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22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川西北地区早志留世风暴岩及其环境与古生态意义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研究区为扬子地块西北缘的一套巨厚页岩、泥岩层,间夹生物礁、生物丘及透镜状和不规则层状风暴生屑灰岩。根据风暴岩的地层分布及岩石学特征,作者将三类不同层位的风暴岩划分为A,B,C,D,E五类:A、B型为近源风暴岩,C、D及E型为远源风暴岩。从A型到E型反映出风暴能量逐渐减弱,水体加深的趋势。由于生物碎屑层形成在泥质陆架上,使生境的底质性质发生变化,造成底栖生物群落从适于泥底生活的内栖生物群落通过埋藏反馈作用转变为表栖固着生物群落,形成众多的礁及丘。一般A型风暴岩是本区礁的基底;B型因其沉积位置较A型深且规模小,仅在少数地方可见其上发育丘1C型风暴岩之上可见生物层;而D、E型不适于表栖固着生物发育,其上均为泥页岩所覆盖。  相似文献   
12.
侯方浩  兰贵 《沉积学报》1994,12(4):51-57
川西北广元-陕西宁强间下志留统巨厚的暗色泥岩地层中赋存有数以百计的生物礁,包括堤礁、点礁、堤状点礁群、生物岩丘、灰泥丘、层状岩丘,出露好,大小不一。礁是在浅水陆棚泥岩相的基础上发育起来的.造礁生物主要为横板珊瑚属的链珊瑚和蜂窝珊瑚及泡孔目的皮壳状、半球状苔藓虫。礁发育的基底主要为泥基质疙瘩状灰岩,也可以是生屑滩、近基风暴岩和淹没的潮坪层纹石灰岩。礁的衰亡以淹死型为主,少数为旱死型。在广元河湾场地区的河深1井钻遇礁组合53.55m,中途测试有气浸显示、川南井下亦钻遇生物灰岩、生清灰岩(可能即为生物礁),见沥青充填裂隙、晶洞。包绕礁体的暗色泥岩有机炭丰度高。因之,志留系生物礁有希望成为四川盆地潜在的油气勘探目的层。  相似文献   
13.
已发现四川华蓥山以西存在与华蓥山以东主力气层层位大致相当的石炭系黄龙组地层,并干华西1井测试获得工业天然气流。以往认为,海水来自东边,晚石炭世早时遍及川东,并浸延到川中,形成三面环陆,水域广阔的环形渴湖环境,研究区位于潟湖最西端。但对华蓥山以西近南北向,延伸100余千米的六口黄龙组全取心井的岩心研究后发现,与华蓥山以东的剖面沉积相存在较大的差别,海水成度较华蓥山以东为低,且由南向北亦不断降低。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华蓥山以西黄龙组分布区的沉积环境并非是环形潟湖的最西部位。相反,海水来自西北方龙门山地区以华蓥山为界、与川东互相分割的独立的海湾-潟湖。研究区以北及西北至龙门山石炭系出露区之间的地腹区应该存在石炭系。  相似文献   
14.
广西德保县都安下泥盆统达莲塘组(相当塘丁组)的陆棚台内洼槽相碳酸盐岩地层中发育一套砾状灰岩。根据其岩石学、生物化石、古构造等特征分析,认为该砾状灰岩既不是沉积作用形成,也非同沉积构造作用形成,而是首先在闭塞的台内洼槽环境中形成大量的碳酸盐结核,然后差异压实作用导致地层表面强烈地凹凸不平或地层整体的不均匀性(致使强度降低),最后在穹隆形成过程中,由于翼部的剪切、弯滑、弯流作用,致使结核发生转动、移动而形成今天所见的砾状灰岩。因此都安砾状灰岩不能用作为包括斜坡在内的一些沉积环境(作用)的判别依据,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一、概况位于滇、黔、桂三省间的南盘江断陷区面积达十万平方公里以上,自下二叠统茅口阶顶部至下三叠统印度阶,除周边和区内的一些孤立的碳酸盐岩台地外,连续地沉积了一套火山碎屑浊积岩及其伴生的富含放射虫、硅质海绵骨针的硅质岩,区域上大致作北西向的南、北两带展布,延伸约400公里,宽30-60公里不等,并于三省交界处汇合(图1)。地层东薄西厚,以茅口阶顶部和上二叠统的火山碎屑浊积岩厚度为准,南带最东端出露于广西武鸣、灵马等地,仅厚7 0-100米,向西至百色阳坪厚200米左右,至田林八渡厚361.44米,至隆林岭芬厚673米,西林石炮厚675米,再西至贵州雄武厚910米,云南师宗花桂一号井厚达1400米以上3北苹情况类似,东端的广西南丹龙王坡厚不足100米,向西至拥里厚127米,再西至贵州乐康厚612米,紫云卡务厚796米。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沉积环境与岩相发育特征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7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地台西部 ,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含硬石膏的白云岩是盆地中主要的储层与产层之一。奥陶纪由于西侧贺兰裂谷再次开启 ,裂谷肩部发生抬升 ,以及南侧逆冲断层的左行走滑作用 ,在盆地西部和南部形成一“L”形隆起 ,又称中央隆起。在隆起东侧由均衡补偿作用伴生一西缓东陡的边侧坳陷 (盆地 ) ,称 (内 )陆棚盆地亚环境。通过沉积相研究 ,建立了两个马家沟组的沉积模式。其一为东西向穿越 (内 )陆棚盆地中心的陆棚沉积模式 ,该模式中的 (内 )陆棚盆地与中央隆起之间为水下凸起-洼地亚环境 ,其东为开阔内陆棚亚环境。马一时、马三时、马五时(内 )陆棚盆地发育为含白云岩的硬石膏岩 ,石盐岩盆地 ,盆缘主要发育白云岩-硬石膏岩坪 ,马五时西缘硬石膏岩-白云岩坪发育 ,是天然气藏主要分布区。以上表明沉积时气候干热 ,海平面下降 ,具深坳陷海水浓缩成盐特征。马二时、马四时气候湿热 ,海平面上升 ,(内 )陆棚盆地发育成石灰岩白云岩盆地 ,周围盆缘发育为 (含 )白云岩-石灰岩坪。水下凸起-洼地亚环境于马三时和马五时发育白云岩 ;马四时发育石灰岩 ,南延则过渡为白云岩、石灰岩的浅滩。东侧的开阔内陆棚亚环境 ,主要发育微晶-亮晶颗粒石灰岩、白云岩夹硬石膏岩、风暴岩。马六时 ,中央隆起以东根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乌审旗气田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8段下亚段中下部岩石为石英砂岩类砂岩,即“骆驼脖砂岩”,上部岩石为暗色粉砂质泥岩或碳质泥岩。“骆驼脖砂岩”广布于华北地台,在鄂尔多斯盆地呈“满盆砂”现象,是盆地的主要储层之一。以往学者多认为盒8段下亚段是河流相或三角洲相沉积。通过对众多取心井盒8段下亚段岩心的观察,结合对砂岩岩性、剖面结构、沉积构造、测井曲线特征及砂体空间展布规律的综合研究,提出了盒8段下亚段中下部是滩坝相沉积,上部是沼泽相或沼泽相为主夹小河道沉积。盒8段下亚段可发育一段或两段滩坝相石英砂岩类砂岩,其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高,两段砂岩间夹若干米半深湖相的暗色粉砂质泥岩或沼泽相的碳质泥岩。发育<10°的冲洗交错层理、互成180°相交的板状和楔状层系组,具丘状和洼状交错层理的风暴岩。自然伽马曲线呈箱形或带齿的箱形。众多厚度较大的砂岩组成的若干列近东西向展布的长条透镜体状砂体,大致平行于古岸线。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潜台及相邻区域在马五1-4时总体上为(内)陆棚盆缘坪亚环境。储层主要岩性为粉晶白云岩及含硬石膏结核和/或柱状晶的粉晶白云岩。地层在岩性上的分布差异是控制储层非均质发育的基础性因素,以含硬石膏结核和/或柱状晶的粉晶白云岩对研究区更具控制意义。其他主要控制因素还有地质背景、古岩溶成岩作用、构造裂隙及断层分布等,古地貌、储层有效厚度以及非储层发育程度等对储层非均质性也具一定影响。靖边潜台为目前天然气主产区,靠近研究区的西侧和东侧的储集性均较差,西侧地层剥蚀严重,东侧溶蚀作用过于强烈,储集性能均遭到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前石炭纪岩溶古地貌恢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以碳酸盐岩为主夹蒸发岩的奥陶系马家沟组,经130余百万年的风化剥蚀及淋滤作用,风化壳古岩溶发育。在认识研究古地质图的基础上,选取马家沟组五段四亚段一小层底部的凝灰岩为标志层,完成了盆地中部前石炭纪岩溶古地貌图。自西向东,研究区可划分为四个岩溶古地貌单元或区块:岩溶高地、岩溶台地(坪)、岩溶盆地、岩溶台地与岩溶沟槽相间区块。岩溶高地地层向西翘倾,岩溶剥蚀面自西向东地层由老到新呈有序分布,西北角有7口井的地层已剥蚀至马五41以下,最西缘陕56井残顶已为马五7地层。岩溶台地是现今马家沟组天然气的主产区,地势相对较低且平缓,并在多个小层发育岩溶溶洞建造岩。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中奥陶统马家沟组最上部的马五1-马五4亚段是靖边气田区主要的产气层之一.按岩性及天然气勘探潜力每个亚段又可划分出2-4个小层,共12个小层.其中最佳产层为马五.12和马五13层,其次有马五11、马五14、马五22和马五41层.储层最主要的岩石类型是含硬石膏结核或含硬石膏柱状晶和结核的粉晶白云岩,其次为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