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43篇
综合类   1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黄土滑坡形成机理分析——以宁夏彭阳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阳县是黄土地区滑坡灾害最为发育的县(市)之一,严重威胁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阻碍社会、经济发展。本文基于彭阳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首先,对黄土滑坡从规模、形成时代、滑体厚度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结合遥感解译结果和实地调查资料,总结其分布规律;其次,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大气降水、地下水、地表水、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等方面分析黄土滑坡的形成条件;最后,采用GEO-SLOPE软件对黄土滑坡与各主要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彭阳县黄土滑坡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2.
冻土斜坡模型试验相似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南水北调工程、青藏铁路建设工程等一系列工程的实施,将进一步影响和加剧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斜坡稳定性问题,冻土区边坡开挖及斜坡稳定性是工程活动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冻土斜坡稳定性研究在国内尚属空白。通过相似模型试验对高原多年冻土区斜坡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失稳机制和活动规律进行分析,是开展研究的重要手段。根据相似理论第一定律,对冻土斜坡模型试验进行了相似分析,应用积分类比法推导并建立了冻土斜坡模型试验的相似指标和相似判据,得出在用原状土作模型介质时,6个相似常数减少为2个相似常数,即cτ和cl。模型与原型的时间比例尺是由几何比例尺决定的,即cτ=c2l,仅有一个相似参数为自变量,另一个为因变量。据此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青藏公路沿线K3035处冻土斜坡进行了相似模型设计和冻融模型试验。模型再现了K3035处7°斜坡在4个冻融循环条件下,坡体中部(水平、垂向)4#位移伸张计质点位移曲线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实验表明,斜坡土体中部在第一次冻融循环中已有滑动迹象,随着滑坎进一步后退和靠近观测基准点,必然出现一次较大的位移,直至周边土体出现滑塌为止。模型试验结果与现场观测资料相比较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3.
冻融循环作用对黄土压缩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土不同循环次数冻融试验研究表明,冻融循环作用改变了土的粒径分布,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土体中细颗粒不断增加,土体孔隙比变大,从而使得土体密度变小,但减少的量很小;冻融循环作用使土的压缩系数增大,压缩模量减小.  相似文献   
14.
一种黄土高边坡设计的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黄土高边坡破坏面的实际特征,假定最危险滑动面为抛物线型,对高边坡进行可靠度分析,应用数学原理,建立了黄土高边坡的设计模型,并对铜黄一级公路黄土高边坡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的结果与实际较接近。该方法物理意义明确,易操作,可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压实黄土中的水分垂直入渗规律和非饱和渗透系数函数,在实验室内利用一维土柱垂直入渗模型试验装置,对两组压实黄土土柱试样分别进行了常水头入渗和降雨入渗试验。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常水头入渗试验中,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前进距离都随入渗时间呈幂函数形式增长,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前进距离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入渗率在入渗初期最大,之后随入渗时间而快速降低,并在土柱试样底部出水以后达到稳定,且与湿润锋前进距离呈反比关系。(2)降雨入渗试验中,得到两组试样入渗过程中土-水特征曲线数据,分别用van Genuchten模型和Fredlund-Xing模型对两组试样进行了特征曲线拟合。并利用瞬时剖面法处理了入渗过程中水分和水势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得到两组试样的非饱和渗透系数,并拟合得到非饱和渗透系数与体积含水率之间的指数函数关系式。同时,采用van Genuchten和Fredlund等渗透系数模型分别对两组试样的非饱和渗透系数进行预测,通过对比模型预测结果和瞬时剖面法实测值,发现van Genuchten渗透系数模型预测结果更接近实测值。  相似文献   
16.
黄土结构强度与湿陷性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阐述了黄土结构强度的概念和测定方法及其变化规律,并依据其与含水率的幂函数关系以及黄土湿陷系数与含水率的幂函数关系,找到了结构强度与湿陷系数的线性拟合关系,对黄土结构强度与湿陷性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土的初始含水率越大,结构强度越小,湿陷系数也越小;在含水率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黄土的湿陷系数会随着结构强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7.
宁夏隆德县坡面型泥石流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隆德县地处黄土高原西部,六盘山主峰西侧,该区自然环境脆弱,地质条件复杂,是宁夏地质灾害的易发区。本文基于野外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室内试验研究,分析了隆德县坡面型泥石流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隆德县坡面型泥石流主要发育在新近系(Ngn)桔红色砂质泥岩地层中,且厚度小(0.5~2 m),坡度大(40°~50°),坡面风化的泥岩残坡积物构成主要物源。该泥岩残坡积物粘粒(d2μm)含量较多(25.4%)且具有弱膨胀性,吸水后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崩解软化,导致土体结构联结减弱、强度衰减。降雨是隆德县坡面型泥石流最主要的触发因素。本文通过研究含水量、膨胀压力和强度之间的关系,得到了该岩性边坡的稳定性评价模式,由计算可知,当饱和度达到约85%时,坡体处于临界稳定状态。遇到持续性降雨或暴雨作用,残坡积物失稳下滑,在坡面水流的作用下形成坡面型泥石流。  相似文献   
18.
冻融循环作用对黄土微结构和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倪万魁  师华强 《冰川冻土》2014,36(4):922-927
通过对洛川黄土在反复冻融作用下的电镜扫描观测、单轴压缩试验和三轴剪切试验,研究了冻融循环作用对黄土微结构和强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黄土的原始胶结结构逐渐被破坏,颗粒重新排列,土的结构越来越疏松,同级压力下土体的孔隙比不断增大;冻融循环50次后土样的原始胶结已完全破坏,当压力超过自重应力时会产生很大的附加变形. 反复冻融作用使黄土颗粒之间原始固有胶结逐渐减弱,造成黏聚力不断降低. 同时,较大的团粒破碎,颗粒均一化,颗粒与颗粒之间的接触点增多,表现为内摩擦角不断增大. 多次冻融循环后,原状黄土的抗剪强度与重塑黄土的强度接近.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