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84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119篇
海洋学   6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史料记载1901年4月26日西藏尼木发生M63/4级地震,其发震构造尚未有报道,对其发震构造的厘定有助于理解尼木地堑群的地震复发规律,科学评价周边地区的未来强震危险性.遥感解译与地质调查表明,尼木地堑群内部的庞刚地堑西边界断裂长约30 km,走向近北西—北北西,以彭刚玛曲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北段断裂地貌线性特征显著,陡坎...  相似文献   
42.
潜流带是河流与地下水交互的关键带,具有非均质性,其中低渗透区富含的铁氧化物,在污染物的非生物自然衰减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铁氧化物和溶解性二价铁Fe(Ⅱ)aq的共存体系出发,评述了该体系的氧化还原能力及影响因素,并以地下水中常见的污染物氯代烃为例阐述了铁氧化物-Fe(Ⅱ)aq体系在氯代烃非生物自然衰减中的作用。指出铁氧化物-Fe(Ⅱ)aq体系的还原能力可用氧化还原电位(Eh)表示,Eh的大小受pH值、温度、溶解氧(DO)、溶解性二价铁浓度、无机和有机配体等因素的影响,可用来定量描述氯代烃等污染物被还原的速率常数。目前铁氧化物-Fe(Ⅱ)aq体系Eh的快速测定、含水层中铁氧化物种类和含量、不同铁氧化物共存和复杂水化学条件下Eh与氯代烃等污染物还原速率常数之间的关系,是准确评估污染物非生物自然衰减能力和程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3.
陕西棉区棉蚜发生的气象条件及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蚜是棉花主要的常发害虫之一,其发生发展与气象环境条件关系十分密切,在分析棉蚜发生的气象条件、气象指标和基本规律的同时,对棉蚜的发生趋势进行了预报,为有关部门和棉农开展及时有效的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4.
三塘湖盆地条湖-马朗凹陷芦草沟组二段(芦二段)广泛发育一套火山灰与碳酸盐岩混合沉积的地层,但是芦二段页岩油的成藏条件和主控因素仍然不明确.本研究开展了有机/无机地球化学分析、岩芯常规分析(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全岩X射线衍射(XRD)、薄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FESEM)、高压压汞(HPMI)-核磁共振(N...  相似文献   
45.
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衡量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指标和方法,以便为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决策提供定量工具。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 Rees和其博士生Wackernagel在1992年提出用生态足迹的方法,从生态学的角度衡量可持续发展。1生态足迹模型1.1生态足迹理论生态足迹理论是依据人类社会对土地的连续依赖性而定量测度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生态足迹的定义是:任何已知人口(某个个人,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生态足迹是生产这些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消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土地面…  相似文献   
46.
将地表河流阶地变形特征与运动学模型、地貌年代相结合,可以推测出地下断层几何形态、断层变形量与变形速率.定量限定天山山间盆地不同褶皱冲断带的几何形态、运动学和变形速率是研究天山挤压应变吸收作用的关键.在天山东部的尤路都斯盆地内,开都河横穿巴音背斜构造发育并保存了较为完整的三级河流阶地.通过详细的野外考察发现,处于巴音背斜构造后翼位置的河流阶地具有宽阔、连续和逐渐倾斜的特点,符合通过翼部旋转运动而褶皱变形的铲式逆冲断层模型,其深部根植于平面断层斜坡.基于该运动学模型并结合阶地年代,得到巴音背斜构造下伏断层晚第四纪滑动速率为(0.35-0.06)~(0.35+0.16) mm/a,地壳缩短速率为(0.23-0.04)~(0.23+0.10)mm/a.对比尤路都斯盆地北部那拉提断裂的构造应变和GPS速率揭示的东天山南北向总地壳缩短速率,认为巴音背斜构造的变形作用占尤路都斯盆地总变形作用的15%~20%,进而容纳了~2%的东天山南北向地壳应变.东天山内部的山间盆地在天山变形量分配中占据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7.
浅层地温强震前的异常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层地温指地表至地下3.2m深处的地温。通过数十年浅层地温变化与强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指出了强地震发生前一段时间0.8m地温与地表温度的相关系数为历年同期最低值;0.8m、1.6m和3.2m地温连续6个月以上为正距平,且平均距平值分别大于0.8、0.7和0.5即认为地温有升温异常;在此时段内地温有历年同期最大值或次大值;做半年尺度或以月为简单的0.8m地温、地表温度平均距平等值线图,等值线的分布圈  相似文献   
48.
SZF型方位传感器方位定标测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简要介绍了SZF型方位传感器的主要组成及工作原理,针对方位传感器在实验室内如何定标与测试给出了行之有效的计算机自差校正方案及实施方法,经过了大量的实际应用,该方法已经成为SZF型传感器的定标测试过程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49.
江苏溧阳小梅岭的“透闪石岩”,系致密块状的透闪石集合体,就钟华邦同志提供的采自地表采坑标本,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已不同程度纤维化,如透射电镜照片1及照片2,其颜色青白,半透明度甚低,可视为较差之青白玉。 中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且最著名的国家,古代将玉当作宝石之首,并将它作为人的品德.礼仪、权力  相似文献   
50.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半固定沙垄顶部风沙运动规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DETI可移动测风系统,结合多向集沙、阶梯式积沙和总体沙面活动强度观测,系统研究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半固定沙垄表面风沙运动规律。结果表明:沙漠腹地沙垄两坡和垄间多被植被与生物结皮覆盖,地表处于稳定状态,地表输沙主要集中于垄顶部至两坡上部。系统性天气条件下,气流以净风状态在迎风坡持续加速,至垄顶迎风侧边缘流速增至最大并开始起沙,风沙流越过垄顶后受植被阻挡和回旋涡流的双重影响,在垄顶背风侧上部急剧减速并发生沙物质沉积,此后气流速度又逐渐恢复。起沙风由沙垄两侧交替入射,不断将沙物质从垄顶一侧搬运到另一侧。流动带两侧沙面活动剧烈,流动带中部作为过沙床面,蚀积变化低于两侧。垄顶输沙量沿垂线方向呈指数分布,输沙率、各高度层输沙量以及沙物质输移高度都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增大。垄顶部距地表6 cm和10 cm以内的输沙量分别占总输沙量的80%和90%。垄顶输沙势与实测输沙量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初步推测1VU的输沙风能在垄顶1 m的过沙宽度上可以产生25 kg的输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