显的沉积环境变异,这种变化对大洋生物有强烈的影响;气候变化指数Al/Ti显示出,14 cm层位处的上半部比下半部沉积时的气候明显温暖,揭示了沉积环境的变异与古气候的关系. 相似文献
337.
倪鹤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1985,(3)
“湖北地震历史资料汇考(初稿)”审议会于五月十九日至廿一日在武昌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湖北省地震历史资料工作小组成员及地学、史学、出版等各方面专家:朱士嘉、夏湘蓉、石泉、景才瑞等共五十人。局领导、地震志编委会主任苗正新同志主持会议;省、市新闻单位也派员参加。 相似文献
338.
西淋岗第四纪错断面位于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有研究者认为这是晚第四纪活动断裂。为了进一步探明该错断面形成的机理,进行了大比例尺地质地貌填图、探槽开挖、浅层地震探测和第四纪地层年代测定等工作。结果表明,该点及其周边地貌上没有最新构造活动的迹象,但符合重力活动的特征。第四纪地层的错断和基岩中的断裂不能配套,不是统一构造应力场的产物。两侧物探反射特征表明,基岩断裂并未错断第四纪地层。根据基础地质条件、工程地质类比和高陡稳定性计算结果判断,该错断面的产生具备重力活动的条件,是重力失衡的结果,而并非由构造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339.
本文在肥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研制了地下水资源管理计算机因文系统,该系统是由FOXBASE+、GWBASIC语言及中文AutoCAD等有机结合而成。它使得地下水资源管理更规范化、科学化,并为有关部门作地下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40.
与海床不可渗透的情况相比,波浪在可渗透海床上传播时会发生波能衰减。本文将基于可渗透海床上一维修正型缓坡方程,建立方程求解的有限差分模型。将通过与不可渗透海床上矩形Bragg防波堤对波浪反射系数解析解的对比,验证有限差分模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将进一步研究海床可渗透情况下,海床的渗透性参数、坝体的相对宽度、数量、浸没度对波浪反射系数的影响及其与海床不可渗透情况下的差异。本文研究发现,Bragg共振发生时的反射系数随坝体数量的增多而增大,随海床渗透性参数和坝体浸没度的增大而减小,并且存在一个坝体相对宽度值会使Bragg共振反射达到最大。相较于海床不可渗透的情况,发生Bragg共振反射的波浪频率几乎相同,但反射系数减小,而且零反射(或全透射)现象不再存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