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23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新构造环境 云南建水-蒙自一带位于小江断裂带南段以东、红河断裂带南段以北,紧邻川滇菱形块体东南端,大致在石屏-建水断裂SEE方向的延长线上,主要断裂有蒙自东山断裂、田山断裂和黑泥地断裂.因这一地区历史上无大震记录且构造活动不如小江断裂带、曲江断裂带和石屏-建水断裂强烈而未引起活动构造研究者的重视.但其位于川滇菱形块体向SE145°平移的前锋,势必受到川滇菱形块体运动的影响,断裂也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响应.  相似文献   
12.
云南建水-蒙自一带位于川滇菱形块体向SE145°平移的前锋,受其影响,该地区的蒙自东山断裂、田山断裂和黑泥地断裂等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晚第四纪活动性,跨过断裂的冲沟被走滑断错。攀枝花以东的蒙自东山断裂右旋错断冲沟和其间的山脊约40m,并在山前洪积扇上形成偏离上游约30m的废弃古河道,古河道中堆积物的年龄为44kaBP,断裂右旋滑动速率约为0.7mma。大红地北一条冲沟在跨过田山断裂时发生右旋拐弯。冲沟在山前形成了年龄分别为31kaBP和39kaBP的2级洪积阶地,呈现出年轻阶地位错量大于老阶地的反常现象。田山断裂的平均右旋滑动速率约0.9mma。发育于黑泥地断裂南侧的多条冲沟在流过断裂时发生一致性的右旋位错,其中一条冲沟位错量达14m,断裂的右旋滑动速率为0.4mma。这一地区自30~40kaBP开始发生了一次明显的构造运动,表现为这一时代的洪积扇上的地貌过程由加积转变为切割,并被断裂错断。断裂的走滑速率明显低于小江断裂带、曲江断裂带和石屏-建水断裂带等。川滇菱形地块向SSE方向的平移及其构造活动不仅仅局限在小江断裂带以西的地块内部,而是引起了外围地块上的断裂活动,但断裂活动强度不及内部断裂的13。冲沟对走滑断错的响应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同步弯曲型、加剧弯曲型和不对称谷地型,其中加剧弯曲型的地貌过程较为复杂。每种类型都记录了断裂的走滑活动,在估算断错量和滑动速率时应甄别不同的响应类型,以免人为的“加大”或“减小”甚至“忽略”断裂的活动幅度。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近年来,一些学者把分形几何学理论用来研究水系和断层的几何结构特征.因为其分维值的大小对应着一个地区构造活动的强弱程度,进而得出分维值与地震活动的相关性.本文拟应用分形几何学理论对马边-永善地震带及其邻区的构造及地震活动与该区水系分维值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该地区构造活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数学统计方法对马边-永善地震带及邻近地区水系格局的优势方向进行了计算,结合断层滑动参数、原地应力测量、地震震源机制解和三角测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构造应力分区与活动的深大断裂围限的褶断隆起区和凹陷区有关,如马边凹陷区构造应力方向为NW向,而雷波-永善褶断隆起区和五莲峰褶断隆起区构造应力方向为NWW-NEE向。该区构造应力场有右旋渐变的特点,自南而北主压应力轴右旋转动约30~40°,并且,全新世以来的现代构造应力场继承了新构造时期构造应力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0级地震的发震构造--中央断裂映秀-南坝段地震地表破裂、地表形变及断裂上余震迁移等特征的详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白映秀至南坝,断层活动方式表现为由逆冲逐渐过渡为逆冲-右旋走滑、再到走滑分量与逆冲分量大致相当,同时断层两盘滑动伴有相对弱旋转活动;(2)在断层总体走向NE向、逆冲为主兼右旋走滑活动方式下,局部表现为走向NW向、逆冲为主兼左旋走滑活动方式;(3)地震裂缝与单侧破裂面关系,以及地表重叠缩短形变特征表明,断层活动、应变能释放是在近EW向区域构造应力及NE向局部构造应力综合作用下的结果.依据断层沿线地表裂缝产状的变化,粗略推出映秀至南坝段主应力方向由SEE向NEE方向变化,与前人使用CAP(Cut and Pasate)方法求出的主余震源机制方向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结合卫星影像解译和钻孔资料的分析认为,邯郸—邢台断裂是一条晚第四纪以来活动的断裂。根据断裂走向、活动时代及活动性质的变化,可将该断裂分为三段。临城—永年和永年—磁县段为全新世活动断裂,活动性质为右旋正断,晚更新世断裂的垂直滑动速率为0.25mm/a,全新世垂直滑动速率为0.47mm/a。磁县—安阳段为晚更新世时期活动断裂,活动性质为右旋正断,垂直运动速率为0.22mm/a,但全新世没有活动。  相似文献   
17.
从生活科普的角度出发,对贵金属首饰的分类、性质、特点及鉴别和佩戴进行了阐述,使广大读者及消费者能掌握贵金属首饰的鉴别知识及佩戴首饰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构造应力场是地球动力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构造地貌学研究中也具有重大意义.新近有人用水系分布方向恢复晚第三纪以来的构造应力场,从而为用地貌学的方法研究区域构造应力场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本文根据我国西南地区的水系格局,结合震源机制解,原地应力测量资料,对该地区的构造应力状态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An abundance of the phenomena of tectonic deformation and paleoseismic events of different times and their recurrent interval, as well as coseismic vertical displacements is exposed in Jiuxian trenches across the Nankou-Sunhe fault zone in Changping County. The research result shows three paleoearthquakes occurring during the Holocene. They were dated as 10643 ± 250 a B.P.-9706 ± 1235 a B.P., 7894±150 a B.P.-7640 ± 650 a B.P., and 3987±100 a B.P.-3670 ± 310 a B.P., respectively. The coseismic vertical displacements are 1.0 m, 2.0 m, and 2.0 m, respectively. From a statistical formula of relation between historic earthquake magnitudes and surface seismic dislocations in North China, the magnitudes of these paleoearthquakes are inferred to be in a range from M 7.7 to M 7.9.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Holocene fault activity in the plain can be traced in the trenches according to the micro-geomorphic features. Many micro-structural phenomena are also found in these trenches. Identification of the paleoearthquakes in the Nankou-Sunhe fault zone during the Holocene time is of significance for assessment of future seismic risk in Beijing area.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