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298篇
测绘学   94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128篇
地质学   766篇
海洋学   8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孔兹岩系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华北陆台及扬子地台北缘。最近,笔者在阿尔金西段且末地区的吐拉牧场一带,在原认为是由高绿片岩—低角闪岩相变质岩组成的阿尔金群(古元古代地层?)中发现一套麻粒岩相的岩石组合,笔者初步确定其具有典型的孔兹岩系特征,并对其岩石矿物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形成的P、T条件以及同位素年代学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此套孔兹岩系主要由夕线石榴黑云片麻岩、石榴黑云片麻岩、含石墨夕线石榴片麻岩组成的富铝片麻岩类和透镜状或薄层状夹于这些片麻岩之中的石榴角闪二辉麻粒岩组成,并伴随有大理岩和含石榴长石石英岩。  相似文献   
92.
海南岛农田土壤Se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Se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研究土壤中Se的地球化学分布规律和生物有效性控制因素意义重大。系统总结了海南岛27 426 km2范围内土壤Se的含量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69.98%土地面积为足硒和富硒土壤,表层土壤Se含量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成土母岩(或深层土壤)Se含量,但不同成土母岩形成的表层土壤Se含量富集贫化趋势不同。进一步研究显示,土壤中Se含量与有机碳、Al2O3、TFe2O3、Mn和CIA等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土壤中粘土矿物、有机碳、铁锰氧化物及风化淋溶程度对Se的地球化学行为有重要影响,同时这些指标又是影响土壤Se生物有效性的重要参数。土壤有机碳、粘粒、CEC等含量或指标越高,Se的生物有效性越低。研究区土壤pH6.5时,土壤Se含量较低;土壤pH6.5时,土壤Se含量随pH下降而增加;当土壤pH为5.5~7.5时,土壤Se生物有效性相对较高。因此,开发富硒农产品不但要依据土壤总Se含量,还必须考虑土壤pH、TOC、CEC、粘粒等指标含量。  相似文献   
93.
城市三维地质调查数据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坤  侯卫生  刘修国 《地球科学》2006,31(5):678-682
将城市地质调查中的基础地理、工程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数据综合起来进行一体化管理, 对城市规划、建设、环境综合评价、公众信息发布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通过分析城市地质调查数据的广泛性、多样性、多维性等特点的基础上, 对数据进行了分类整理, 提出了适合城市三维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的基于勘测点的数据结构模型, 这种结构具有简单、易维护、可以满足多层次查询需求等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城市三维地质应用设计了C/S (Client/Server) 和B/S (Browse/Server) 混合的数据库体系结构, 达到了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94.
张楠  夏胜全  侯新宇  王照宇 《岩土力学》2016,37(6):1550-1562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消耗的增加,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日益重要。地热资源作为一种清洁环保的新能源已经开始引起广泛的关注,对岩土材料的热性质研究也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土的热性质包括热传导系数、热扩散系数和比热容。其中,热传导系数作为其中最重要的性质,它不仅决定了热量在土体中的传播速度和土体温度场的分布,同时也是各种地热泵、能量桩等建筑热工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参数之一。首先介绍了土热传导系数的工程背景和研究意义,描述了土中的热量传播方式和类型,阐述了热传导系数的概念,并分析了土热传导系数的各种影响因素(含水率、密度、矿物成分、温度等)。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土热传导系数模型的研究现状,并对各个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评价。最后,提出了对土传导系数及模型研究的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95.
炎热干旱的澳大利亚中部是现代正在形成红色地表的区域。围绕中部Alice Spring地区采集了一系列红色地表样品。这些红色样品按照岩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砂土、沙丘砂和岩石。通过对这些样品详细的磁学测量, 发现这三类样品存在明显磁学特征差异, 红色砂土和沙丘砂样品磁化率较岩石样品高出许多(砂土和沙丘砂磁化率均值为93.82×10-8m3/kg), 红色岩石样品磁化率值最低(均值为23.2×10-8m3/kg); 三者主要磁性矿物也不尽相同; 磁颗粒均以超顺磁(SP)颗粒为主, 而单畴(SD)颗粒含量少。研究区百分比频率磁化率χfd % 均值为8.28 %, 较黄土高原西部表土(兰州为3.5 %)高出许多。该区现代年降水量约300mm, 比兰州(约330mm)还低, 成土导致百分比频率磁化率增高却比兰州明显高出几倍。这可能反映了黄土高原表土频率磁化率增高与降水量密切相关; 而在澳洲中部可能与持续高温成土条件和作用的时间存在更密切的关系。澳洲中部不论岩石还是表土均以红色为主。磁学实验表明, 砂土和沙丘砂样品均以磁铁矿为主, 三类样品普遍含一定量磁赤铁矿和赤铁矿的贡献, 与地表红色外貌相符。说明澳洲红色地表过程很可能是黑色磁铁矿颗粒表面被长期氧化条件下形成的红色磁赤铁矿/赤铁矿所包裹的现象, 使得澳洲中部广大地区岩石露头和地表沉积物, 普遍形成一层红色染色层。  相似文献   
96.
剪切带型金矿中金沉淀的力化学过程与成矿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剪切带型金矿是一种重要的金矿床类型,有关该类型金矿的成因问题已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对于剪切带中金的沉淀析出机制和成矿过程仍存在较大争议,对于赋矿部位的构造属性与矿床关系的研究尚显薄弱。对此笔者整理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剪切带型金矿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我国胶东金矿的研究实例,运用断层阀和力化学理论分析发现,无论是脆性还是韧性剪切带,无论是脉型还是蚀变岩型金矿,其成矿的关键部位均与构造应力集中而导致的脆性破裂(特别是R、T、R’破裂的产生)和碎裂作用以及(多期)岩体侵位密切相关,并且脆性破裂所导致的压力骤降从而引发流体闪蒸的力化学过程可能是造成金沉淀析出成矿的有效机制,其中多期岩体侵位所提供的流体是成矿的物质基础。此外,从国内外实例可以看出,剪切带中的脆性破裂不仅发生于脆性或脆韧性构造域,也可以发生在较深层次的韧性构造域中,尽管韧性域中产生脆性破裂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但这可能是韧性剪切带成矿的关键机制之一。最后,综合岩体、流体、剪切带三者对成矿的耦合作用,文中提出剪切带型金矿的成矿机理为:(多期)岩体侵位-热液活动-构造剪切-应力集中-脆性破裂(碎裂)产生-压力骤降-流体闪蒸-元素(金)析出,如此循环往复方可形成大型剪切带型金矿。  相似文献   
97.
侯康明 《华南地震》1998,18(3):28-34
在室内航,卫片解释及野外1:5万大比例尺活断层地质填图等专项研究的基础上,论证了1927年古浪8级大震主发震断裂皇城-双塔断裂带的几何分段及运动学特征。依据断层的几何特征,活动时期,活动强度可将该断裂带分为3段,分别为皇城盆地段(西段)、上寺段(中段)和冬青顶段(东段)。其中东段是古浪地震的发震段,与西段和中段相比,它具有活动时代新、活动强度大等特点,属全新世活动段。1927年古浪地震的发生与其特  相似文献   
98.
ZK14孔是位于苏北老黄河三角洲北部地区的1个50m全取心钻孔,对其上部(1.0~22.0m)岩心沉积物的沉积特征分析,结合AMS14 C测年结果,表明末次冰盛期以来该地区主要沉积了硬黏土层和河流沉积(末次冰盛期至全新世早期,22.00~16.63m)、潮坪—浅海—老黄河三角洲沉积(全新世早期至公元1855年,16.63~1.00m),沉积物主要以黏土质粉砂和粉砂为主,夹少量细砂薄层。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在16.63m以上为单峰-双峰分布交替出现,而在16.63m以下则出现三峰分布,向下过渡为双峰和单峰分布。沉积物粒度参数(分选系数、偏态和峰度)变化频繁,表明了物源(河流和海域来源)和沉积动力环境(径流、潮汐及波浪作用)的复杂性。ZK14孔末次冰盛期以来沉积序列的形成,受到海平面与物源变化以及沉积动力条件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99.
以构造层序地层学分析为主线,从断陷盆地结构和古地貌的区域变化分析着手,利用地质、地球物理数据对乌尔逊凹陷下白垩统主要含油层段铜钵庙组、南屯组、大一段进行了层序地层研究。在识别了5个等时层序界面及区域钻井剖面对比基础之上,建立了该区目的层段层序地层格架。研究结果表明:凹陷沉积充填以及层序形成与构造演化相对应,具有阶段性。...  相似文献   
100.
随着环境科学的不断受到重视和迅速发展,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已经由局部地区或国家,发展到几乎包括各大洲及整个世界范围。目前,环境监测的对象已经包括大气;海洋和内海;河流和湖泊;地下水;雪和冰;土壤;植物和森林;食品;饮用水;动物及人类等。 本文只讨论属于地学范围的地下水水质污染监测工作。 水质监测这一领域并非全新的工作,对于一些特定地下水的动态观测已经进行了许多年,例如国内外对一些地热温泉的观测,城市地下水的长期观测等,积累了多年的数据,资料。而随着环境水文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