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167篇
测绘学   93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118篇
地质学   524篇
海洋学   8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41.
研究区胶东东部位于华北东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端, 发育逆冲推覆构造. 采用多尺度构造研究和构造年代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可将胶东东部逆冲推覆体划分为石岛推覆体、荣成推覆体、米山推覆体、牟平推覆体等四个推覆体. 这些推覆体以相应的走滑逆冲型剪切带为底界, 主要活动于中生代. 研究表明, 由石岛剪切带、荣成剪切带至牟平剪切带, 古差异应力值和韧性变形强弱序列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与变形温度的变化趋势呈负相关. 根据逆冲推覆构造研究、40Ar/39Ar同位素测年数据以及前人在区域上的同位素构造年代学研究成果, 推测研究区中生代构造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期运动: 三叠纪末(约210~180 Ma)的逆冲推覆运动; 侏罗纪-早白垩世(约180~130 Ma)的伸展运动; 早白垩世(130~120 Ma)的走滑逆冲运动; 晚白垩世以后(约120 Ma~)的伸展运动. 其中, 早白垩世(130~120 Ma)的走滑逆冲运动期剪切带的活动序列为石岛剪切带→荣成剪切带→牟平剪切带→米山剪切带, 引起了推覆体的逆时针旋转效应. 胶东东部逆冲推覆构造与郯庐断裂带的两期走滑事件时代吻合、运动学相容, 可吸收或调节部分郯庐断裂带的走滑运动量, 从而导致该断裂带北段走滑量的显著变小.  相似文献   
842.
胶东东部中生代走滑逆冲构造带的构造年代学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东东部走滑逆冲构造带处于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的东端、中朝和扬子两陆块之间, 构造地位非常重要. 区域性同位素年代学数据虽然已经不少, 但在研究区尚缺乏构造年代学的系统研究, 本文旨在弥补这一缺陷. 系统选取同变形矿物, 对胶东东部NE-ENE向压剪性主剪切带及其所夹旋转推覆岩片进行了40Ar/39Ar年代学测试. 根据本文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 结合研究区现有年代学、构造地质学和岩石学数据, 可得出如下认识: (1) ~190 Ma代表了旋转推覆岩片的主变形年龄, 跟郯庐主断裂同造山期左旋走滑期完全一致; (2) 130~120 Ma左右年龄值代表了主剪切带的主活动期, 为构造转折的启动的结果. 很可能胶东的左旋(NE-ENE向)逆冲推覆作用以及辽东半岛的ESE向的伸展构造作用共同推动了朝鲜半岛晚中生代的顺时针旋转.  相似文献   
843.
松辽盆地升平地区深层成岩作用数值模拟与次生孔隙带预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了预测松辽盆地深部碎屑岩成岩阶段和次生孔隙发育带的展布、研究储层孔隙发育史与其他成藏要素的匹配关系,本文将传统的成岩作用研究和数值模拟技术相结合,在作用模型和效应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成岩作用数值模拟的综合模型。松辽盆地升平地区深层登娄库组成岩演化的研究表明,在泉头期末,登娄库组进入晚成岩阶段A1期,烃源岩进入生油门限,储层开始发育次生孔隙;在青山口期末,登娄库组处于晚成岩阶段A—B期,登二段烃源岩进入大量生、排烃的成熟阶段,生烃时间、储层次生孔隙发育时间和圈闭形成时间匹配良好,油气藏开始形成。目前,本区的登娄库组在南部主要处于晚成岩阶段C期,在北部处于晚成岩阶段B期。成岩指数ID=0.85~1.15,且有砂体发育的地区,即为本区次生孔隙发育带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844.
在变换构造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概念和分类两方面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两个问题:传递带和调节带的分类不清以及变换构造带的识别问题,并对这两个问题做出了探讨。针对传递带和调节带的分类不明确、两者具体范围和边界混淆的问题,对传递带和调节带的关系作了研究;对变换构造带的识别问题,从应力机制、运动学特征和几何形态三方面论述了变换构造带和走滑断裂带的异同:  相似文献   
845.
梁健雄  侯的平  裘钢 《热带地理》2003,23(4):362-365
番禺为秦置古县,历史悠久,城镇经历了长时间的变迁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番禺城镇的迅速扩展。但由于早期缺乏科学规划的有效控制,城镇扩展存在土地利用率不高、布局混乱和“城中村”混杂等问题。2000年撤市设区后,随着广州市区的“南拓”,番禺城镇的发展方向、发展定位等将产生较大的变化。文中通过研究城镇发展过程和存在问题,以及城镇发展在整个广州市建设中的具体定位,提出搞好城镇建设的规划管理、土地利用和“城中村”改造的建议和设想,为广州市建设规划和土地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46.
论述了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中的泥化夹层分布规律及物理力学性质、岩体力学指标、进出口边坡和地下厂房稳定几个岩体力学问题,旨在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47.
近年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业务工作及范围在不断扩大,原有的靠手工操作、图纸管理的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高效管理的需要。随着国民经济信息化和“数字国土”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纷纷加大了信息化、数字化的改革力度。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主要介绍了l:l万土地利用数据库成果的初步应用。为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提高成果利用价值进行有益探索,为“数字国土”工程建设积累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48.
西昆仑东南构造样式及其对增生弧造山作用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昆仑东南甜水海地区表现为由东北往西南以麻扎-康西瓦冲断系、泉水沟冲断系、甜水海冲断系和南南西边缘盲冲断系而限定数个招皱-逆冲构造带或者褶皱构造带的构造格局构造变形样式总体上以向南逆冲的褶席和逆冲叠瓦扇为特征,以由东北往西南构造变形样式依次出现复式背形堆垛和叠瓦扇组合,到侏罗山式语皱构造带的变化其中用皱样式依次出现大型紧闭平卧卜倒转招皱、中尺度尖棱招皱和具圆筒状转折端的开阔格皱,而断层变化则由断层面产状几乎水平的多重复杂冲精席系到缓倾的顶板冲断层-底板冲断层组合样式到叠瓦扇冲断层.大地构造相分析表明研究区构造变形强度自北东向南西呈递减趋势,与库地一麻扎一带的增生楔杂岩可能组成了复杂的增生楔造山作用的增生楔和前陆招皱冲断带的复杂组合因此,研究区的构造格局并非简单的“塔什库尔干一甜水海地体”,而是复杂的增生弧造山带.  相似文献   
849.
1927年古浪8级大震破裂的三维数值理论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数值模拟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理论上论证了1927年古浪8级大震地表破裂带较短的原因.通过对地震烈度分布形态,地表破裂受阻的终止过程,理论模拟结果所显示的位移矢量的衰减过程,断裂受阻变形及最大剪应力分布特性等问题的研究,认为分布在主破裂带东西两端部的NNW向断裂起到了“障碍构造”的作用,阻止了主破裂向东西方向的延伸扩展.  相似文献   
850.
多功能防旱剂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进行的小麦喷施多功能防旱剂的试验结果表明,光合作用强度较对照提高14%~28%,气孔阻力较对照提高24%~51%蒸腾强度降低1%~9%,水分利用效率2%~27%,千粒重提高2%~6%,产量增加1.8%~7.1%,说明喷施多功能防旱剂后,对促进小麦生长,降低蒸强度,提高产量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