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166篇
测绘学   91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118篇
地质学   522篇
海洋学   8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31.
邹家山—居隆庵地区位于相山火山岩盆地铀矿田的西部,是中国典型的火山岩型铀矿床。随着铀矿床勘探方法及技术的不断提高,运用现代计算技术对该铀矿床的地质成矿过程及已知矿体的地下三维空间结构进行三维模型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开展深部找矿工作。收集并分析了研究区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矿体钻探等获得的多元地质-地球物理数据,运用GOCAD及Map GIS、Coredraw、Auto CAD等软件,利用钻孔-CSAMT勘探线-钻孔联孔剖面构建区内断裂构造及地层界面,并按照地质体之间的新老关系构建了邹家山—居隆庵地区三维地质模型。模型中不同地质界面平滑美观,清晰地表达了目标地质体的空间几何形态以及地层相互之间的接触关系,三维地质模型在直观性、可视性以及三维计算分析方面体现了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932.
933.
艾力格庙地区位于索伦山—西拉木伦古生代结合带北部,是研究兴蒙造山带的重要地区之一。前人主要针对该区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岩浆岩及沉积岩开展了大量研究,很少针对早中生代岩浆岩开展相关研究工作。本次研究选择卫境岩体开展了详细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卫境钾长花岗岩形成于早白垩世(144.7 Ma),岩石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富硅富碱,相对富铁贫镁,钙铝偏低;具有较低的(87Sr/86Sr)i值,较高的εNd(t)和εHf(t)值,具有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其源区主要为来自亏损地幔新增生的地壳物质,形成于板内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34.
地球辐射带南大西洋异常区是空间站轨道运行过程中遭遇的最重要的粒子辐射区域,这一区域集中了大量具有强穿透性的高能质子,会显著影响空间站舱内器件的正常工作,危害航天员的健康和安全.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核心舱配置了空间环境监测载荷,可实时获取沿轨高能质子通量监测数据.伴随核心舱姿态变化探测器可监测来自不同入射方向的高能质子,为初步开展异常区高能质子方向分布提供了可能.本文利用核心舱空间环境监测载荷的高能质子方向观测数据,通过重构不同入射方向条件下高能质子SAA(South Atlantic Abnormal)区分布,研究分析不同能量高能质子SAA区方向分布位置边界和方向峰值强度,给出高能质子异常区方向分布的初步结果,弥补利用辐射带模型仅能得到全向辐射结果的不足,为高效规避和应对辐射危害,保障航天器和航天员的安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35.
针对传统对流层延迟模型在复杂山区大高差环境下误差过大的问题,该文对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5大气再分析资料反演的天顶对流层延迟精度进行分析,其中ERA5 ZTD由积分法+Saastamoinen模型求得。结果表明:以精密单点定位模糊度固定估计的ZTD为参考,ERA5 ZTD平均偏差绝对值为3.8 mm,总平均均方根误差为10.5 mm。北半球夏季偏差与均方根误差最大,冬季最小,南半球反之。并址站间的日内变化趋势相同,与PPP-AR ZTD变化趋势符合性较好,且呈现明显的日内周期性变化。ERA5 ZTD均方根误差由赤道向两极呈递减趋势,不同测站高程处ZTD精度与高程无明显关系,整体表现出较高精度。总体上,ERA5 ZTD能够满足在复杂山区大高差环境下的对流层延迟误差要求,可作为数据源进行区域对流层建模。  相似文献   
936.
融合SAR影像的后向散射信息和光学影像的光谱信息是提高土地覆盖分类精度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多尺度变换是一种有效的融合方法。然而,多尺度变换方法的融合规则通常根据局部特征信息和脉冲耦合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设计,存在结构信息和细节信息提取能力有限,以及脉冲耦合神经网络参数设置复杂和空间相关性差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一种结合改进Laplacian能量和参数自适应双通道单位连接脉冲耦合神经网络(ULPCNN)的遥感影像融合方法。该方法混合成分替换方法和多尺度变换方法,首先对多光谱影像进行IHS变换得到亮度分量I,将亮度分量I与SAR影像通过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NSST)分解得到高低频子带。然后对低频子带采用结合加权局部能量和八邻域修正拉普拉斯加权和的融合规则,同时对高频子带采用参数自适应双通道ULPCNN的融合规则,将高频子带的多尺度形态梯度作为链接强度,并根据OTSU阈值和影像强度来实现其他参数的自适应表示。最后依次进行NSST重建和IHS逆变换得到融合影像,并选择随机森林分类器对融合影像进行土地覆盖分类。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相较于13种其他方法在11个融合评价指标和土地覆盖分类精度上总体表现最佳,土地覆盖分类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在区域1中比原多光谱影像分别提高了8.350%和0.107,在区域2中比原多光谱影像分别提高了6.896%和0.091。  相似文献   
937.
为了分析全球定位系统/北斗三号(GPS/BDS-3)长基线解算中海潮模型的影响,该文采用常用的NAO.99b、FES2004、FES2014海潮模型,分别对BDS-3和GPS基线解算进行标准化均方根误差(NRMS)、基线重复率和均方根误差对比分析。通过中国周边17个MGEX站7 d数据测试表明:加入海潮模型后GPS/BDS-3的NRMS值均有提升,GPS基线重复性略优于BDS-3,均达到10-9;NAO99.b、FES2004、FES2014海潮模型对BDS-3内符合精度在N、E方向上提升不明显,U方向上分别提升6%、8.5%、9%,外符合精度在E方向上提升19%、23.8%、28.8%,在U方向上提升6.5%、5.5%、8%;GPS内符合精度提升不明显,外符合精度在N方向上提升1%、11.9%、12.2%,在E方向上精度相当,在U方向上提升2.3%、4.1%、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