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167篇
测绘学   79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118篇
地质学   540篇
海洋学   83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侏罗系是四棵树凹陷油气勘探的重要目的层,进一步查明侏罗系油气来源,落实生烃中心,对今后勘探选区选带十分重要。本文在对侏罗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以及埋藏史和生烃潜力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原油分类、油源对比及油气运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主要发育湖相泥岩和河沼—三角洲相煤系两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较好,丰度较高,主体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局部演化程度高,生气潜力大;八道湾组具晚期快速埋藏生烃特点,四棵树凹陷主体以生油为主;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其指纹对比发现,中侏罗统头屯河组含A、B两类原油,A类原油主要源自八道湾组中段湖相泥岩,生油母质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B类原油的生油母质主要为高等植物,应主要来自八道湾组上、下段煤系地层;据三环萜烷/五环三萜烷和重排甾烷/规则甾烷反映出的运移效应推断,卡因迪克构造带以南至西湖构造之间存在八道湾组烃源岩的生油中心,是卡6井区和西湖1井头屯河组原油的主要供烃区,该区域是今后侏罗系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62.
政和县石屯公社的富竹庄—马面山村一带,所出露的老变质岩系比较连续,岩类也较多,是一个较好的研究地段。过去曾不只一个单位在这里测过地层剖面。省区测队(1972)将其层位划为前震旦纪“建瓯群”的一个部份,图1是原区测报告中所附的一个实测剖面。通过实地检验,发觉他们当时认为片理与层理一致,并按片理的产状来制图。图上只反映了变质期发生的褶皱的轴面片理(详后)形成后所发生的一期宽缓的迭加褶皱的一翼。而且地  相似文献   
63.
内蒙古中部发育的三条蛇绿岩带是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缝合带。本文系统研究了其中的温都尔庙和巴彦敖包-交其尔两个蛇绿岩带中变质玄武岩的元素和 Sr、Nd、Pb 同位素地球化学。苏右旗温都尔庙碱性玄武岩为轻稀土富集型;岩石具有板内和大陆裂谷区玄武岩的特征,可能代表了600Ma 左右,温都尔庙地区开始发育的新洋盆。采自苏左旗的巴彦敖包-交其尔玄武岩分为两类,一类呈现轻稀土富集型,呈洋岛玄武岩特征;另一类具有明显的 Nb、Ta 负异常,显示大洋岛弧玄武岩特征,洋岛玄武岩的存在表明古亚洲洋曾经发育洋盆,大洋岛弧玄武岩的存在表明古亚洲洋内部有大洋岩石圈之间的俯冲。将本文的古亚洲洋洋岛玄武岩与中国西南地区的特提斯洋岛玄武岩进行系统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表明,古亚洲洋的洋岛玄武岩显示高 U/Pb(HU)和北大西洋和太平洋省的特征,而特提斯洋岛玄武岩属于印度洋省。这些说明古亚洲洋地幔域与特提斯地幔域是两个独立的构造域,它们代表了长期演化的两个不同的地幔地球化学域。  相似文献   
64.
陕西马元地区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陕西马元地区铅锌矿位于扬子地台北缘碑坝隆起东南缘一带。矿化带长大于60 km,宽10~200 m,可分为南、东、北三个铅锌矿化带,已圈出了40多条铅锌矿体。其中南矿化带长大于20 km,宽20~120 m,已圈出了40多条铅锌矿体;东矿化带长大于30 km,宽20~200 m,地表已发现7条铅锌矿体;北矿化带长大于10 km,宽10~100 m。矿体一般长100~2560 m,厚0.80~10.01 m,锌品位1.05%~10.82%,铅品位0.55%~7.54%。主矿体长2560 m,厚1.46~32.53 m,平均厚约7.60 m,最厚28.40 m,锌品位1.45%~11.42%,平均4.47%。矿化带主体由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组成,产于灯影组的砾状白云质角砾岩带中。矿化主要受地层和构造的控制。经预测,陕西碑坝—马元、云河—庙坝、阳平关—宽川铺—阜川、司上—镇巴、镇坪及湖北竹溪、神农架、黄陵等地区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65.
陕西秦巴地区"十五"期间矿产勘查主要进展评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侯满堂 《陕西地质》2006,24(1):93-100
陕西秦巴地区“十五”期间矿产勘查主要进展为:对陕西省主要成矿区(带)和成矿系列进行了统一划分,扬子地台北缘震旦系铅锌矿的勘查取得重大突破,南秦岭志留系铅锌矿的勘查取得重大成果,金、铜、铀、钒等种矿有重要发现,提交了一批铅、锌、金、铜、钒、锑等资源量,地球化学普查圈出一批有找矿价值的异常,物探在有色金属找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6.
Introduction Earthquake magnitude is the most common measure of an earthquake′s size,and is one of the basic parameters of an earthquake.There are three most familiar scales of earthquake magnitude:ML(local earthquake magnitude),MS(surface wave magnitude)and mB/mb(body wave magni-tude).Richter(1935)introduced ML when studying earthquakes in Southern California.In1945,Gutenberg(1945a)put forward surface wave magnitude scale to determine earthquake magnitude(MS)using surface waves(20s)of s…  相似文献   
67.
陕西马元地区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陕西马元地区铅锌矿位于扬子地台北缘碑坝隆起东南缘一带。矿化带长大于60km,宽10~200m,可分为南、东、北3个铅锌矿化带,已圈出了40多条铅锌矿体。其中南矿化带长大于20km,宽20~120m,已圈出了40多条铅锌矿体;东矿化带长大于30km,宽20~200m,地表已发现7条铅锌矿体;北矿化带长大于10km,宽10~100m。矿体一般长100~2560m,厚0.80~10.01m,锌品位1.05%~10.82%,铅品位0.55%~7.54%。主矿体长2560m,厚1.46~32.53m,平均厚约7.60m,最厚28.40m,锌品位1.45%~11.42%,平均4.47%。矿化带主体由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组成,产于灯影组的砾状白云质角砾岩带中。矿化主要受地层和构造的控制。经预测,马元地区铅锌矿有较好的找矿远景,具有形成超大型铅锌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68.
陕西旬阳地区志留系铅锌矿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陕西旬阳地区志留系铅锌矿位于南秦岭-大别构造带中部,镇(安)旬(阳)古生代沉积盆地的南缘。铅锌矿带东西长约100km,南北宽10~50km。已初步查明区内铅锌矿含矿层位为中志留统双河镇组和下志留统梅子垭组,圈出了泗人沟-南沙沟、杨柳-任家沟-小沟和长沙-西营-黄石板铅锌(铜)矿带。在矿带内发现20余处铅锌(铜)矿床(点),已获铅锌资源量1Mt以上。矿床(点)单个矿体长75~1400m,平均厚度0.50~14.00m,平均铅品位0.14%~3.69%,平均锌品位0.96%~36.00%。铅锌矿主要受地层、岩性、岩相、构造等诸多因素控制。经预测,本区铅锌资源量在2Mt以上,安康—白河、平利等地区有较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69.
侯康明 《华南地震》1998,18(3):28-34
在室内航,卫片解释及野外1:5万大比例尺活断层地质填图等专项研究的基础上,论证了1927年古浪8级大震主发震断裂皇城-双塔断裂带的几何分段及运动学特征。依据断层的几何特征,活动时期,活动强度可将该断裂带分为3段,分别为皇城盆地段(西段)、上寺段(中段)和冬青顶段(东段)。其中东段是古浪地震的发震段,与西段和中段相比,它具有活动时代新、活动强度大等特点,属全新世活动段。1927年古浪地震的发生与其特  相似文献   
70.
1927年古浪8级大震地表破裂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康明 《地震地质》1998,20(1):20-26
野外考察结果表明,1927年古浪8级大地震造成了6段不同规模、不同方向、不同力学成因、不同等级的地表破裂,构成了呈面状分布的复杂地震破裂带,与我国西部地区由走滑断层运动形成的破裂带相比具有较大差异。其中的4段破裂与极震区及余震分布的位置相重合,主体散布在冬青顶北麓一带,沿皇城-双塔活动断裂的东段和武威-天祝活动断裂北段分布,是1927年古浪地震的主破裂带。其余两段分别分布在Ⅸ度区内的皇城-双塔断裂中段和西山堡-滴水崖断裂带上,是高烈度区内的次级破裂。4段主破裂是在统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产物,具有统一变形机制。其中冬青顶张性破裂带是发育在山前下方寨-严家新庄逆断层上盘的次级张性破裂,而主破裂是由逆断层运动在寺儿沟滩等处的山前洪积台地上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